以下是本週五(11/28)城中校區與下週一(12/1)雙溪校區聖經選讀課的備課大綱,請同學先預習並寫備課作業,謝謝。
第七課 雅各一生風雲錄
一、雅各和以掃 創25:19~36:43
1.以撒與其雙生子 創25:19~34(雙生子之爭)
A.以掃和雅各出生 創25:19~28
B.以掃賣長子名分 創25:29~34(紅豆湯)
2.以撒遷居基拉耳 創26:1~35(以撒與亞比米勒)
A.利百加險入虎口 創26:1~11(2~5節,神顯與立約)
B.水井之爭與立約 創26:12~25
a.以撒富裕與遭忌 創26:12~17(與亞比米勒立約)
b. 以撒再挖三井 創26:18~22
c. 以撒遷別是巴 創26:23~25(神顯與應許)
d. 以撒立約亞比米勒 創26:26~35
C.以掃要娶赫人妻 創26:34~35(以掃妻妾)
3.雅各巧奪父祝福 創27:1~45
A.利百加雅各詭計 創27:1~29
a.利百加籌畫詭計 創27:1~13
b.以撒祝福了雅各 創27:14~29
B.以撒哭求父祝福 創27:30~40
C.利百加策劃逃亡 創27:41~45
二、雅各離家逃亡記 創28~31
1.以撒祝福差雅各 創28:1~32
A.雅各去巴旦亞蘭 創28:1~9
B.雅各作夢伯特利 創28:10~22(伯特利許願)
2.寄居舅父拉班家 創29:1~24(雅各與拉班)
A.雅各與拉結相遇 創29:1~14
B.雅各娶利亞拉結 創28:15~30(拉班狡計,為拉結服役)
C.雅各的兒女 創29:31~30:24
a.利亞首批子女 創29:31~35
b.拉結使女生兩子 創30:1~8
c.利亞使女生兩子 創30:9~13
d.利亞再生三兒女 創30:14~21
e.拉結生約瑟 創30:22~24
3.雅各成家立業創30:25~43(雅各巧勝拉班)
A.雅各與拉班定工價 創30:25~36
B.雅各致富之妙策創30:37~43
4.雅各返迦南故鄉 創31:1~55
A.雅各逃走的決定 創31:1~21
a.雅各倡議回迦南 創31: 1~16
b.雅各家不辭而別 創31:17~21
B.拉班急追與搜查 創31:22~44(指控與反指控)
C.拉班與雅各立約 創31:45~54
三、雅各回到迦南地
1.雅各恐懼見以掃 創32:1~22(會晤以掃的準備)
A.將人口牲畜分隊 創32:1~12
a.瑪哈念 創32: 1~3
b.人牲分隊 創32:4~8
c.雅各的祈禱 創32:9~12
B.送厚禮以泯仇恨 創32:13~22
2.雅博渡口的摔跤 創32:23~33
3.兄弟重逢並買地 創33:1~20
A.雅各以掃相見歡 創33:1~16(兄弟修和)
B.雅各買地與築壇 創33:17~20(疏割蓋屋)
4.底拿受辱與報復 創34:1~31(底拿和示劍人)
A.示劍玷污了底拿 創34:1~12
B.西伯利未殺示劍 創34:13~31
5.雅各遷向希伯崙 創35:1~20
A.雅各築壇伯特利 創35:1~15
a.在伯特利建祭壇創35:1~7
b.底波拉逝世安葬 創35:8
c.上主顯現與應許 創35:9~15
B.拉結生子難產死創35:16~20(便雅憫生)
C.流便亂倫創35:21~22
D.雅各眾子創35:23~26
E.以撒去世創35:27~29(雅各返鄉)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亞伯拉罕的故事
一、亞伯蘭蒙召出去 12:1-9
1.命令應許亞伯蘭 12:1-3(蒙召)
2.漂泊迦南築祭壇 12:1-3(順服)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亞伯蘭南下埃及 12:10-20(權宜)
1.飢荒恐懼與謊言 12:10-17(軟弱)
2.法老責備亞伯蘭 12:18-20(保守)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亞伯蘭回迦南地 13:1-18
1.亞伯蘭羅得拆夥 13:1-13(豪爽)
2.應許土地與後裔 13:14-18(縱橫)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四、東方諸王的入侵 14:1-24
1.四王亞王大爭戰 14:1-12(橫禍)
2.亞伯蘭義救羅得 14:13-16(勝利)
3.麥基洗德的祝福 14:17-24(奉獻)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五、上帝亞伯蘭立約 15:1-21(雅咸卷)
1.應許得子與土地 15:1-7(稱義)
2.賜地立約的儀式 15:8-12,17-18(祭品)
3.預言後裔居埃及 15:13-16,19-21(黑暗)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六、夏甲生以實馬利 16:1-16
1.夏甲懷孕受苦待 16:1-6(嫉妒)
2.夏甲逃亡蒙應許 16:7-16(垂聽)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七、上帝亞伯蘭立約 17:1-27(祭司卷)
1.應許作多國的父 17:1-8(改名)
2.立約標記為割禮 17:9-14(標記)
3.應許撒冷生以撒 17:15:21(後裔)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八、亞伯拉罕的代禱 18:1-33
1.三男造訪傳信息 17:1-15
A. 亞伯拉罕迎三客 17:1-8(慷慨)
B.兩次傳撒拉生 17:9-15(嘻笑)
2.亞伯拉罕所多瑪 18:16 b-33
A.二城罪大又惡極 18:16-21(警告).
B.亞伯拉罕的代禱 18:22-33(帶求)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1.命令應許亞伯蘭 12:1-3(蒙召)
2.漂泊迦南築祭壇 12:1-3(順服)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亞伯蘭南下埃及 12:10-20(權宜)
1.飢荒恐懼與謊言 12:10-17(軟弱)
2.法老責備亞伯蘭 12:18-20(保守)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亞伯蘭回迦南地 13:1-18
1.亞伯蘭羅得拆夥 13:1-13(豪爽)
2.應許土地與後裔 13:14-18(縱橫)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四、東方諸王的入侵 14:1-24
1.四王亞王大爭戰 14:1-12(橫禍)
2.亞伯蘭義救羅得 14:13-16(勝利)
3.麥基洗德的祝福 14:17-24(奉獻)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五、上帝亞伯蘭立約 15:1-21(雅咸卷)
1.應許得子與土地 15:1-7(稱義)
2.賜地立約的儀式 15:8-12,17-18(祭品)
3.預言後裔居埃及 15:13-16,19-21(黑暗)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六、夏甲生以實馬利 16:1-16
1.夏甲懷孕受苦待 16:1-6(嫉妒)
2.夏甲逃亡蒙應許 16:7-16(垂聽)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七、上帝亞伯蘭立約 17:1-27(祭司卷)
1.應許作多國的父 17:1-8(改名)
2.立約標記為割禮 17:9-14(標記)
3.應許撒冷生以撒 17:15:21(後裔)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八、亞伯拉罕的代禱 18:1-33
1.三男造訪傳信息 17:1-15
A. 亞伯拉罕迎三客 17:1-8(慷慨)
B.兩次傳撒拉生 17:9-15(嘻笑)
2.亞伯拉罕所多瑪 18:16 b-33
A.二城罪大又惡極 18:16-21(警告).
B.亞伯拉罕的代禱 18:22-33(帶求)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信心的內涵
我「信上帝」-信心的內涵
經文 1、以弗所書2:8-10
2、羅7:18
3、雅2:17,26
一、信心與行為:基督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其他宗教是靠人的行為與功德,想要建立一個可以與永恆發生關係的信仰系統,即「所謂的宗教,無非就是勸人為善」;但基督教卻認為,人的行為均出自人類墮落以後自私的本性。所以保羅說:「在我肉身之中沒有良善。」(羅7:18)基督徒不是靠行為得救,也不是靠功勞來到上帝的面前,更不是靠著自己的工作來蒙受上帝的恩典。所以基督教否定任何人能憑良善的行為領受上帝的恩典。
但我們不否定行為的價值、責任,因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2:17)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一樣(雅2:26)。所以基督教沒有否定行為的重要性,反而非常強調。
但是我們如果把行為放在恩典之前,也就是想靠著我們的功勞、善行以換取、贏得、配得上帝救贖之恩,那麼就遭到聖經的否定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蒙恩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配得上帝的恩典,也不是因為我們的良善或功德,因為連良善、功勞、聖潔-這些本性,這些本質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因此我們不是以行為換取恩典,乃是上帝的恩典使我們產生行為。我們不能倒因為果、倒果為因,否則我們就不明白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聖經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8-9)藉著信心把上帝的恩典化成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們藉著信心,領受上帝的恩典,再用行動、善行來回應上帝的恩典(弗2:10)。但是這個信心的本身,也是聖靈的感動,是從上帝的道裏產生出來的,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分享與討論:
二、三種不信的理由
經文:羅馬書1:17
(一)「我看見了才信」,這還算信心嗎?你先相信你的眼睛(視覺的能力),為什麼呢?因為你相信你的眼睛,譬如:我看見陳牧師在那裡,我相信。相信什麼呢?相信陳牧師在那裡嗎?其實你還沒有相信陳牧師在那裡以前,你就相信你的眼睛沒有看錯。如果你不相信看和信是有關係的,你就不能下這個前提。
(二)「我知道了就相信」「我想通了才信」,這在前提的後面,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你相信你的知識、思考的可靠性,這還是本於信。
(三)你說:「我有了證據才信」,這句話顯示:你照樣落在同樣的毛病裡面,你先相信這件事情是可以證明的;而且相信這個證明是可靠的。你是先有了信,然後才信。
如果一個人說:「我要等完全明白了,完全想通了,我才來信。」這句話的本身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今天早上你刷牙時,你根本不知道牙膏裡存著什麼東西,你就靠著信心,不明不白的用了。你每一次洗澡用肥皂時,需要信心;叫裁縫做衣服也需要信心;坐椅子也需要信心。你不能說:我把這椅子拿到木匠那裡去,叫他先檢查,木頭有沒有蛀;做的是否堅固;拴是否脫落;夠載重多少,等木匠證明清楚了,你才坐下去。沒有,你看也不看一眼就坐下去了,當你坐下去的時候,你的行動是受你信心的支配。所以人不能沒有信心。中國古語:「民無信不立」。無論什麼,只要沒有信心,就不能成立,信是行動的基礎。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由看至信,由知至信,由證至信,這是屬於人的思想。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由看見、知識(思考)證明(推理)以至相信的。保羅在羅馬書1:17說我們是本於信以致於信-這是基督教整個信仰系統中最大的前提。所以在這個前提之內,我們並不是糊里糊塗信主的人,我們也不是接受一些根本不合理的事情,我們乃是不得不接受一個絕對而又合理的事情。正如科學字家還沒有發現任何事情和真理之前,一定是對自己有可能找到真理先有信心,否則他不能有自信的力量,而產生這樣的成就。所以信的本身是基於信心。至於被信仰的對象,本身需要信者去接受這信,這是聖經的原理。
三、三種信心的次序
經文:1、約12:40
2、提後1:12
3、來11:1-2
1.先相信後看見上帝的榮耀
有許多人說:你給我看看吧!看了我就相信了。這個前提的本身是錯的。聖經告訴我們「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約12:40)。人則說:「我若看見上帝的榮耀,就會有信心。」這好是倒過來的事情,你沒有信心,當然看不見上帝,看不見上帝,你自然就不能信。聖經說:「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人說:「我若看見了榮耀,我才要信」。
2.先相信後認知
聖經告訴我們,「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所以人有了信心,就會知道他所走的道路是沒有錯的。但人的想法卻完全倒過來。人說:如果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就有信心-這是人的看法。
3.先相信後確據
聖經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2)。信不是看見的結果,乃是看見的本身;信不是知識的結果,乃是知識的基礎;信不是證明的結果,乃是證明的根本。所以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是聖經給我們看得很清楚的原則。
結論
我們因信稱義,我們是因信成聖,我們是因信罪得赦免,因信成為上帝的兒女,因信與上帝和好,因信領受恩典,因信看見榮耀,因信產生盼望,因信產生愛心。
所以信已成為人在上帝面前靈性的起點、根基。聖經清楚告訴我們,這個創始成終的信心,不是從我們來的,而是由於仰望那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所以信不只是口裡的承認、腦裡的知識、外表的表現,或認識一套宗教教條而已。信是一條道路。藉著信,我們走在上帝的旨意裡;藉著信,我們跟隨耶穌基督;藉著信,我們行完上帝的道路。這個創始成終的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是當你接受基督的那一剎那,那時上帝就把信心放在你裡面了。結束於何時呢?一直到你與主見面的時候,你就走完了這條信心的道路。所以這條有始有終的信心之路,乃是基督為我們創始成終的。這樣的信心是上帝所悅納的信心。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
四、信心的三大內涵
我要接著與大家思想,我們所謂的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信心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如果你問一些基督徒說:「你信耶穌嗎?」他說:「我信耶穌。」你再問他:「你怎麼知道你信耶穌呢?」他說:「我信耶穌就是信耶穌嘛!還有什麼知不知道的!」你又問:「你什麼時候開始信耶穌的?」「常常去做禮拜就信耶穌了嘛。」聖經並沒有說做禮拜就是信耶穌。那麼信耶穌是什麼呢?信的內涵又是什麼呢?現在我要與大家思想信三的大內涵。
(一)信心是全人的委身vs迷信
1.不能隨便委身:
信仰的價值在於對象。
迷信的人有沒有信心呢?有。信仰真理的人有沒有信心呢?也有。我現在問大家一句話,迷路的人有沒有走路呢?有。而且可能走得更快,因為他闖來闖去,迷失了方向,就越走越急。照樣,迷信的人可能很虔誠,甚至比真有信仰的人更虔誠。但是信仰的價值,不在乎信仰的本質,乃在乎信心向誰發出。
例如一個女孩子把他的心交給了一個男孩子,不久他對男孩子說:「我已把我的心教給你了,你如何處理我的心呢?」他說:「什麼?你幾時把妳的心交給我了?」女孩子說:「昨天呀!我把它包好放在你桌子上的!」男孩子卻說:「什麼!放在桌上?我已經把它丟給狗吃了。」這女孩具有真正的信靠,但是信靠的對象卻錯了。
我們基督教的信仰所相信的,又是怎麼樣的一位呢?我們不是相信會變的、不完全的、虛假的、被造的;我們乃是相信那永遠的、真實的、完全的、創造萬有的那一位。
2.我們投靠的體驗:母愛
摩西曾問上帝說:「祢的名字叫做什麼?」上帝說:「我是來自永有的那一位。」-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對象。這表示我們所信的上帝不事變來變去的,而是在宇宙尚未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且永恆存在的那一位。這樣的位格是我們所投靠的。雖然我不完全知道祂,但我知道,祂是可靠的。正如小孩子,他雖不明白他的母親如何生他、如何養他、如何愛他,他只是以單純的信心投靠這位愛他生他的母親。幼兒的腦力還沒有發展,尚未完全明白,但你能說他的信靠有錯嗎?不能,兒童信任他的母親一定勝過信任他人,因為上帝已把母愛的完整性放在他的母親裡面。關於自有永有,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嗎?如果說上帝創造一切,宇宙萬物有一個源頭,那麼青年也許要問:如果世界和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是上帝創造的呢?青年人之所以問這問題,是因為他不相信自有永有的可能性。
3.基督教的可信性:
為什麼自有永有是可信的呢?因為上帝用真理表明了這個可能性。但又如何解釋呢?很簡單。舉一個例子:二加二等於四,請問從何時開始?是不是昨天才是這樣?你說你生出那年就開始是這樣,是不是?但這在阿基米德以前,甚至在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這些人以前就是二加二等於四,一直到世界末日,整個宇宙完結以後,二加二還是等於四。這個簡單的數學原理讓我們看見,自有永有並不是件違背理性的事,乃是最合理的;也不是不合科學的,如果不合的話,那是科學不和這個真理。
4.委身信靠的真諦
我們靠信上帝,雖然我們不明白祂所做的,但是我明白祂不會做錯;雖然我不知道祂要怎麼對待我,祂給我的一切都是出於祂的美意。
這種投靠是基督徒信心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沒有這種投靠,你就會常常懷疑上帝,你沒有這種投靠,就會常常論斷上帝、褻瀆上帝、反對上帝、抵擋上帝、攻擊上帝,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不好了。親愛的基督徒,趁你年輕之時,已認識這些道理,就應開始把你整個生命投靠在自有永有、無謬無誤的上帝手中,把你整個生命放在祂手裡,這就叫做投靠。
(二)信心一定求明白vs理性
經文:1、羅1:19-20
2、約1:18
1.信心與理性
基督徒的信心要求明白。但非完全靠著理性的功能來明白,因為我的頭腦可以推理主上帝那麼上帝就比我的頭腦更小了。上帝是創造理性的,理性是上帝的產品,上帝不是理性的產品。上帝創造思想,不是思想創造上帝。如果思想要創造上帝,所造出的一定是假上帝,因為假上帝才是思想的產品,真的上帝是產生思想的上帝。上帝造人乃是造著自己的形象和樣式造的,所以上帝有創造的本能,被造的人也有創造的本能,這就是人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我們有創造力,這是人類歷史不斷演進的原因。
上帝造人的時候給我們創造力和理性,因此我的理性與創造力比上帝更小,我如果以上帝給我的創造性去造上帝,我一定是造出一個假上帝。假上帝是人想出來的,假上帝是人憑空創造出的。真上帝造人,人造假上帝。真上帝造理性,理性造假上帝。這位造我的上帝,祂比我更高,比我更大,祂比我更超越,那麼這位至高的上帝,我能不能明白呢?非但不能完全明白,就因為不可能完全明白,這才叫合理。上帝如果是你能完全明白的,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上帝是你的理性能夠想清楚的,也是不合理的。我們的理性不能完全想清楚的上帝,那才是合理的上帝。因為上帝比理性更大,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所以現在要與大家思想的,就是信心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我怎能明白上帝,和祂的一切呢?崇高的上帝必須向低鄙的人顯示祂自己,低鄙的人才能認識崇高的上帝。現在如果你坐在這裡,有一隻貓從你的腳邊走過來,當牠從你的腳邊走過去的時候,牠的頭在你的腳邊擦來擦去,你大概知道牠很喜歡你,你大概知道牠在想些什麼,但是牠不知道你想些什麼。所以高層的生命要瞭解低層的生命很簡單,低層的生命要瞭解高層的生命不簡單。因此上帝如果告訴我們什麼,祂必須主動的把啟示的恩典賜下來。
上帝造人不但給我們理性,同時也給我們靈性,我們人是有靈性的活人,這靈性使我們能夠領受上帝的啟示。上帝藉著自然啟示祂的存在,上帝藉著人的良心直覺啟示祂的存在(羅1:19-20)。這是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上帝還藉著耶穌基督和祂的生活來啟示上帝的本性,所以你認識上帝存在是一件事情;認識這位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知道我們國家的總統是哪一位,但是總統的性格、思想、生活如何,你不明白,除非你看他的作品、聽他的演講,你去找他,同他生活在一起,瞭解他的人格,你才算瞭解他。
那麼,人與上帝之間的明白,是透過什麼?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他靈性,使人與上帝可以交通、來往,可以領受祂的啟示,藉著聖經的道,和聖靈的工作,使我們能夠明白。
五、信心要求順從
經文:林後5:7
雅2:19-20
今天有許多人把上帝拉到下面來說:「上帝來!我看看祢,我要認識祢,我要明白祢,表演給我看,如果我的病會好,我就相信祢,我的病不好,我就不相信祢。」這句話裡含有很可怕的矛盾,什麼矛盾呢?第一,上帝是主體,人是客體,現在人卻喧賓奪主,他做主,上帝做客。第二、上帝是主,他是僕,現在喧賓奪主,他做主,叫上帝來聽從祂的命令。第三,他雖然相信上帝的大能,但是他要上帝的大能伏在他的能力之下。上帝是上帝,當你口裡稱「主」這個字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正在用一個最大的位格代名詞來稱呼那宇宙的創造者。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姊妹,for understanding God, We have to stand under God。當年耶穌基督受審判的時候,祂不講話,當上帝站在人下面的時候,他靜默。我們怎能明白上帝呢?我們藉著信心明白,所以保羅說,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
最後一樣,基督徒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呢?乃是有行動的信心。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樣的基督徒是假冒為善的基督徒。今天教會失敗,因為信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知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言行不一。
今天許多的青年人說,我投靠上帝,我明白了,但是我就是順從不來。現在請一位弟兄上講台來,我要描寫順從的信息。
「我是傳道人,我不騙你,也不害你,我要把你帶到一個地方去,叫你做一件事,你不會吃虧的,你相信嗎?」
「相信」
「你憑什麼信?」
「因為你是上帝的僕人。」
注意,現在他的信心裡有投靠了,他信靠我的人格,他相信上帝的僕人不能騙人,也不能害人,所以他明白上帝的僕人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第一種的「投靠」與第二種的「明白」都弄清楚了。現在我把他的眼睛蓋上,蒙得非常緊密,使他完全看不見任何東西,任何人。然後請他跟我走,走,走,轉一圈,請他在這裡站一下,然後對他說:
「在你的後面有一張椅子很堅固,能載重你身體的重量,現在請你坐下來」
結果他毫不考慮就坐下去。從這裡看到這位弟兄從信靠、明白,已經進到順從,你明白這意思嗎?這弟兄的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有些人不是這樣。
我們常見三種不同的表現,當我對有些人說出同樣的要求時,他說:「我信」,但是卻用腳去踢踢椅子,這表示信心加懷疑。第二種人說信,但他用手去摸,這表示信心加感覺,信心加證明。第三種,他說信的時候,卻偷看一眼,這表示信心加眼見。哥林多後書五章七節告訴我們,行事為人要憑著信心,不要憑著眼見。
親愛的,今天我要奉主的名問你,你說你是信耶穌的人,請問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今天你是否說:「主啊,證明給我看,主啊,讓我想明白,完全明白,主啊,讓我先看見祢的作為以後我才信。」或者你說:「主啊,今天晚上我在祢面前,明白什麼叫做信心,我願意投靠祢,我願意順從祢,我也願意走在祢的道路中。」
親愛的基督徒,我奉主的名問你,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
有多少青年說,我願意作主的僕人,我願意為主工作?你走不出來,因為你不能順從,你不明白信的三個內涵。今天晚上你是否願意說,我在主的面前領受了主的真理,我願意順服祂。
經文 1、以弗所書2:8-10
2、羅7:18
3、雅2:17,26
一、信心與行為:基督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其他宗教是靠人的行為與功德,想要建立一個可以與永恆發生關係的信仰系統,即「所謂的宗教,無非就是勸人為善」;但基督教卻認為,人的行為均出自人類墮落以後自私的本性。所以保羅說:「在我肉身之中沒有良善。」(羅7:18)基督徒不是靠行為得救,也不是靠功勞來到上帝的面前,更不是靠著自己的工作來蒙受上帝的恩典。所以基督教否定任何人能憑良善的行為領受上帝的恩典。
但我們不否定行為的價值、責任,因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2:17)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一樣(雅2:26)。所以基督教沒有否定行為的重要性,反而非常強調。
但是我們如果把行為放在恩典之前,也就是想靠著我們的功勞、善行以換取、贏得、配得上帝救贖之恩,那麼就遭到聖經的否定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蒙恩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配得上帝的恩典,也不是因為我們的良善或功德,因為連良善、功勞、聖潔-這些本性,這些本質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因此我們不是以行為換取恩典,乃是上帝的恩典使我們產生行為。我們不能倒因為果、倒果為因,否則我們就不明白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聖經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8-9)藉著信心把上帝的恩典化成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們藉著信心,領受上帝的恩典,再用行動、善行來回應上帝的恩典(弗2:10)。但是這個信心的本身,也是聖靈的感動,是從上帝的道裏產生出來的,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分享與討論:
二、三種不信的理由
經文:羅馬書1:17
(一)「我看見了才信」,這還算信心嗎?你先相信你的眼睛(視覺的能力),為什麼呢?因為你相信你的眼睛,譬如:我看見陳牧師在那裡,我相信。相信什麼呢?相信陳牧師在那裡嗎?其實你還沒有相信陳牧師在那裡以前,你就相信你的眼睛沒有看錯。如果你不相信看和信是有關係的,你就不能下這個前提。
(二)「我知道了就相信」「我想通了才信」,這在前提的後面,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你相信你的知識、思考的可靠性,這還是本於信。
(三)你說:「我有了證據才信」,這句話顯示:你照樣落在同樣的毛病裡面,你先相信這件事情是可以證明的;而且相信這個證明是可靠的。你是先有了信,然後才信。
如果一個人說:「我要等完全明白了,完全想通了,我才來信。」這句話的本身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今天早上你刷牙時,你根本不知道牙膏裡存著什麼東西,你就靠著信心,不明不白的用了。你每一次洗澡用肥皂時,需要信心;叫裁縫做衣服也需要信心;坐椅子也需要信心。你不能說:我把這椅子拿到木匠那裡去,叫他先檢查,木頭有沒有蛀;做的是否堅固;拴是否脫落;夠載重多少,等木匠證明清楚了,你才坐下去。沒有,你看也不看一眼就坐下去了,當你坐下去的時候,你的行動是受你信心的支配。所以人不能沒有信心。中國古語:「民無信不立」。無論什麼,只要沒有信心,就不能成立,信是行動的基礎。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由看至信,由知至信,由證至信,這是屬於人的思想。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由看見、知識(思考)證明(推理)以至相信的。保羅在羅馬書1:17說我們是本於信以致於信-這是基督教整個信仰系統中最大的前提。所以在這個前提之內,我們並不是糊里糊塗信主的人,我們也不是接受一些根本不合理的事情,我們乃是不得不接受一個絕對而又合理的事情。正如科學字家還沒有發現任何事情和真理之前,一定是對自己有可能找到真理先有信心,否則他不能有自信的力量,而產生這樣的成就。所以信的本身是基於信心。至於被信仰的對象,本身需要信者去接受這信,這是聖經的原理。
三、三種信心的次序
經文:1、約12:40
2、提後1:12
3、來11:1-2
1.先相信後看見上帝的榮耀
有許多人說:你給我看看吧!看了我就相信了。這個前提的本身是錯的。聖經告訴我們「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約12:40)。人則說:「我若看見上帝的榮耀,就會有信心。」這好是倒過來的事情,你沒有信心,當然看不見上帝,看不見上帝,你自然就不能信。聖經說:「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人說:「我若看見了榮耀,我才要信」。
2.先相信後認知
聖經告訴我們,「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所以人有了信心,就會知道他所走的道路是沒有錯的。但人的想法卻完全倒過來。人說:如果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就有信心-這是人的看法。
3.先相信後確據
聖經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2)。信不是看見的結果,乃是看見的本身;信不是知識的結果,乃是知識的基礎;信不是證明的結果,乃是證明的根本。所以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是聖經給我們看得很清楚的原則。
結論
我們因信稱義,我們是因信成聖,我們是因信罪得赦免,因信成為上帝的兒女,因信與上帝和好,因信領受恩典,因信看見榮耀,因信產生盼望,因信產生愛心。
所以信已成為人在上帝面前靈性的起點、根基。聖經清楚告訴我們,這個創始成終的信心,不是從我們來的,而是由於仰望那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所以信不只是口裡的承認、腦裡的知識、外表的表現,或認識一套宗教教條而已。信是一條道路。藉著信,我們走在上帝的旨意裡;藉著信,我們跟隨耶穌基督;藉著信,我們行完上帝的道路。這個創始成終的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是當你接受基督的那一剎那,那時上帝就把信心放在你裡面了。結束於何時呢?一直到你與主見面的時候,你就走完了這條信心的道路。所以這條有始有終的信心之路,乃是基督為我們創始成終的。這樣的信心是上帝所悅納的信心。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
四、信心的三大內涵
我要接著與大家思想,我們所謂的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信心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如果你問一些基督徒說:「你信耶穌嗎?」他說:「我信耶穌。」你再問他:「你怎麼知道你信耶穌呢?」他說:「我信耶穌就是信耶穌嘛!還有什麼知不知道的!」你又問:「你什麼時候開始信耶穌的?」「常常去做禮拜就信耶穌了嘛。」聖經並沒有說做禮拜就是信耶穌。那麼信耶穌是什麼呢?信的內涵又是什麼呢?現在我要與大家思想信三的大內涵。
(一)信心是全人的委身vs迷信
1.不能隨便委身:
信仰的價值在於對象。
迷信的人有沒有信心呢?有。信仰真理的人有沒有信心呢?也有。我現在問大家一句話,迷路的人有沒有走路呢?有。而且可能走得更快,因為他闖來闖去,迷失了方向,就越走越急。照樣,迷信的人可能很虔誠,甚至比真有信仰的人更虔誠。但是信仰的價值,不在乎信仰的本質,乃在乎信心向誰發出。
例如一個女孩子把他的心交給了一個男孩子,不久他對男孩子說:「我已把我的心教給你了,你如何處理我的心呢?」他說:「什麼?你幾時把妳的心交給我了?」女孩子說:「昨天呀!我把它包好放在你桌子上的!」男孩子卻說:「什麼!放在桌上?我已經把它丟給狗吃了。」這女孩具有真正的信靠,但是信靠的對象卻錯了。
我們基督教的信仰所相信的,又是怎麼樣的一位呢?我們不是相信會變的、不完全的、虛假的、被造的;我們乃是相信那永遠的、真實的、完全的、創造萬有的那一位。
2.我們投靠的體驗:母愛
摩西曾問上帝說:「祢的名字叫做什麼?」上帝說:「我是來自永有的那一位。」-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對象。這表示我們所信的上帝不事變來變去的,而是在宇宙尚未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且永恆存在的那一位。這樣的位格是我們所投靠的。雖然我不完全知道祂,但我知道,祂是可靠的。正如小孩子,他雖不明白他的母親如何生他、如何養他、如何愛他,他只是以單純的信心投靠這位愛他生他的母親。幼兒的腦力還沒有發展,尚未完全明白,但你能說他的信靠有錯嗎?不能,兒童信任他的母親一定勝過信任他人,因為上帝已把母愛的完整性放在他的母親裡面。關於自有永有,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嗎?如果說上帝創造一切,宇宙萬物有一個源頭,那麼青年也許要問:如果世界和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是上帝創造的呢?青年人之所以問這問題,是因為他不相信自有永有的可能性。
3.基督教的可信性:
為什麼自有永有是可信的呢?因為上帝用真理表明了這個可能性。但又如何解釋呢?很簡單。舉一個例子:二加二等於四,請問從何時開始?是不是昨天才是這樣?你說你生出那年就開始是這樣,是不是?但這在阿基米德以前,甚至在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這些人以前就是二加二等於四,一直到世界末日,整個宇宙完結以後,二加二還是等於四。這個簡單的數學原理讓我們看見,自有永有並不是件違背理性的事,乃是最合理的;也不是不合科學的,如果不合的話,那是科學不和這個真理。
4.委身信靠的真諦
我們靠信上帝,雖然我們不明白祂所做的,但是我明白祂不會做錯;雖然我不知道祂要怎麼對待我,祂給我的一切都是出於祂的美意。
這種投靠是基督徒信心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沒有這種投靠,你就會常常懷疑上帝,你沒有這種投靠,就會常常論斷上帝、褻瀆上帝、反對上帝、抵擋上帝、攻擊上帝,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不好了。親愛的基督徒,趁你年輕之時,已認識這些道理,就應開始把你整個生命投靠在自有永有、無謬無誤的上帝手中,把你整個生命放在祂手裡,這就叫做投靠。
(二)信心一定求明白vs理性
經文:1、羅1:19-20
2、約1:18
1.信心與理性
基督徒的信心要求明白。但非完全靠著理性的功能來明白,因為我的頭腦可以推理主上帝那麼上帝就比我的頭腦更小了。上帝是創造理性的,理性是上帝的產品,上帝不是理性的產品。上帝創造思想,不是思想創造上帝。如果思想要創造上帝,所造出的一定是假上帝,因為假上帝才是思想的產品,真的上帝是產生思想的上帝。上帝造人乃是造著自己的形象和樣式造的,所以上帝有創造的本能,被造的人也有創造的本能,這就是人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我們有創造力,這是人類歷史不斷演進的原因。
上帝造人的時候給我們創造力和理性,因此我的理性與創造力比上帝更小,我如果以上帝給我的創造性去造上帝,我一定是造出一個假上帝。假上帝是人想出來的,假上帝是人憑空創造出的。真上帝造人,人造假上帝。真上帝造理性,理性造假上帝。這位造我的上帝,祂比我更高,比我更大,祂比我更超越,那麼這位至高的上帝,我能不能明白呢?非但不能完全明白,就因為不可能完全明白,這才叫合理。上帝如果是你能完全明白的,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上帝是你的理性能夠想清楚的,也是不合理的。我們的理性不能完全想清楚的上帝,那才是合理的上帝。因為上帝比理性更大,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所以現在要與大家思想的,就是信心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我怎能明白上帝,和祂的一切呢?崇高的上帝必須向低鄙的人顯示祂自己,低鄙的人才能認識崇高的上帝。現在如果你坐在這裡,有一隻貓從你的腳邊走過來,當牠從你的腳邊走過去的時候,牠的頭在你的腳邊擦來擦去,你大概知道牠很喜歡你,你大概知道牠在想些什麼,但是牠不知道你想些什麼。所以高層的生命要瞭解低層的生命很簡單,低層的生命要瞭解高層的生命不簡單。因此上帝如果告訴我們什麼,祂必須主動的把啟示的恩典賜下來。
上帝造人不但給我們理性,同時也給我們靈性,我們人是有靈性的活人,這靈性使我們能夠領受上帝的啟示。上帝藉著自然啟示祂的存在,上帝藉著人的良心直覺啟示祂的存在(羅1:19-20)。這是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上帝還藉著耶穌基督和祂的生活來啟示上帝的本性,所以你認識上帝存在是一件事情;認識這位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知道我們國家的總統是哪一位,但是總統的性格、思想、生活如何,你不明白,除非你看他的作品、聽他的演講,你去找他,同他生活在一起,瞭解他的人格,你才算瞭解他。
那麼,人與上帝之間的明白,是透過什麼?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他靈性,使人與上帝可以交通、來往,可以領受祂的啟示,藉著聖經的道,和聖靈的工作,使我們能夠明白。
五、信心要求順從
經文:林後5:7
雅2:19-20
今天有許多人把上帝拉到下面來說:「上帝來!我看看祢,我要認識祢,我要明白祢,表演給我看,如果我的病會好,我就相信祢,我的病不好,我就不相信祢。」這句話裡含有很可怕的矛盾,什麼矛盾呢?第一,上帝是主體,人是客體,現在人卻喧賓奪主,他做主,上帝做客。第二、上帝是主,他是僕,現在喧賓奪主,他做主,叫上帝來聽從祂的命令。第三,他雖然相信上帝的大能,但是他要上帝的大能伏在他的能力之下。上帝是上帝,當你口裡稱「主」這個字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正在用一個最大的位格代名詞來稱呼那宇宙的創造者。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姊妹,for understanding God, We have to stand under God。當年耶穌基督受審判的時候,祂不講話,當上帝站在人下面的時候,他靜默。我們怎能明白上帝呢?我們藉著信心明白,所以保羅說,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
最後一樣,基督徒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呢?乃是有行動的信心。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樣的基督徒是假冒為善的基督徒。今天教會失敗,因為信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知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言行不一。
今天許多的青年人說,我投靠上帝,我明白了,但是我就是順從不來。現在請一位弟兄上講台來,我要描寫順從的信息。
「我是傳道人,我不騙你,也不害你,我要把你帶到一個地方去,叫你做一件事,你不會吃虧的,你相信嗎?」
「相信」
「你憑什麼信?」
「因為你是上帝的僕人。」
注意,現在他的信心裡有投靠了,他信靠我的人格,他相信上帝的僕人不能騙人,也不能害人,所以他明白上帝的僕人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第一種的「投靠」與第二種的「明白」都弄清楚了。現在我把他的眼睛蓋上,蒙得非常緊密,使他完全看不見任何東西,任何人。然後請他跟我走,走,走,轉一圈,請他在這裡站一下,然後對他說:
「在你的後面有一張椅子很堅固,能載重你身體的重量,現在請你坐下來」
結果他毫不考慮就坐下去。從這裡看到這位弟兄從信靠、明白,已經進到順從,你明白這意思嗎?這弟兄的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有些人不是這樣。
我們常見三種不同的表現,當我對有些人說出同樣的要求時,他說:「我信」,但是卻用腳去踢踢椅子,這表示信心加懷疑。第二種人說信,但他用手去摸,這表示信心加感覺,信心加證明。第三種,他說信的時候,卻偷看一眼,這表示信心加眼見。哥林多後書五章七節告訴我們,行事為人要憑著信心,不要憑著眼見。
親愛的,今天我要奉主的名問你,你說你是信耶穌的人,請問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今天你是否說:「主啊,證明給我看,主啊,讓我想明白,完全明白,主啊,讓我先看見祢的作為以後我才信。」或者你說:「主啊,今天晚上我在祢面前,明白什麼叫做信心,我願意投靠祢,我願意順從祢,我也願意走在祢的道路中。」
親愛的基督徒,我奉主的名問你,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
有多少青年說,我願意作主的僕人,我願意為主工作?你走不出來,因為你不能順從,你不明白信的三個內涵。今天晚上你是否願意說,我在主的面前領受了主的真理,我願意順服祂。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原罪-創世紀第3章
一、文學考查
1.創3與創2一樣,都是雅威典作品,依據3:20屬於乙故事,與甲故事相比,創3:1~24人在伊甸園外,離上主很遠。
1st 幕(3:1~7):試探與失足-原罪的真義
A.樂園背景:伊甸園一人做抉擇的地方(創2:8,9,16,17)
B.人受試探:蛇與女人的對話(創3:1-5)-「你們如上帝一樣知道善惡」。
C.背叛行動:吃禁果(創3:6-7)
2nd 幕(3:8~13):上主的審訊和判決(干預),人的回應-罪的本質
A.擬人手法:散步同行(創3:8~9)
B.人的躲藏:恐懼退縮(創3:10)
C.審訊認罪:推諉逃避(創3:11-13)
3rd 幕(3:14~19):6項溯源故事(蛇、女人、男人)-罪惡的有限性(象徵性的神學意義)
A.蛇的溯源故事:用肚爬行/吃土/與人爭戰(3個)
B.女人的溯源故事:生產痛苦/親密痛苦(2個)
C.男人的溯源故事:工作痛苦
4th 幕(3:20-24):上主公義的彰顯,人被趕出樂園-罪的後果(人類團体在上帝之外)
A.亞當給妻子取名夏娃(眾生之母)創3:20vs創2:23(可見是獨立故事)
B.上主賜皮衣遮羞(3:21)
C.逐出樂園(3:22-24)
*每個故事分成4幕劇呈現,以第4幕為最高潮(壓軸戲)
2.這是古典東方的寓言故事,以戲劇及圖畫的方式,寫出的溯源故事體,把人類內心的掙扎(以人與蛇、人與上主的對話呈現),象徵人類如何走向墮落,以及上主如何拯救。我們的詮釋,必須透過文字的外衣來把握其中的精義(宗教心理、社會的意義)。
3.伊甸園故事的寫作目標—以色列神學家的溯源思路(人心的不安)與上主之靈的引導及光照
A.苦難(疾病、不幸與死亡)與罪惡(悲慘、殘缺、痛苦的世界)的懸謎,與至善的上帝如何相稱?世上的惡&痛苦是否出自上帝?
B.上帝用人內心的不安(不滿)為起點,慢慢啟示原始世界的景況;所以這是智慧性的默想,非歷史性的材料;其寫作目的並非學術報告,而是宣講救恩。
二、神學深度省思:
1.伊甸園的意義—以圖像及象徵的文學筆法
A.伊甸園是上帝與的居所,這園林是上主親手種植的(創2:8);祂住在那裏,在涼風襲襲時散步(創3:8)。就人而言,樂園無非是上帝的臨在,上帝的大能和愛情的詩境化,擬人化,使人可以覺察,可以捉摸!這是一種仰慕和憧憬。
B.伊甸園也是上帝與人同在的住所,上帝把人看作自家人,和他交談,向他輸愛。上帝近在咫尺,與人同行、散步。人在上帝的家裏受到尊重,享有內心的幸福。
C.伊甸園也是人做抉擇的地方
a.園當中的樹(創2:9與3:3)-生命樹or分別善惡樹?上帝的主權(命令)與人自由意志的抉擇。
b.禁制的命令—要人抉擇生命,而非知識(以自己為主導、支配)
*創2:9為創了「人的罪」做了伏筆,以描述人內心的掙扎。
人罪惡的根源是人不願抉擇以上帝為生命(常處於上帝的引導),而要當一個萬能的天才(善惡由自己定奪—道德倫理的相對主義)。
*生命樹及知善惡樹都象徵著人類始祖必須做的抉擇。人既有上主的形象,也反映上主的崇高自由,這是一種榮耀/機會,也是一種危險/危機,人可以自由行動,也可能濫用自由來反對上帝及上帝所定的秩序。
人的抉擇在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一抉擇在內心完成,外在行動—吃禁果只是內心已完成的叛變之結果。
2.蛇與女人的對話:試探的本質
A.蛇在迦南神話是生命、繁殖、智慧的象徵vs上帝所造的動物而已,戳穿其神話,但成為一切邪神撒旦的象徵,在啟示錄對於蛇位格化的描述(啟12:9,20:2)
B.蛇對女人試探:象徵著人內心的掙扎和抉擇
a.上帝豈是真說(3:1)—牠稱上主為上帝(厄羅亨),不稱雅威(真神,有無上的主權)
b.不一定死(3:4)—你們決不會死
c.你們便如上帝能知善惡(3:5)—you shall be God,善惡由你們定奪—成為萬能天才
C.女人犯罪的根由:
a.好好吃(肉身的貪欲)、好好看(眼目的情慾)、智慧(今生的驕傲)
b.未吃禁果之前已經有「智慧」--美感(眼目)、品味(口感)、智慧(分辨力),所以吃禁果(原罪)的癥結,在於“you shall be God!”人想扮演上帝,不守自己的本位,想掌控一切,卻失去一切。
D.吃的結果(3:7):眼睛明亮,以無花果樹葉遮羞。
「狡猾/明智:創3:1」(ARUM),而「露體:創2:25,3:7」(ARIM)—蛇是無毛的,全身滑溜溜的,如裸體一般;魔鬼的狡猾無非是一種殘酷的赤裸(暴露),而人企圖從魔鬼那裏學「智慧」(創3:6)來「像似上帝」(創3:5)(原罪的最大特點是驕傲、不信、高估自己、抗拒命令、妄想得超人智慧),反倒覺察出來,結果反被剝奪一空,只剩下赤裸裸的身子站在上帝和自己面前,只好以自己的辦法遮羞(無花果樹葉子,是對罪的間接說法;羞恥無非是一種內部的分裂,要作一件事,又不好意思去做)
人若沒有「外在」魔鬼的挑唆,單獨自己不致明目張膽地違背上主的命令。事實上人與魔鬼的對話,可能只是一塲內心的爭戰。聖經作者把這塲不可見的戰爭,依古代東方人的習慣,用編劇或作畫的手法,寫成蛇與女人的對談。
3.上帝的審訊和判決-罪的本質3:8-13
A.擬人法的上帝-
a.「在公園行走」-表明上帝急忙跑來跑去(希伯來文動詞)尋找人。雅威典的上帝是一位溫和的上帝,人犯了罪,並未馬上咒罵,卻因不見人便急忙尋找,並要與之交談。人的困難在那裏,上帝就在那裏。VS第ㄧ篇的上帝是超越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可怕的上帝。
b.其深義為:上帝道成了肉身(降生成人),祂的名字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聖地跑過來跑過去,積極地尋找拯救罪人,醫治病人,祂正為此而來的。
B.關係性的罪惡-
a.罪惡不是受造物,而是位際性的往來,位格與位格間產生愛(熱情)或恨(冷漠)。上帝命令,人不聽從(以意志來反叛),人犯了罪,也因此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愛,人自己的罪,特別是上帝的救恩,人的自由意志是最尊貴的恩賜,是一切美善與道德的根基,而誤用這恩賜就是罪。
b.罪在人與神的關係上-躲避上帝(3:9,但不肯認罪說:「我犯了罪,我怕!」),怪罪上帝(3:12)「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希伯來文強調「祢」即上帝,指出他們的罪,上帝應為此悲慘局面負責任。
c.罪在人際關係上─互相指責﹙3:12﹚,推諉卸責﹙3:13﹚人自以為清白,把罪過往旁人推,亞當往夏娃推,夏娃往蛇身上推。人與人之間本應共融互愛,共同承擔責任,互尊共榮的。
﹡罪是關係的破壞,原罪是指已破壞﹙斷絕﹚的關係,無法傳承下來,正如「不孕症」不會遺傳了。原罪是指人性如墮落以及普遍的現象﹙事實﹚。
4.六項溯源故事,罪惡的性質─「有限性」﹙3:14-9﹚
A.六項溯源故事,其文學體裁非歷史性的﹙即當時有人記錄、報導﹚,只是一種比喻、默想,以故事具體地表達抽象的意念,在上主以外,在伊甸園外﹙與上主隔絕之後﹚,人因著罪惡,而成為「有限性」,因為上主的愛是「無限的生命」﹙與上主共享愛情時,生命是無限的﹚,但罪罰是「有限的生命」。﹙因為罪惡中斷了生命與愛情,而有了各種限制﹚
B.蛇的有限性:創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其更深的意義。
a.根據新約使徒約翰的福音與書信,兩次引用本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
b.女人的後裔,根據聖保羅使徒在加拉太書的引申。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4-5﹚
﹡女人的後裔﹙個人性的主耶穌﹚,踐踏不人性的魔鬼的頭。
C.女人的有限性﹙痛苦﹚:創3:16的深義
a.懷胎的苦楚:生產的危險﹙進鬼門關一趟﹚,子女存留的痛苦﹙提前2:15﹚,能生子女身體不能生子女的心之痛苦﹙提前5:3﹚。
親 密
不親密
獨
立
不獨立
b.戀慕丈夫,受丈夫管轄:親密﹙戀慕﹚與獨立﹙主體性﹚的矛盾與危機。
獨立:有主體性,受到尊重、接納、信任、有選擇性,甘心樂意
不獨立:沒主體性,受到操控、排斥、剥削,沒選擇權,被束縛
親密:聆聽、欣賞、稱揚、共享、分擔、互助、溝通,以言語、肢體語之表達祝福。
不親密:冷漠、攻擊、批評、不肯定、不祝福、不接納。
﹡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親子與夫妻﹚的苦楚,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明顯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出妻有條,納妻無罪。
﹡耶穌來提升女人的地位、自尊;承擔女人的痛苦,醫治其病痛,給予責任及使命。
D.男人的有限性﹙痛苦﹚:
a.男人失去其主體性―夏娃吃禁果,請問亞當在那裡?為何女人給吃他就「必須」吃?推諉給女人。
b.環境(生態)成為咒詛─「地」成為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來→耶穌戴荊棘冠冕。
c.工作成為苦役―從尊榮變成無止盡的勞役→在主裡的勞苦不是枉然﹙信、望、愛﹚
d.生命的有限性―歸土成為宿命﹙死亡的出路﹚→在基督裡的永生
﹡聖保羅在羅6:23,以平行對你法,說明。
「因為罪(惡)工價(薪俸),乃是死(亡),
惟有上帝的恩賜(白白賜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
罪惡與上帝相對,工價(勞務/薪資所得,人應得的酬勞)與恩賜(上帝白白的賜與)相對;死亡(指在基督耶穌之外的永死,失去救恩的死亡,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與永生相對。
﹡人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但一般的休息是短暫的,過後仍要辛苦工作;需要真正的安息(心靈上/身體上)與安慰(更新得力)。死亡可以說是人的「有限性」之象徵,是人困苦的一部份。
5.上主公義(恩慈)的彰顯―人被趕出伊甸園(3:20-24)
A.亞當給妻子取名,因為她是眾生之母(3:20)
與創2:23比較,亞當沒必要再起名,可知本質是獨立的故事編在一起(乙故事)。
「夏娃」為眾生之母―強調人雖犯了罪,被上帝審判(3:18-19),人失去永遠的生命(死亡的眞義),但人仍然有肉身的生命,給人機會「因悔改/歸信」得「永生」。
B.製造皮衣(3:21)―上主如裁縫師
上主以慈愛的外衣掩蓋人的罪,因為「邪惡在那裡越多,恩典也在那裡越格外豐富」(羅5:20)。就聖保羅的基督論,主耶穌成為人的上主之外衣(披戴基督,弗4:20-24)
C.逐出樂園(3:22-24)
上主的恩賜,不讓人帶罪吃生命樹,以免永遠在罪惡中活著;人被趕出樂園,上主仍安排在園子之外耕種,表明人在園外不要失望,仍必須工作,仍有意義和盼望―等候上主的恩賜。
﹡人被逐出樂園(代表上主的臨在),失樂園是否就逍遙於上主的臨在之外?無所不在的上主也在伊甸園外(詩139:7描寫很生動)。但人在犯罪之後已不覺上主是他的平安福樂,並不斷和上主所定的秩序衝突磨擦,這是失樂園的意思。
﹡在人的墮落與失樂園之敘述中,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上主就讓人這樣不幸下去嗎?在原罪的敘述中,仍然有一股神秘的暗示,放出了一道生命的曙光,就是創3:15(稱為原始福音),如果再比較耶穌的救恩,就更顯然了。
1.創3與創2一樣,都是雅威典作品,依據3:20屬於乙故事,與甲故事相比,創3:1~24人在伊甸園外,離上主很遠。
1st 幕(3:1~7):試探與失足-原罪的真義
A.樂園背景:伊甸園一人做抉擇的地方(創2:8,9,16,17)
B.人受試探:蛇與女人的對話(創3:1-5)-「你們如上帝一樣知道善惡」。
C.背叛行動:吃禁果(創3:6-7)
2nd 幕(3:8~13):上主的審訊和判決(干預),人的回應-罪的本質
A.擬人手法:散步同行(創3:8~9)
B.人的躲藏:恐懼退縮(創3:10)
C.審訊認罪:推諉逃避(創3:11-13)
3rd 幕(3:14~19):6項溯源故事(蛇、女人、男人)-罪惡的有限性(象徵性的神學意義)
A.蛇的溯源故事:用肚爬行/吃土/與人爭戰(3個)
B.女人的溯源故事:生產痛苦/親密痛苦(2個)
C.男人的溯源故事:工作痛苦
4th 幕(3:20-24):上主公義的彰顯,人被趕出樂園-罪的後果(人類團体在上帝之外)
A.亞當給妻子取名夏娃(眾生之母)創3:20vs創2:23(可見是獨立故事)
B.上主賜皮衣遮羞(3:21)
C.逐出樂園(3:22-24)
*每個故事分成4幕劇呈現,以第4幕為最高潮(壓軸戲)
2.這是古典東方的寓言故事,以戲劇及圖畫的方式,寫出的溯源故事體,把人類內心的掙扎(以人與蛇、人與上主的對話呈現),象徵人類如何走向墮落,以及上主如何拯救。我們的詮釋,必須透過文字的外衣來把握其中的精義(宗教心理、社會的意義)。
3.伊甸園故事的寫作目標—以色列神學家的溯源思路(人心的不安)與上主之靈的引導及光照
A.苦難(疾病、不幸與死亡)與罪惡(悲慘、殘缺、痛苦的世界)的懸謎,與至善的上帝如何相稱?世上的惡&痛苦是否出自上帝?
B.上帝用人內心的不安(不滿)為起點,慢慢啟示原始世界的景況;所以這是智慧性的默想,非歷史性的材料;其寫作目的並非學術報告,而是宣講救恩。
二、神學深度省思:
1.伊甸園的意義—以圖像及象徵的文學筆法
A.伊甸園是上帝與的居所,這園林是上主親手種植的(創2:8);祂住在那裏,在涼風襲襲時散步(創3:8)。就人而言,樂園無非是上帝的臨在,上帝的大能和愛情的詩境化,擬人化,使人可以覺察,可以捉摸!這是一種仰慕和憧憬。
B.伊甸園也是上帝與人同在的住所,上帝把人看作自家人,和他交談,向他輸愛。上帝近在咫尺,與人同行、散步。人在上帝的家裏受到尊重,享有內心的幸福。
C.伊甸園也是人做抉擇的地方
a.園當中的樹(創2:9與3:3)-生命樹or分別善惡樹?上帝的主權(命令)與人自由意志的抉擇。
b.禁制的命令—要人抉擇生命,而非知識(以自己為主導、支配)
*創2:9為創了「人的罪」做了伏筆,以描述人內心的掙扎。
人罪惡的根源是人不願抉擇以上帝為生命(常處於上帝的引導),而要當一個萬能的天才(善惡由自己定奪—道德倫理的相對主義)。
*生命樹及知善惡樹都象徵著人類始祖必須做的抉擇。人既有上主的形象,也反映上主的崇高自由,這是一種榮耀/機會,也是一種危險/危機,人可以自由行動,也可能濫用自由來反對上帝及上帝所定的秩序。
人的抉擇在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一抉擇在內心完成,外在行動—吃禁果只是內心已完成的叛變之結果。
2.蛇與女人的對話:試探的本質
A.蛇在迦南神話是生命、繁殖、智慧的象徵vs上帝所造的動物而已,戳穿其神話,但成為一切邪神撒旦的象徵,在啟示錄對於蛇位格化的描述(啟12:9,20:2)
B.蛇對女人試探:象徵著人內心的掙扎和抉擇
a.上帝豈是真說(3:1)—牠稱上主為上帝(厄羅亨),不稱雅威(真神,有無上的主權)
b.不一定死(3:4)—你們決不會死
c.你們便如上帝能知善惡(3:5)—you shall be God,善惡由你們定奪—成為萬能天才
C.女人犯罪的根由:
a.好好吃(肉身的貪欲)、好好看(眼目的情慾)、智慧(今生的驕傲)
b.未吃禁果之前已經有「智慧」--美感(眼目)、品味(口感)、智慧(分辨力),所以吃禁果(原罪)的癥結,在於“you shall be God!”人想扮演上帝,不守自己的本位,想掌控一切,卻失去一切。
D.吃的結果(3:7):眼睛明亮,以無花果樹葉遮羞。
「狡猾/明智:創3:1」(ARUM),而「露體:創2:25,3:7」(ARIM)—蛇是無毛的,全身滑溜溜的,如裸體一般;魔鬼的狡猾無非是一種殘酷的赤裸(暴露),而人企圖從魔鬼那裏學「智慧」(創3:6)來「像似上帝」(創3:5)(原罪的最大特點是驕傲、不信、高估自己、抗拒命令、妄想得超人智慧),反倒覺察出來,結果反被剝奪一空,只剩下赤裸裸的身子站在上帝和自己面前,只好以自己的辦法遮羞(無花果樹葉子,是對罪的間接說法;羞恥無非是一種內部的分裂,要作一件事,又不好意思去做)
人若沒有「外在」魔鬼的挑唆,單獨自己不致明目張膽地違背上主的命令。事實上人與魔鬼的對話,可能只是一塲內心的爭戰。聖經作者把這塲不可見的戰爭,依古代東方人的習慣,用編劇或作畫的手法,寫成蛇與女人的對談。
3.上帝的審訊和判決-罪的本質3:8-13
A.擬人法的上帝-
a.「在公園行走」-表明上帝急忙跑來跑去(希伯來文動詞)尋找人。雅威典的上帝是一位溫和的上帝,人犯了罪,並未馬上咒罵,卻因不見人便急忙尋找,並要與之交談。人的困難在那裏,上帝就在那裏。VS第ㄧ篇的上帝是超越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可怕的上帝。
b.其深義為:上帝道成了肉身(降生成人),祂的名字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聖地跑過來跑過去,積極地尋找拯救罪人,醫治病人,祂正為此而來的。
B.關係性的罪惡-
a.罪惡不是受造物,而是位際性的往來,位格與位格間產生愛(熱情)或恨(冷漠)。上帝命令,人不聽從(以意志來反叛),人犯了罪,也因此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愛,人自己的罪,特別是上帝的救恩,人的自由意志是最尊貴的恩賜,是一切美善與道德的根基,而誤用這恩賜就是罪。
b.罪在人與神的關係上-躲避上帝(3:9,但不肯認罪說:「我犯了罪,我怕!」),怪罪上帝(3:12)「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希伯來文強調「祢」即上帝,指出他們的罪,上帝應為此悲慘局面負責任。
c.罪在人際關係上─互相指責﹙3:12﹚,推諉卸責﹙3:13﹚人自以為清白,把罪過往旁人推,亞當往夏娃推,夏娃往蛇身上推。人與人之間本應共融互愛,共同承擔責任,互尊共榮的。
﹡罪是關係的破壞,原罪是指已破壞﹙斷絕﹚的關係,無法傳承下來,正如「不孕症」不會遺傳了。原罪是指人性如墮落以及普遍的現象﹙事實﹚。
4.六項溯源故事,罪惡的性質─「有限性」﹙3:14-9﹚
A.六項溯源故事,其文學體裁非歷史性的﹙即當時有人記錄、報導﹚,只是一種比喻、默想,以故事具體地表達抽象的意念,在上主以外,在伊甸園外﹙與上主隔絕之後﹚,人因著罪惡,而成為「有限性」,因為上主的愛是「無限的生命」﹙與上主共享愛情時,生命是無限的﹚,但罪罰是「有限的生命」。﹙因為罪惡中斷了生命與愛情,而有了各種限制﹚
B.蛇的有限性:創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其更深的意義。
a.根據新約使徒約翰的福音與書信,兩次引用本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
b.女人的後裔,根據聖保羅使徒在加拉太書的引申。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4-5﹚
﹡女人的後裔﹙個人性的主耶穌﹚,踐踏不人性的魔鬼的頭。
C.女人的有限性﹙痛苦﹚:創3:16的深義
a.懷胎的苦楚:生產的危險﹙進鬼門關一趟﹚,子女存留的痛苦﹙提前2:15﹚,能生子女身體不能生子女的心之痛苦﹙提前5:3﹚。
親 密
不親密
獨
立
不獨立
b.戀慕丈夫,受丈夫管轄:親密﹙戀慕﹚與獨立﹙主體性﹚的矛盾與危機。
獨立:有主體性,受到尊重、接納、信任、有選擇性,甘心樂意
不獨立:沒主體性,受到操控、排斥、剥削,沒選擇權,被束縛
親密:聆聽、欣賞、稱揚、共享、分擔、互助、溝通,以言語、肢體語之表達祝福。
不親密:冷漠、攻擊、批評、不肯定、不祝福、不接納。
﹡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親子與夫妻﹚的苦楚,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明顯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出妻有條,納妻無罪。
﹡耶穌來提升女人的地位、自尊;承擔女人的痛苦,醫治其病痛,給予責任及使命。
D.男人的有限性﹙痛苦﹚:
a.男人失去其主體性―夏娃吃禁果,請問亞當在那裡?為何女人給吃他就「必須」吃?推諉給女人。
b.環境(生態)成為咒詛─「地」成為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來→耶穌戴荊棘冠冕。
c.工作成為苦役―從尊榮變成無止盡的勞役→在主裡的勞苦不是枉然﹙信、望、愛﹚
d.生命的有限性―歸土成為宿命﹙死亡的出路﹚→在基督裡的永生
﹡聖保羅在羅6:23,以平行對你法,說明。
「因為罪(惡)工價(薪俸),乃是死(亡),
惟有上帝的恩賜(白白賜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
罪惡與上帝相對,工價(勞務/薪資所得,人應得的酬勞)與恩賜(上帝白白的賜與)相對;死亡(指在基督耶穌之外的永死,失去救恩的死亡,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與永生相對。
﹡人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但一般的休息是短暫的,過後仍要辛苦工作;需要真正的安息(心靈上/身體上)與安慰(更新得力)。死亡可以說是人的「有限性」之象徵,是人困苦的一部份。
5.上主公義(恩慈)的彰顯―人被趕出伊甸園(3:20-24)
A.亞當給妻子取名,因為她是眾生之母(3:20)
與創2:23比較,亞當沒必要再起名,可知本質是獨立的故事編在一起(乙故事)。
「夏娃」為眾生之母―強調人雖犯了罪,被上帝審判(3:18-19),人失去永遠的生命(死亡的眞義),但人仍然有肉身的生命,給人機會「因悔改/歸信」得「永生」。
B.製造皮衣(3:21)―上主如裁縫師
上主以慈愛的外衣掩蓋人的罪,因為「邪惡在那裡越多,恩典也在那裡越格外豐富」(羅5:20)。就聖保羅的基督論,主耶穌成為人的上主之外衣(披戴基督,弗4:20-24)
C.逐出樂園(3:22-24)
上主的恩賜,不讓人帶罪吃生命樹,以免永遠在罪惡中活著;人被趕出樂園,上主仍安排在園子之外耕種,表明人在園外不要失望,仍必須工作,仍有意義和盼望―等候上主的恩賜。
﹡人被逐出樂園(代表上主的臨在),失樂園是否就逍遙於上主的臨在之外?無所不在的上主也在伊甸園外(詩139:7描寫很生動)。但人在犯罪之後已不覺上主是他的平安福樂,並不斷和上主所定的秩序衝突磨擦,這是失樂園的意思。
﹡在人的墮落與失樂園之敘述中,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上主就讓人這樣不幸下去嗎?在原罪的敘述中,仍然有一股神秘的暗示,放出了一道生命的曙光,就是創3:15(稱為原始福音),如果再比較耶穌的救恩,就更顯然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