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第四課 原罪-創世紀第3章

第四課 原罪-創世紀第3章

一、文學考查
1.創3與創2一樣,都是雅威典作品,依據3:20屬於乙故事,與甲故事相比,創3:1~24人在伊甸園外,離上主很遠。
1st 幕(3:1~7):試探與失足-原罪的真義
A.樂園背景:伊甸園一人做抉擇的地方(創2:8,9,16,17)
B.人受試探:蛇與女人的對話(創3:1-5)-「你們如上帝一樣知道善惡」。
C.背叛行動:吃禁果(創3:6-7)
2nd 幕(3:8~13):上主的審訊和判決(干預),人的回應-罪的本質
A.擬人手法:散步同行(創3:8~9)
B.人的躲藏:恐懼退縮(創3:10)
C.審訊認罪:推諉逃避(創3:11-13)
3rd 幕(3:14~19):6項溯源故事(蛇、女人、男人)-罪惡的有限性(象徵性的神學意義)
A.蛇的溯源故事:用肚爬行/吃土/與人爭戰(3個)
B.女人的溯源故事:生產痛苦/親密痛苦(2個)
C.男人的溯源故事:工作痛苦
4th 幕(3:20-24):上主公義的彰顯,人被趕出樂園-罪的後果(人類團体在上帝之外)
A.亞當給妻子取名夏娃(眾生之母)創3:20vs創2:23(可見是獨立故事)
B.上主賜皮衣遮羞(3:21)
C.逐出樂園(3:22-24)
*每個故事分成4幕劇呈現,以第4幕為最高潮(壓軸戲)
2.這是古典東方的寓言故事,以戲劇及圖畫的方式,寫出的溯源故事體,把人類內心的掙扎(以人與蛇、人與上主的對話呈現),象徵人類如何走向墮落,以及上主如何拯救。我們的詮釋,必須透過文字的外衣來把握其中的精義(宗教心理、社會的意義)。
3.伊甸園故事的寫作目標—以色列神學家的溯源思路(人心的不安)與上主之靈的引導及光照
A.苦難(疾病、不幸與死亡)與罪惡(悲慘、殘缺、痛苦的世界)的懸謎,與至善的上帝如何相稱?世上的惡&痛苦是否出自上帝?
 B.上帝用人內心的不安(不滿)為起點,慢慢啟示原始世界的景況;所以這是智慧性的默想,非歷史性的材料;其寫作目的並非學術報告,而是宣講救恩。
二、神學深度省思:
1.伊甸園的意義—以圖像及象徵的文學筆法
A.伊甸園是上帝與的居所,這園林是上主親手種植的(創2:8);祂住在那裏,在涼風襲襲時散步(創3:8)。就人而言,樂園無非是上帝的臨在,上帝的大能和愛情的詩境化,擬人化,使人可以覺察,可以捉摸!這是一種仰慕和憧憬。
B.伊甸園也是上帝與人同在的住所,上帝把人看作自家人,和他交談,向他輸愛。上帝近在咫尺,與人同行、散步。人在上帝的家裏受到尊重,享有內心的幸福。
C.伊甸園也是人做抉擇的地方
a.園當中的樹(創2:9與3:3)-生命樹or分別善惡樹?上帝的主權(命令)與人自由意志的抉擇。
b.禁制的命令—要人抉擇生命,而非知識(以自己為主導、支配)
*創2:9為創了「人的罪」做了伏筆,以描述人內心的掙扎。
  人罪惡的根源是人不願抉擇以上帝為生命(常處於上帝的引導),而要當一個萬能的天才(善惡由自己定奪—道德倫理的相對主義)。
*生命樹及知善惡樹都象徵著人類始祖必須做的抉擇。人既有上主的形象,也反映上主的崇高自由,這是一種榮耀/機會,也是一種危險/危機,人可以自由行動,也可能濫用自由來反對上帝及上帝所定的秩序。
  人的抉擇在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一抉擇在內心完成,外在行動—吃禁果只是內心已完成的叛變之結果。
2.蛇與女人的對話:試探的本質
 A.蛇在迦南神話是生命、繁殖、智慧的象徵vs上帝所造的動物而已,戳穿其神話,但成為一切邪神撒旦的象徵,在啟示錄對於蛇位格化的描述(啟12:9,20:2)
 B.蛇對女人試探:象徵著人內心的掙扎和抉擇
 a.上帝豈是真說(3:1)—牠稱上主為上帝(厄羅亨),不稱雅威(真神,有無上的主權)
 b.不一定死(3:4)—你們決不會死
 c.你們便如上帝能知善惡(3:5)—you shall be God,善惡由你們定奪—成為萬能天才
 C.女人犯罪的根由:
 a.好好吃(肉身的貪欲)、好好看(眼目的情慾)、智慧(今生的驕傲)
 b.未吃禁果之前已經有「智慧」--美感(眼目)、品味(口感)、智慧(分辨力),所以吃禁果(原罪)的癥結,在於“you shall be God!”人想扮演上帝,不守自己的本位,想掌控一切,卻失去一切。
  D.吃的結果(3:7):眼睛明亮,以無花果樹葉遮羞。
「狡猾/明智:創3:1」(ARUM),而「露體:創2:25,3:7」(ARIM)—蛇是無毛的,全身滑溜溜的,如裸體一般;魔鬼的狡猾無非是一種殘酷的赤裸(暴露),而人企圖從魔鬼那裏學「智慧」(創3:6)來「像似上帝」(創3:5)(原罪的最大特點是驕傲、不信、高估自己、抗拒命令、妄想得超人智慧),反倒覺察出來,結果反被剝奪一空,只剩下赤裸裸的身子站在上帝和自己面前,只好以自己的辦法遮羞(無花果樹葉子,是對罪的間接說法;羞恥無非是一種內部的分裂,要作一件事,又不好意思去做)
人若沒有「外在」魔鬼的挑唆,單獨自己不致明目張膽地違背上主的命令。事實上人與魔鬼的對話,可能只是一塲內心的爭戰。聖經作者把這塲不可見的戰爭,依古代東方人的習慣,用編劇或作畫的手法,寫成蛇與女人的對談。
3.上帝的審訊和判決-罪的本質3:8-13
A.擬人法的上帝-
a.「在公園行走」-表明上帝急忙跑來跑去(希伯來文動詞)尋找人。雅威典的上帝是一位溫和的上帝,人犯了罪,並未馬上咒罵,卻因不見人便急忙尋找,並要與之交談。人的困難在那裏,上帝就在那裏。VS第ㄧ篇的上帝是超越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可怕的上帝。
b.其深義為:上帝道成了肉身(降生成人),祂的名字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聖地跑過來跑過去,積極地尋找拯救罪人,醫治病人,祂正為此而來的。
B.關係性的罪惡-
a.罪惡不是受造物,而是位際性的往來,位格與位格間產生愛(熱情)或恨(冷漠)。上帝命令,人不聽從(以意志來反叛),人犯了罪,也因此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愛,人自己的罪,特別是上帝的救恩,人的自由意志是最尊貴的恩賜,是一切美善與道德的根基,而誤用這恩賜就是罪。
b.罪在人與神的關係上-躲避上帝(3:9,但不肯認罪說:「我犯了罪,我怕!」),怪罪上帝(3:12)「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希伯來文強調「祢」即上帝,指出他們的罪,上帝應為此悲慘局面負責任。
c.罪在人際關係上─互相指責﹙3:12﹚,推諉卸責﹙3:13﹚人自以為清白,把罪過往旁人推,亞當往夏娃推,夏娃往蛇身上推。人與人之間本應共融互愛,共同承擔責任,互尊共榮的。
﹡罪是關係的破壞,原罪是指已破壞﹙斷絕﹚的關係,無法傳承下來,正如「不孕症」不會遺傳了。原罪是指人性如墮落以及普遍的現象﹙事實﹚。
4.六項溯源故事,罪惡的性質─「有限性」﹙3:14-9﹚
A.六項溯源故事,其文學體裁非歷史性的﹙即當時有人記錄、報導﹚,只是一種比喻、默想,以故事具體地表達抽象的意念,在上主以外,在伊甸園外﹙與上主隔絕之後﹚,人因著罪惡,而成為「有限性」,因為上主的愛是「無限的生命」﹙與上主共享愛情時,生命是無限的﹚,但罪罰是「有限的生命」。﹙因為罪惡中斷了生命與愛情,而有了各種限制﹚
B.蛇的有限性:創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其更深的意義。
a.根據新約使徒約翰的福音與書信,兩次引用本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
b.女人的後裔,根據聖保羅使徒在加拉太書的引申。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4-5﹚
﹡女人的後裔﹙個人性的主耶穌﹚,踐踏不人性的魔鬼的頭。
C.女人的有限性﹙痛苦﹚:創3:16的深義
a.懷胎的苦楚:生產的危險﹙進鬼門關一趟﹚,子女存留的痛苦﹙提前2:15﹚,能生子女身體不能生子女的心之痛苦﹙提前5:3﹚。

親 密
不親密





不獨立


b.戀慕丈夫,受丈夫管轄:親密﹙戀慕﹚與獨立﹙主體性﹚的矛盾與危機。
獨立:有主體性,受到尊重、接納、信任、有選擇性,甘心樂意
不獨立:沒主體性,受到操控、排斥、剥削,沒選擇權,被束縛
親密:聆聽、欣賞、稱揚、共享、分擔、互助、溝通,以言語、肢體語之表達祝福。
不親密:冷漠、攻擊、批評、不肯定、不祝福、不接納。

﹡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親子與夫妻﹚的苦楚,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明顯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出妻有條,納妻無罪。
﹡耶穌來提升女人的地位、自尊;承擔女人的痛苦,醫治其病痛,給予責任及使命。
D.男人的有限性﹙痛苦﹚:
a.男人失去其主體性―夏娃吃禁果,請問亞當在那裡?為何女人給吃他就「必須」吃?推諉給女人。
b.環境(生態)成為咒詛─「地」成為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來→耶穌戴荊棘冠冕。
c.工作成為苦役―從尊榮變成無止盡的勞役→在主裡的勞苦不是枉然﹙信、望、愛﹚
d.生命的有限性―歸土成為宿命﹙死亡的出路﹚→在基督裡的永生
﹡聖保羅在羅6:23,以平行對你法,說明。
「因為罪(惡)工價(薪俸),乃是死(亡),
惟有上帝的恩賜(白白賜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
罪惡與上帝相對,工價(勞務/薪資所得,人應得的酬勞)與恩賜(上帝白白的賜與)相對;死亡(指在基督耶穌之外的永死,失去救恩的死亡,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與永生相對。
﹡人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但一般的休息是短暫的,過後仍要辛苦工作;需要真正的安息(心靈上/身體上)與安慰(更新得力)。死亡可以說是人的「有限性」之象徵,是人困苦的一部份。
5.上主公義(恩慈)的彰顯―人被趕出伊甸園(3:20-24)
A.亞當給妻子取名,因為她是眾生之母(3:20)
與創2:23比較,亞當沒必要再起名,可知本質是獨立的故事編在一起(乙故事)。
「夏娃」為眾生之母―強調人雖犯了罪,被上帝審判(3:18-19),人失去永遠的生命(死亡的眞義),但人仍然有肉身的生命,給人機會「因悔改/歸信」得「永生」。
B.製造皮衣(3:21)―上主如裁縫師
上主以慈愛的外衣掩蓋人的罪,因為「邪惡在那裡越多,恩典也在那裡越格外豐富」(羅5:20)。就聖保羅的基督論,主耶穌成為人的上主之外衣(披戴基督,弗4:20-24)
C.逐出樂園(3:22-24)
上主的恩賜,不讓人帶罪吃生命樹,以免永遠在罪惡中活著;人被趕出樂園,上主仍安排在園子之外耕種,表明人在園外不要失望,仍必須工作,仍有意義和盼望―等候上主的恩賜。
﹡人被逐出樂園(代表上主的臨在),失樂園是否就逍遙於上主的臨在之外?無所不在的上主也在伊甸園外(詩139:7描寫很生動)。但人在犯罪之後已不覺上主是他的平安福樂,並不斷和上主所定的秩序衝突磨擦,這是失樂園的意思。
﹡在人的墮落與失樂園之敘述中,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上主就讓人這樣不幸下去嗎?在原罪的敘述中,仍然有一股神秘的暗示,放出了一道生命的曙光,就是創3:15(稱為原始福音),如果再比較耶穌的救恩,就更顯然了。

第三課 原始的婚姻觀

第三課 原始的婚姻觀

壹、 創2:46~3:25(3:24)
一、婚姻的三個要素(3:24)

(一)離開父母:離開「原生家庭」
1.社會意義:一件公開而合法的行為(婚禮,註冊)──「外表的」
A.法律意義:合法婚姻,夫妻,兒女皆民法所保障。
B.婚禮:在上主與眾人面前立約(儀式---放手)。
2.心理意義:
剪掉臍帶做大人(情感的倚賴,情緒的操作),在心裡,人格上成長和發展至自尊自決(除去「家庭拖累症」)。「內在的」媽媽的女兒---為人妻,為人母…..
3.婚姻意義:
從「原生家庭」(批判性傳承VS COPY與反叛)→「核心家庭」(完整而獨立)→「衍生家庭」(典範的切換)
4.經濟意義:
經濟上完全獨立自主(自尊與負責之基礎),有發榮滋長的空間,成為與「原生家庭」互為主體,雙贏共榮。

(二)連合:在千萬人中唯獨你(妳)為至友至交
1.社會意義:
A.在溝通層次上最親密層次:打招呼(點頭)→交換資訊(泛泛)→分享觀點(同好)→分享意志(死黨)→分享心靈(知己)→身心靈合一(夫妻)
B.既獨立又聯合VS孤立的愛(砍掉一切支持網絡)
2.心理意義:膠合(如膠似漆)
A.互為主體:互相肯定,接納,包容,激勵,分享,分擔。
B.從同儕肯定→配偶肯定。
C.意義的愛(I WILL):固守不渝,死忠兼換帖,成熟的愛;選擇你(妳)所愛的,愛你(妳)所選擇的。
3.婚姻意義:
A.從「垂直軸」(父母優先/子女優先)→「水平軸」(夫妻優先)孝敬父母,以夫妻之愛為根本;
B.從having(所有;才幹,職業,兒女….)→being(所是);
C.母性>妻性(生了頭胎以後,就發生姦情)教養子女,以夫妻之愛為源頭
4.經濟意義:互助與角色分工(幫忙?分擔!)

(三)成為一體,在婚姻中享受性的結合。
1.社會意義: →
A. 忠貞與排他性(姦淫→出軌→紅杏出牆→婚外情→陪你走一段→一夜情)
B.性不是「藍田種玉」:男為主體,女為客體;兒子比女人重要;生產力為要(無後為大);離婚多妻。
2.心理意義:
A.靈與肉的合一,指兩人在肉體上與心靈上的結合,能分享一切:身體,思想,感覺,希望,恐懼,成敗。
B.兩人又是獨立的個體,男女在性與愛上有極大的差別。
C.雙面貞操VS片面貞操(男人風流,女人下流)
3.婚姻意義:
A.忠貞是家庭穩固的根基,兒女最大的福氣。VS性癮(唐璜情節)
B.忠貞與愛維持婚姻,不是婚姻支持愛與忠貞。
C.因為性而付出愛VS因為愛而付出性。
4.經濟意義:
A.性是在婚姻內的分享,不是I&IT(我與它)的關係,洩慾的工具。
B.夫妻是互相擁有、給與、分享;不是擁有者(操控,抉擇)與所有品(服從,端人飯碗)

二.三要素的入口與缺陷
(一)入口:
1.以婚姻為入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以撒路你---老僕人之助)
A.優點:婚後戀愛;家長,親友祝福,眼光,格局放大。
B.缺點:順從父母,一輩子還債;事後悔恨,舊情人復燃式外遇。
2.以愛情為入口:先友後婚
A.優點:友誼&戀愛的考驗(六件);循序漸進的交往。
B.缺點:迷戀的危機;親密度的抉擇;戀愛六陷阱。
3.以性為入口:先有後婚,心上車後補票
A.優點:滿足情色的慾求(女人為何可交出性?)(男人為何要性?)
B.缺點:懷孕(墮胎),心靈交通斷絕,良心不安,恐慌與操控(破裂),離婚與外遇高。
(二)缺陷:
1.沒有「離開父母」的婚姻:竊取(認為只有愛與性夠了)→失友(心靈破碎,生命毀滅)→試婚
2.沒有愛的婚姻:空虛(沒有真正的愛情友誼;只有肉體的吸引力;忘了在愛火增添燃料;只專注於次等的。)---同床異夢
3.沒有性的婚姻:不滿足(冷感,陽痿)

三.婚姻的透明度:
1.全面參與VS部分參與---婚姻多元角色,職能。
2.全面溝通VS保留溝通---接納不能改變的。


貳、雅歌1:5~10

前言:
1.《雅歌》原意為「歌中之歌」,即「最美妙的歌詞」,是優美絕倫的詩歌,是希伯來文學的菁華,是榜首金曲,一切愛情之歌的典範。
2.《雅歌》是談情說愛的人性自然流露,是歌頌愛情的忠貞的詩歌,是稱揚讚美夫婦之間忠貞純潔的愛情;也寓意上主與以色列民族的盟約,或基督和教會之間的愛。
3.我們選取一段經文,來詮釋愛情──尤其在兩性的溝通、分享、互談、祝福上。

一、新娘的自白:(1:5~6)──品質保證──談自己
1. 「耶路撒冷眾女子阿」(新娘向祂的閨中膩友/伴娘訴說心事)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新娘承認自己面容膚色不夠紅潤白淨,不能同那些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女郎比(每一個少女情懷的女子,對自己的外貌有不安的情緒)。
  「卻是秀美」,但她卻沒有讓自己停留在□□之下,她「切換情緒」,外貌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他想到自己的優點「秀美」-擁有自然美,以及高貴的氣質。
* 從自卑到自尊,從自貶到自信;承認自己有「缺陷美」,但更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同性別中的契友,建立自尊自信,學習情緒的操控/引導成正向的。
2.「如同基達的帳棚」,曠野中黑山羊毛織成的帳棚,雖然不是鮮豔亮麗,卻是最耐看、耐用、耐磨,可以遮風避雨,給人溫馨與舒適的;女子強調自己的黑就是美,是質的美,不是□□的,乃是帶給人堅毅、更新得力的。
3.「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所羅門是以色列歷史上最著名、尊貴、幸福的王;她的門戶(幔子/心靈/貞潔)是最尊貴的,只為王者之尊(自己的丈夫)而開啟,表明性的貞潔,再聖經中對貞潔的一貫教導──對內敞開、對外關閉,只容夫妻二人享用。
4.「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了….」(V6)。
這女子需要放牧羊群,又要照顧和看管葡萄園,要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雷打的勞苦生活──他還要承擔兄弟所忽略的工作,她整天勞力做苦工;卻無暇顧及自己的「葡萄園」(自己的內在需要)。他在一絲絲的哀怨中,好像Cinderalla(灰姑娘),以辛勤工作預備自己,迎向將來的王子。
* 一個女子的美表現在:
A.情緒的正向導引──坦然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但要看重自己的優點;人格是正向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納的。──自信的女子最美。
B.內在品格的建立──擅用自己的人格、氣質,建立自己的品牌,給人溫馨、祝福,他從自尊到尊人,自愛到愛人,使人因她蒙福,令人可喜愛的。
C貞潔與尊貴的倫理──建立自己的主體性,不作賤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保留貞潔,自己開放自如,堅持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對配偶開放享受,對外人關閉拒絕。
D.多元的才藝與服務─在自己的本份、工作上游刃有餘,並且承担起家人責任。心中嚮往愛情,但絕不忽略自己的本份,以及對家人關顧。
* 建立自己的方向感-在工作、聚會、社交生活中找到合適的對象,並且儆醒自己不要陷入迷意或走偏差路。

二、婚姻與愛情的追求
1.自己的計劃:V-7「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响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如像蒙着臉的人呢?(獨自徘徊)」-
(背景):新娘決定去找她的「真命天子」(愛情惟一對象),她知道牧童是時領羊群到樹蔭下休息(躲艷陽),並在午間休息眾集交談,過後很難再相遇,因為牧童必需領羊群回栈過夜;聖地多山嶺曠野,易迷路入跂途,所以先打..道路,以免白跑一趟,徒勞無功。
(應用): A.好顯然從工作、歇息、團契(聚會)場所找到自己的情人。
B.如何預備「心靈/愛情地圖」,免得白跑徒勞
C.如何避免「愛情迷航」(迷意、歧意、不倫之戀)

2.同儕的補助:V-8「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妳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踪去,把妳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吧」
(背景):新娘在焦燥尋找她的情郎,隨同她的伴娘們,為了安慰她,就暗示她新郎所在-要想找新郎,只要跟隨羊群的足跡前行;並建議她學西得,最好也帶着自己小山羊,前往牧童聚集的綠洲去。
(應用):A.正向的愛情,使人更有自信、自尊,也帶來工作/生活更有生機、活力,是創造性的,不是毀滅性的。
B.正向同儕同性別的好友支持很重要,往往「當局者迷」,如何建立這些正向友誼,而不是一旦進入一對一關係,周遭的支持網絡就砍斷。
C.「把自己的羊羔帶去」一起在工作上(功課上)切磋、成長。

三.新郎的祝福:以各種象徵、直接描述來祝福(9-11)
1.象徵示的祝福「我的佳偶(愛卿)!我將妳比法老車上套駿馬」
作者在大家意想不到時,安排了新郎出現。新郎一見愛人美麗動人,就稱她為「我的佳偶」亭亭玉立,頸上佩帶彩色的項鍊,風姿綽約,心中大喜,便情不自禁地將愛人比作套在埃及法老御車上的駿馬。
法老御車的駿馬,來形容稱讚新娘的美麗、莊嚴和尊貴,以及美妙的體態,也同時暗示她那令人無法抗拒的媚力和吸引力,是超塵拔俗的美,是法老朝廷中千中選、萬中挑的駿馬。

(應用):A.新郎對新娘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表達在稱謂上,也表達祝福-在言語上旨是肯定對方,真實的愛情不只是不種感受,也願在言語上許諾、支持,世表明願在行動上完全承担起責任。
B.新郎用當時人認為可望不可及(最夢幻)的法老御車的駿馬,是千中挑、萬中選的,最尊貴、也最美麗的,更令人傾倒的吸引力,簡單的一個象徵,就把盡在不這中的美妙述說出來。
2.實際式的祝福:「妳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妳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V10-11)
新郎以實際的說法,直接注意到新娘精心的裝扮,他指出新娘兩頰,配以耳環,繞以珠鏈,何其美的!(思高譯本),她的頸項滿佈各種貴重的首飾,真可謂珠光寶氣,珠圍翠繞的絕頂美人。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牧羊女在情人眼中成為金技玉葉,珠光寶氣,美麗絕倫的女皇。正如法老御馬所佩
。。新郎由於新娘的美麗而欣喜若狂,一方面讚賞,一方面許下「愛的承諾」-我要為妳製造金鏈,嵌上銀珠,使新娘美上加美;應許給愛人贈送更多,更名貴的裝飾品。

(應用):1.愛要用言語表達祝福、許諾
2.愛要用行動驗證-祝福與許諾

第二課 創1:26~1:28 人具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

第二課 創1:26~1:28 人具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

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
(一)傳統基督教的「人觀」,偏向人是「罪人」-強調其陰暗面,忽略了上帝造人的美善面.令人感到希伯來-基督宗教對人性的貶抑,受人文主義所詬病.
(二)其實,聖經中的「人觀」是先強調人的美善面,以及人所具有特殊的價值與地位.
1.上帝創造萬物及人類之別:
A.上帝創造萬物,好像遊戲,毫不費力把它們一個個由虛無中呼喚出來;但創造人時,上帝先作一番反省(「我們…要造人」),這是深切的關懷和疼愛,正如詩篇第8篇所敘述的:(人對上帝的至愛與提拔,感到驚訝與讚嘆)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
 祢叫他比上帝微小一點,
 並賜他尊貴榮耀之冠冕。」(詩8:4-5)

B.人在最後受造,又具有上帝的形象(蓋有上帝形象的印章),人是宇宙創造的巔峰,整個受造界藉著人有了系統,有了方向,藉著人觀所地向造物主唱感恩歌,萬物交給人享用、管理,去代表上帝掌權。
2.上帝看萬物是好的,但造完人以後,萬事萬物都齊備了,就說「甚好!」(1:31)(好極了!有人去管理、使用)。人類是他在地上的代理。

二.人具有上帝形象的意義/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目的:
(一)、反應上帝的榮美:
1. 榮耀上帝---上帝的虛榮?或人的本分?
2. 上帝是主(自由意志&全體性抉擇責任;危機與轉機),聖潔(道德/良知/良能/分別善惡),愛(分享/交通/施予的本能&需求),創造主(創造的
能力/理性認知)。
(二)、代表上帝的權柄:
1. 權柄的受託:人是管家(信託者/經理人),代表上主,管理地球及萬物。VS(人本主義)。
2. 科學的可能:宇宙非神聖化,人可以分析,計畫掌控,操作。研究;VS宇宙神聖化(泛神論)。
3. 職業的神聖:vocation(職業/voice聲音)&calling(天職/志業)VS(宿命與業力)。
4. 生態的保育:永續經營的精神,資源共享VS污染破壞。
(三)、人類的平等平權:
打破君王神話:中國皇帝、日本天皇、埃及法老、巴比倫王……君權神授。
a.天主經/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
b.尼爾布的名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所以民主是可能的;人是靠人,所以民主是必須的。
c.孔子名言的的反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打破祭祖神話:
a. 姬旦的宗法制度:天子-﹥祭天;諸侯-﹥郊祀山川;人子(黎首)-﹥祭祖。
b.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儀與象徵:生-﹥熟;全牲-﹥半牲-﹥切片;門內門外。
c.基督徒「慎終追遠」;敬祖之信念。
人權的主體性:人向上主負責。
a.自決的基礎-選擇與責任。 b.創制複決的基礎-憲政的基礎。
c.台灣實況的省思。
(四)、男女的平等權:
打破男尊女卑的神話:
a.男女皆有上主的形像,受託管理世界vs男主外,女主內;男數理,女文史。
b.男與女均平等,一樣的美好,在上帝看為「美好」。性別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甚好」。
c.男女應具有「我與你的關係」-互為主體,尊重、共融、合作,共同承擔管理世界之權責。
基督宗教在女權上之貢獻:
a.收養「女棄嬰」-生命權。
   b.成立「天足會」-自主權。
c.設立「女校」-長榮女中、中西書院、金陵女子大學(知識權)。
d.建立女子經濟政治權vs小媳婦。
* 新三從四德
(五)、婚姻的神聖:
男女婚姻內「性交」是好的,而且很好,是上主的命令:
a.打破了摩尼教(新柏拉圖主義)的二元論:人的肉身、肉慾是惡的,只有靈魂、精神是好的。
b.打破了中世紀靈修的苦修禁慾主義:身體vs肉身(the sinful nature),堅強意志&節制vs放縱與濫情。
婚姻是互為主體性:共同承擔、參與(所以丈夫不可幫忙作家事)、分享(性的愉悅)、分擔(心靈的傷痛)。
生育(procreation):代造
a.生育是上帝的命令,帶著福份-bless(賜福、祝福、稱頌)。
b.兒女只不過是託管的「產業」、「勇士手中的箭」(要射出去,成全)。
(六)、生命的尊貴與神聖性:
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不可能與其他物品換取(死刑的省思)。
人的生命的神聖性,比全世界還大(物化的省思:商品化)。
人的生命是尊貴的,不可加以侵犯(奴化的省思:操控、侵犯)。
人的生命是獨特的,不容加以比較(量化的省思:比較、貶抑)。

第一課 兩個創造論──第一個創世錄(創1:1~2:3)

第一課 兩個創造論──第一個創世錄(創1:1~2:3)

一、相關經文:
1.主要經文:
伯37,38,詩8,104,箴8
2.其他經文:
A.詩19、33、95、96、105、134、136、148
B.耶10:12;51:15;摩4:13;亞12:1;瑪2:10
C.尼9:5-6

二、兩個世紀「紀錄」:從口令à編造成形(文字的琢磨&神學的深化、反省)
1.創1:1~24a(第一篇創世錄)
2.創2:4b~(第二篇創世錄)
創世記
比較
源流
創世時間
宇宙來源
人的出現
人的數目
文筆
第一篇
祭司傳統
6天(1天24時)
深淵大海
最後造成
複 數
人數
高潔,概念純淨
第二篇
雅威傳統
只有1天
洪荒曠野
人先出現à動物à女人
第一位男人、女人(個別)
擬人法,比喻與假借
3.省思:
A.編纂者的策略:──兩源流並陳,前後媲美,各有千秋──以不同的角度、筆觸描寫同一件創世錄
B.編纂者是誰──人的追尋、思索宇宙來源及惡的存在意義──經過好幾世紀的省思,並受到上主的之靈引導(啟示)

三、第一篇創世錄:
1.文字類型──
A.寫作筆法:毫無神話色彩的簡樸,莊嚴肅穆的節奏,進程一貫的脈絡,分明的結構言之有物的清晰,結構嚴謹的文字。
B.格式規律:三番五次地重疊句構:「上帝說…」「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日」à猶太會堂的「上帝創世紀的感詩歌詠」,啟應對唱,會眾用疊句在每段的末尾齊聲應和。
C.小結:第一篇創世錄源於聖殿禮儀讚美上主創世的感恩歌,其語言的格式、規律充滿祭司禮拜的氣舐。

2.省思──
A.創世頌──猶太人看見整個世界的整齊、秩序、美麗、雄偉感受到神聖的氣氛,就向大能的造物主頂禮膜拜,並以創世頌讓齊聚一堂的信徒,加入讚美造物主的行列。所以正確的思維模式、語言的格式,是了解舊的信息的關鍵。
B.希伯來式的思考模式──不是以<宇宙論>來證明上帝的存在,或描述上帝的起源,這根本不需要証明,去感受與體驗,「只有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詩53:1),活在神聖的氛圍裡,是驚訝!讚嘆!敬拜!感恩。
C.創世──安息(慶祝)──上帝安排了安息日、慶祝安息日、祝聖安息日、以色列人代表全人類慶祝安息日;以上帝的典範,上帝是六比一這個每週節奏的創立者。

3.文字的結構:
析離工程               點綴工程
第一天:分光和暗(造光)        第四天:日、月、星晨(安排光)
第二天:分上層和下層的水       第五天:飛鳥和游魚(造  和小 )
第三天:分海洋和陸地,地上生植物   第六天:走獸和人類(地上的活物)

àA.三三對應:助人記憶,三三對應:助人記憶,教育目的
 B.人類心靈深處的混沌不明,令人無法抗拒,熱切澎湃的場域(處於七情六慾與過去歷程之間的掙扎),我們也渴望析離的工程,也需要上帝的靈運行。
C.「析離」(分開)是祭司神學家團體的自我意識,「分別為聖」──「我是歸屬上主的」──嚴守分際的道德觀,成為另類的人(成聖),是這個世界的「實驗組」,勇於作抉擇,對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4.神學深度的反省:
 A.四境(巴比倫、亞述、埃及)創世神話──剔除迷思──巴比倫的眾是神的─Marduck. si
──埃及的太陽神/動物神(獸神)
                        ──亞述的月神
 B.一切受造物是美好的上帝所造,都是美好的,「上帝看著是好的」。
 C.動詞在先──動的上帝/動能的宇宙/動態的人生
 D.上主的光/話──勝過──混沌荒涼不毛
            ──黑暗
       靈──聖言
 E.創造──BARA──(不用材料/工具)──昤間──直線歷史觀來9:25-27;10:11-14/循環歷史觀(神話)
 F.析離──成為抉擇/另類的人;嚴守分際,謹守自己所被指派的位置,不得越距。
 G.星夜──上帝的作為/休息 賜福 祝福
 H.祝福/賜福/頌讚的人生──上帝 人 人
  稱頌
I.祭司祝聖第七日── 主義(生命recreation)──Shalom(平安平衡)民6:24-26)

5.探討問題:
 A.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使萬有存在(being)的「存有」(Being),慈悲、美善、賜福的上帝。
 B.進化論的謎──各從其類與跳躍式的斜線
 C.創造論對科學的影響──上帝是全知全能,超越萬有,衪創造世界有其規律與深意,井井有序。
 D.──對倫理──人與人/人與神/人與人的三面向。


四、第二篇創世錄(創2:4~25)
一、文學類型考查:
1.在創2:46~3:24的創造主用「耶和華」來稱謂(聖經學者考查其源流來自雅威神學家團體,以下稱「上主」,其傳承稱為「雅威典」),而第一個創世錄用「上帝」(神);雅威典是比較老的敘述。
2.「雅威典」和文學體裁是故事性敍述體(迴別於第1篇的禮儀體裁),是以很生動的、活潑的戲劇一幕幕地呈現。其敘述非常緊湊而具體,如捏土(陶匠製作陶器的動詞)、吹氣…無不有聲有色。
3.第二篇把上主寫成擬人化的筆法描述地很生活、活潑般(上主親手用手造人,表明上主是那麼親切;上主如人那樣動手,予人如此親蜜而貼心,上主與我們同在。)VS第一篇的「上帝」(非常崇高神聖,權威稟然,祂的出現非常隆重,祂的造人宛如進行一種禮儀)。
4.第二篇也稱人是最重要的受造物,人在中心,其他受造物均在外圍;而第一篇也指人是最重要的受造物,但人是創造的最高峰;以不同的筆法來表達人的重要性和位置。
5.第二篇所使用的語言是意象的(文學的),而非科學的論文,所以並不反對科學給科學留下發表己見的餘地,二者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
6.「雅威典」的故事組成由二個獨立的單元構成:由「女人」及「夏娃」不同名字分辨出。
A.依據2:23「女人」屬於甲故事:創2:4b~24,人在伊甸園裡,離上主很近。
 1st幕(2:4b~7)上主用手從泥土中造人,人是上主的藝術極品。-造人。
 2nd幕(2:8~18)伊甸園是人作抉擇的地方(生命樹與善惡樹)-造園。
 3rd幕(2:19~20)上主在動物中為人找助手,人與動物之關係與分際-造動物。
 4th幕(2:21~25)上主終於使人成了團體,找到了相稱的成全者;男人與女人之關係與婚姻-造女人。

二、神學深度省思:
 1.擬人化的上帝觀:效法上主、親近上主,與上主密契、同行。
A.陶匠──人是陶土(Adamah)造成(Adam)à建立自我形象(我是上帝手中的陶土/不是爛泥巴)──動手製造(上帝與我們同在,親手造人,耶穌道成肉身,親自與我們同在;接受上帝聖手的塑造/耶穌在世人傳道時,不時以手醫治人們的疾病)。
  B.園藝家──上帝親手栽培樂園的花草樹木,悅人眼目,美的鑑賞與愉悅à博雅教育(Liberal Art)──生活的環境、品味(使自己成為「極品」)。
  C.農藝家──好作食物,生的飲食à工作生產(Vocation Training)──生活的工作、生計(使自己成為「達人」)。
  D.河海工程師──水象徵生命,四條河流,象徵上帝無所不在的眷顧,到處都有生命;而灌溉工作,滋潤遍地à生生不息,學習如何學習(再生性),投資在自己及環境上。
  E.動物學家:上主使一切的走獸都列隊從亞當面前走過,以娛樂亞當,讓亞當取名,並交給他管理。
  F.外科醫師、麻醉醫師──使人沈睡,開刀取出一條肋骨,建立配偶──深沈入睡,不可解的奧袐,需要聆聽、學習。
  G.服裝設計師:給赤身裸體的亞當、夏娃縫製皮衣穿上。

 2.男女的關係:
  A.肋骨的含意──非頭蓋骨、非腳骨,而是最貼近心臟的肋骨,保護男人的心
  B.那人獨居不好──上帝在創造中的美中不足,所以要動手彌補之,好使亞當稱心如意,幸福美滿;這象徵兩性相吸的力量,兩性互遇、互愛、互尊、互榮(祝福/共好)──同感受,同負責任。
         ──男人之不足,藉著女人才感到幸福、慰藉,一起負起「再造」使命,傳承生命。
  C.相稱的配偶──「相稱」,意為「在前面」,互補,畫成一個圖,彼此匹配。「相稱」,包括交談、靜默、尊重、開放、接納──學習的歷程
  D.起名──亞當親自給她起名,意謂她歸屬於亞當,但並非對待奴隸的管轄,而是出於伴侶的愛,是何等驚異而歡欣,歡愉的互相恩愛。於是詠唱人類第一首情詩:
   「這就是了!
我骨中的骨,
我肉中的肉;
這要稱為女人,
因為這是從男人而取的!」
  E.幫手──成全者,不是征服者/操控的/利用者;也不是次一級的小幫手/助理。所以相稱的助手──彼此合作,互相成全。
 3.為動物起名──上主帶各走獸給亞當去命名,表明皆屬亞當管轄,其象徵意義是要人征服,內在的獸性(動物性);但要與動物為友(不可取代人),但並未感到歡喜若狂。不可取代兩性相吸的伴侶。
4.人的構成:有靈的活人(合一性)
 A.灰土(clay):a.人在宇宙裡不是一個陌生者,而是由已受造的世界表取出來的,他是宇宙所開的花,所結的果,因此人與地是息息相關的,不能分離的。
b.人體所包括的要素,全屬於世界,人來自泥土,有一天要歸回泥土。(自然死亡/善終的恩典)
c.人是陶土所造,而捏塑的陶匠是上主,因為陶土的價值不只在其本身,而是陶匠的匠心獨運,所造成的藝術極品,人是上帝的藝術極品──由此建立自我形象。
 B.氣息:人類的存在與形式,直接得自上主,上帝呼出的生命氣息,如果上帝收回,我們就失去生命。
 C.人的受造(亞當)與上帝的道成肉身一起來看,就不會將第一天受造的篇章加以孤立,並且看出整全的意義;第一個亞當受造,無非是為第二個亞當(基督)鋪路,做祂的橋樑。
5.工作的神聖:
 A.修理──指耕種、培植(勞力);樂園和工作並非矛盾,上帝要我們工作,才能真正成為人;衪是地,是要藉人的工作與地的惠賜,才能造成樂園。──上帝關心生計工作(不可浪費和濫用土地)。
 B.看守──照顧、守衛(勞心);要保護這個地達到上帝與人可以交往的伊甸,人對自然的受託──上帝也關心環境、團體(不可蹂躪和污染)。
 C.工作之約(2:16-17)──僱用合約(積極面與消極面)──抓住永生的機會,而非專心於他們得不到的東西,以致該得的反而沒得到。6.上主的名字(雅威/耶和華):是希伯來字YHWH,是動名詞(動態的名詞),其字源為HAYAH(BE動詞),為有活力、有生命、存在著(動詞),不是希臘文化的存在(靜上不變的),而是使萬物生成、造化、有活力的主;關心人、愛護人、樂與人互動的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