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給修城中聖經選讀的同學

各位城中修聖經課的同學,實在很抱歉,我得了流行性感冒,
咳嗽不停,一服藥又昏沈欲睡,本以為3-5天就好,沒想到竟一連
兩個禮拜。

我本來力邀端木儀民女士來演講,她也很爽快答應,但是最近
她搬家,必須整理東西,把她累壞了,只好又黃牛了。實在很抱歉,
請大家原諒。

歡迎同學們繼續與我聯繫,各種人生問題都可以跟我分享,
我很樂意幫助。

陳啟峰敬上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第九課 摩西-以色列民族的統帥、先知及立法者

以下是本週五(12/12)城中校區與下週一(12/15)雙溪校區聖經選讀課的備課大綱,請同學先預習並寫備課作業,謝謝。

1.希伯來書:11:23-28
2.使徒行傳7:18-44

一、第一個四十年-在埃及王宮中作王子(自自信滿滿的青年)
1.出生與危機 出2:1-4 ; 來11:23
2.宮中的成長 出2:5-10 ; 徒7:20-23
3.認同與棄權 出2:11-15 ; 來11:24-26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第二個四十年-在米甸曠野作牧人(徹底自卑的壯年)
1.結婚生子、寄居 出2:16-25
2.蒙召-荊棘火焰的顯現 出3:1-15
3.應許與命令 出3:16-22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第三個四十年-在曠野作領袖和立法者
1.埃及的十災 出7-10-妥協與堅持 出8:25 , 8:28 ; 10:11 ; 10:24
2.首次逾越節 出12:1~13:16
3.過紅海 (出14:1-31)-四面楚歌、險入絕境(出14:11)
4.作領袖 出18:1-27(分工與承擔)
5.野心與雄心的掃禮-出32:1-35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第八課 約瑟一生風雲錄

以下是本週五(12/5)城中校區與下週一(12/8)雙溪校區聖經選讀課的備課大綱,請同學先預習並寫備課作業,謝謝。

一、約瑟被賣到埃及37:1-36
1.約瑟的彩衣和夢37:1-11(偏愛)
2.約瑟被下入坑中37:12-24(遭忌)
3.猶大提議賣約瑟37:25-28(出賣)
4.約瑟兄長騙雅各37:29-36(報應)

二、猶大與兒婦他瑪38:1-30

三、約瑟下到監獄下39:1-40:23
1.作波提乏的管家39:1-6(忠心)
2.主母誘惑再誣陷39:7-18(貞潔)
3.約瑟在間裡解夢38:1-30
a.約瑟無辜入監獄39:19-23(危機)
b約瑟在獄中解夢40:1-23(契機)

四、約瑟被舉為宰相41:1-57
1.法老的夢與解釋41:1-36(王夢)
2.約瑟榮升為首相41:37-49(榮升)
3.約瑟家庭與兒女41:50-52(立家)

五、雅各遣子去糴量42:1-46:34
1.雅各眾子下埃及42:1-38(重逢)
a.約瑟初試族兄長42:1-24(雅各眾子見約瑟)(初試)
b.雅各挽留便雅憫42:25-38(雅各眾子回迦南)(哀情)
2.雅各眾子再南下43:1-34
a.雅各子再去糴糧43:1-14(便雅憫下埃及去)(無奈)
b.約瑟為兄弟設宴43:15-34(約瑟初會便雅憫)(親情)
3. 便雅憫被控偷竊44:1-34(計試)
a.約瑟再試驗兄長44:1-17(二試)
b.猶大為么弟擔罪44:18-34(擔罪)
4.約瑟表明己身份45:1-28(表白)
a.約瑟與弟兄相認45:1-15(相認)
b.法老邀雅各家僑居45:16-28(邀請)
5.雅各全家下埃及46:1-34
a.別是巴上帝顯現46:1-4(主顯)
b.雅各家族下埃及46:5-27南遷)
c.父子異鄉再重逢46:28-34(團員)

六、雅各在埃及敘述47:1-50:14
1.約瑟拜見法老47:1-6
2.雅各晉見法老47:7-12
3.約瑟的土地政策47:13-26
4.雅各的臨終遺命47:27-31

七、雅各臨終的敘述48:1-50:14(收養)
1.雅各48:1-22
2.雅各對眾子預言49:1-28(祝福)
a.責備長子流便49:1-4
b.責西緬與利未49:5-7
c.猶大得天獨厚49:8-12
d.西布輪的命運49:13
e.以薩家的懶惰49:14-15
f.但的欺詐49:16-17
g.迦得、亞設和拿弗他利49:18-21
h.祝福約瑟49:22-26
i.便雅憫掠奪成性49:27
3.約瑟臨終的敘述48:1-50:14
4.最後囑咐與收葬49:29-50:14
a.雅各的最後囑咐49:28-33(囑咐)
b.雅各死後的哀□50:1-14(家業)

八、約瑟饒恕眾兄長50:15-21(寬大)
九、約瑟的遺命與死50:22-26(遺命)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第七課 雅各一生風雲錄

以下是本週五(11/28)城中校區與下週一(12/1)雙溪校區聖經選讀課的備課大綱,請同學先預習並寫備課作業,謝謝。

第七課 雅各一生風雲錄
一、雅各和以掃 創25:19~36:43
1.以撒與其雙生子 創25:19~34(雙生子之爭)
A.以掃和雅各出生 創25:19~28
B.以掃賣長子名分 創25:29~34(紅豆湯)
2.以撒遷居基拉耳 創26:1~35(以撒與亞比米勒)
A.利百加險入虎口 創26:1~11(2~5節,神顯與立約)
B.水井之爭與立約 創26:12~25
a.以撒富裕與遭忌 創26:12~17(與亞比米勒立約)
b. 以撒再挖三井 創26:18~22
c. 以撒遷別是巴 創26:23~25(神顯與應許)
d. 以撒立約亞比米勒 創26:26~35
C.以掃要娶赫人妻 創26:34~35(以掃妻妾)
3.雅各巧奪父祝福 創27:1~45
A.利百加雅各詭計 創27:1~29
a.利百加籌畫詭計 創27:1~13
b.以撒祝福了雅各 創27:14~29
B.以撒哭求父祝福 創27:30~40
C.利百加策劃逃亡 創27:41~45

二、雅各離家逃亡記 創28~31
1.以撒祝福差雅各 創28:1~32
A.雅各去巴旦亞蘭 創28:1~9
B.雅各作夢伯特利 創28:10~22(伯特利許願)
2.寄居舅父拉班家 創29:1~24(雅各與拉班)
A.雅各與拉結相遇 創29:1~14
B.雅各娶利亞拉結 創28:15~30(拉班狡計,為拉結服役)
C.雅各的兒女 創29:31~30:24
a.利亞首批子女 創29:31~35
b.拉結使女生兩子 創30:1~8
c.利亞使女生兩子 創30:9~13
d.利亞再生三兒女 創30:14~21
e.拉結生約瑟 創30:22~24
3.雅各成家立業創30:25~43(雅各巧勝拉班)
A.雅各與拉班定工價 創30:25~36
B.雅各致富之妙策創30:37~43


4.雅各返迦南故鄉 創31:1~55
A.雅各逃走的決定 創31:1~21
a.雅各倡議回迦南 創31: 1~16
b.雅各家不辭而別 創31:17~21
B.拉班急追與搜查 創31:22~44(指控與反指控)
C.拉班與雅各立約 創31:45~54

三、雅各回到迦南地
1.雅各恐懼見以掃 創32:1~22(會晤以掃的準備)
A.將人口牲畜分隊 創32:1~12
a.瑪哈念 創32: 1~3
b.人牲分隊 創32:4~8
c.雅各的祈禱 創32:9~12
B.送厚禮以泯仇恨 創32:13~22
2.雅博渡口的摔跤 創32:23~33
3.兄弟重逢並買地 創33:1~20
A.雅各以掃相見歡 創33:1~16(兄弟修和)
B.雅各買地與築壇 創33:17~20(疏割蓋屋)
4.底拿受辱與報復 創34:1~31(底拿和示劍人)
A.示劍玷污了底拿 創34:1~12
B.西伯利未殺示劍 創34:13~31
5.雅各遷向希伯崙 創35:1~20
A.雅各築壇伯特利 創35:1~15
a.在伯特利建祭壇創35:1~7
b.底波拉逝世安葬 創35:8
c.上主顯現與應許 創35:9~15
B.拉結生子難產死創35:16~20(便雅憫生)
C.流便亂倫創35:21~22
D.雅各眾子創35:23~26
E.以撒去世創35:27~29(雅各返鄉)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亞伯拉罕的故事

一、亞伯蘭蒙召出去 12:1-9
1.命令應許亞伯蘭 12:1-3(蒙召)
2.漂泊迦南築祭壇 12:1-3(順服)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亞伯蘭南下埃及 12:10-20(權宜)
1.飢荒恐懼與謊言 12:10-17(軟弱)
2.法老責備亞伯蘭 12:18-20(保守)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亞伯蘭回迦南地 13:1-18
1.亞伯蘭羅得拆夥 13:1-13(豪爽)
2.應許土地與後裔 13:14-18(縱橫)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四、東方諸王的入侵 14:1-24
1.四王亞王大爭戰 14:1-12(橫禍)
2.亞伯蘭義救羅得 14:13-16(勝利)
3.麥基洗德的祝福 14:17-24(奉獻)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五、上帝亞伯蘭立約 15:1-21(雅咸卷)
1.應許得子與土地 15:1-7(稱義)
2.賜地立約的儀式 15:8-12,17-18(祭品)
3.預言後裔居埃及 15:13-16,19-21(黑暗)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六、夏甲生以實馬利 16:1-16
1.夏甲懷孕受苦待 16:1-6(嫉妒)
2.夏甲逃亡蒙應許 16:7-16(垂聽)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七、上帝亞伯蘭立約 17:1-27(祭司卷)
1.應許作多國的父 17:1-8(改名)
2.立約標記為割禮 17:9-14(標記)
3.應許撒冷生以撒 17:15:21(後裔)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八、亞伯拉罕的代禱 18:1-33
1.三男造訪傳信息 17:1-15
A. 亞伯拉罕迎三客 17:1-8(慷慨)
B.兩次傳撒拉生 17:9-15(嘻笑)
2.亞伯拉罕所多瑪 18:16 b-33
A.二城罪大又惡極 18:16-21(警告).
B.亞伯拉罕的代禱 18:22-33(帶求)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信心的內涵

我「信上帝」-信心的內涵


經文 1、以弗所書2:8-10
2、羅7:18
3、雅2:17,26

一、信心與行為:基督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
其他宗教是靠人的行為與功德,想要建立一個可以與永恆發生關係的信仰系統,即「所謂的宗教,無非就是勸人為善」;但基督教卻認為,人的行為均出自人類墮落以後自私的本性。所以保羅說:「在我肉身之中沒有良善。」(羅7:18)基督徒不是靠行為得救,也不是靠功勞來到上帝的面前,更不是靠著自己的工作來蒙受上帝的恩典。所以基督教否定任何人能憑良善的行為領受上帝的恩典。
但我們不否定行為的價值、責任,因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2:17)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一樣(雅2:26)。所以基督教沒有否定行為的重要性,反而非常強調。
但是我們如果把行為放在恩典之前,也就是想靠著我們的功勞、善行以換取、贏得、配得上帝救贖之恩,那麼就遭到聖經的否定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蒙恩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配得上帝的恩典,也不是因為我們的良善或功德,因為連良善、功勞、聖潔-這些本性,這些本質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因此我們不是以行為換取恩典,乃是上帝的恩典使我們產生行為。我們不能倒因為果、倒果為因,否則我們就不明白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聖經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弗2:8-9)藉著信心把上帝的恩典化成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們藉著信心,領受上帝的恩典,再用行動、善行來回應上帝的恩典(弗2:10)。但是這個信心的本身,也是聖靈的感動,是從上帝的道裏產生出來的,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分享與討論:
二、三種不信的理由
經文:羅馬書1:17
(一)「我看見了才信」,這還算信心嗎?你先相信你的眼睛(視覺的能力),為什麼呢?因為你相信你的眼睛,譬如:我看見陳牧師在那裡,我相信。相信什麼呢?相信陳牧師在那裡嗎?其實你還沒有相信陳牧師在那裡以前,你就相信你的眼睛沒有看錯。如果你不相信看和信是有關係的,你就不能下這個前提。
(二)「我知道了就相信」「我想通了才信」,這在前提的後面,還有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你相信你的知識、思考的可靠性,這還是本於信。
(三)你說:「我有了證據才信」,這句話顯示:你照樣落在同樣的毛病裡面,你先相信這件事情是可以證明的;而且相信這個證明是可靠的。你是先有了信,然後才信。
如果一個人說:「我要等完全明白了,完全想通了,我才來信。」這句話的本身是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今天早上你刷牙時,你根本不知道牙膏裡存著什麼東西,你就靠著信心,不明不白的用了。你每一次洗澡用肥皂時,需要信心;叫裁縫做衣服也需要信心;坐椅子也需要信心。你不能說:我把這椅子拿到木匠那裡去,叫他先檢查,木頭有沒有蛀;做的是否堅固;拴是否脫落;夠載重多少,等木匠證明清楚了,你才坐下去。沒有,你看也不看一眼就坐下去了,當你坐下去的時候,你的行動是受你信心的支配。所以人不能沒有信心。中國古語:「民無信不立」。無論什麼,只要沒有信心,就不能成立,信是行動的基礎。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見,由看至信,由知至信,由證至信,這是屬於人的思想。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信心不是由看見、知識(思考)證明(推理)以至相信的。保羅在羅馬書1:17說我們是本於信以致於信-這是基督教整個信仰系統中最大的前提。所以在這個前提之內,我們並不是糊里糊塗信主的人,我們也不是接受一些根本不合理的事情,我們乃是不得不接受一個絕對而又合理的事情。正如科學字家還沒有發現任何事情和真理之前,一定是對自己有可能找到真理先有信心,否則他不能有自信的力量,而產生這樣的成就。所以信的本身是基於信心。至於被信仰的對象,本身需要信者去接受這信,這是聖經的原理。
三、三種信心的次序
經文:1、約12:40
2、提後1:12
3、來11:1-2
1.先相信後看見上帝的榮耀
有許多人說:你給我看看吧!看了我就相信了。這個前提的本身是錯的。聖經告訴我們「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約12:40)。人則說:「我若看見上帝的榮耀,就會有信心。」這好是倒過來的事情,你沒有信心,當然看不見上帝,看不見上帝,你自然就不能信。聖經說:「你若有信心,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人說:「我若看見了榮耀,我才要信」。
2.先相信後認知
聖經告訴我們,「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所以人有了信心,就會知道他所走的道路是沒有錯的。但人的想法卻完全倒過來。人說:如果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我就有信心-這是人的看法。
3.先相信後確據
聖經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2)。信不是看見的結果,乃是看見的本身;信不是知識的結果,乃是知識的基礎;信不是證明的結果,乃是證明的根本。所以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是聖經給我們看得很清楚的原則。
結論
我們因信稱義,我們是因信成聖,我們是因信罪得赦免,因信成為上帝的兒女,因信與上帝和好,因信領受恩典,因信看見榮耀,因信產生盼望,因信產生愛心。
所以信已成為人在上帝面前靈性的起點、根基。聖經清楚告訴我們,這個創始成終的信心,不是從我們來的,而是由於仰望那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所以信不只是口裡的承認、腦裡的知識、外表的表現,或認識一套宗教教條而已。信是一條道路。藉著信,我們走在上帝的旨意裡;藉著信,我們跟隨耶穌基督;藉著信,我們行完上帝的道路。這個創始成終的信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就是當你接受基督的那一剎那,那時上帝就把信心放在你裡面了。結束於何時呢?一直到你與主見面的時候,你就走完了這條信心的道路。所以這條有始有終的信心之路,乃是基督為我們創始成終的。這樣的信心是上帝所悅納的信心。聖經告訴我們:「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

四、信心的三大內涵
我要接著與大家思想,我們所謂的信心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信心究竟包含了一些什麼?如果你問一些基督徒說:「你信耶穌嗎?」他說:「我信耶穌。」你再問他:「你怎麼知道你信耶穌呢?」他說:「我信耶穌就是信耶穌嘛!還有什麼知不知道的!」你又問:「你什麼時候開始信耶穌的?」「常常去做禮拜就信耶穌了嘛。」聖經並沒有說做禮拜就是信耶穌。那麼信耶穌是什麼呢?信的內涵又是什麼呢?現在我要與大家思想信三的大內涵。
(一)信心是全人的委身vs迷信
1.不能隨便委身:
信仰的價值在於對象。
迷信的人有沒有信心呢?有。信仰真理的人有沒有信心呢?也有。我現在問大家一句話,迷路的人有沒有走路呢?有。而且可能走得更快,因為他闖來闖去,迷失了方向,就越走越急。照樣,迷信的人可能很虔誠,甚至比真有信仰的人更虔誠。但是信仰的價值,不在乎信仰的本質,乃在乎信心向誰發出。
例如一個女孩子把他的心交給了一個男孩子,不久他對男孩子說:「我已把我的心教給你了,你如何處理我的心呢?」他說:「什麼?你幾時把妳的心交給我了?」女孩子說:「昨天呀!我把它包好放在你桌子上的!」男孩子卻說:「什麼!放在桌上?我已經把它丟給狗吃了。」這女孩具有真正的信靠,但是信靠的對象卻錯了。
我們基督教的信仰所相信的,又是怎麼樣的一位呢?我們不是相信會變的、不完全的、虛假的、被造的;我們乃是相信那永遠的、真實的、完全的、創造萬有的那一位。
2.我們投靠的體驗:母愛
摩西曾問上帝說:「祢的名字叫做什麼?」上帝說:「我是來自永有的那一位。」-這是基督徒信仰的對象。這表示我們所信的上帝不事變來變去的,而是在宇宙尚未存在之前,就已存在,且永恆存在的那一位。這樣的位格是我們所投靠的。雖然我不完全知道祂,但我知道,祂是可靠的。正如小孩子,他雖不明白他的母親如何生他、如何養他、如何愛他,他只是以單純的信心投靠這位愛他生他的母親。幼兒的腦力還沒有發展,尚未完全明白,但你能說他的信靠有錯嗎?不能,兒童信任他的母親一定勝過信任他人,因為上帝已把母愛的完整性放在他的母親裡面。關於自有永有,這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嗎?如果說上帝創造一切,宇宙萬物有一個源頭,那麼青年也許要問:如果世界和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那上帝又是上帝創造的呢?青年人之所以問這問題,是因為他不相信自有永有的可能性。
3.基督教的可信性:
為什麼自有永有是可信的呢?因為上帝用真理表明了這個可能性。但又如何解釋呢?很簡單。舉一個例子:二加二等於四,請問從何時開始?是不是昨天才是這樣?你說你生出那年就開始是這樣,是不是?但這在阿基米德以前,甚至在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這些人以前就是二加二等於四,一直到世界末日,整個宇宙完結以後,二加二還是等於四。這個簡單的數學原理讓我們看見,自有永有並不是件違背理性的事,乃是最合理的;也不是不合科學的,如果不合的話,那是科學不和這個真理。
4.委身信靠的真諦
我們靠信上帝,雖然我們不明白祂所做的,但是我明白祂不會做錯;雖然我不知道祂要怎麼對待我,祂給我的一切都是出於祂的美意。
這種投靠是基督徒信心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沒有這種投靠,你就會常常懷疑上帝,你沒有這種投靠,就會常常論斷上帝、褻瀆上帝、反對上帝、抵擋上帝、攻擊上帝,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就不好了。親愛的基督徒,趁你年輕之時,已認識這些道理,就應開始把你整個生命投靠在自有永有、無謬無誤的上帝手中,把你整個生命放在祂手裡,這就叫做投靠。
(二)信心一定求明白vs理性
經文:1、羅1:19-20
2、約1:18
1.信心與理性
基督徒的信心要求明白。但非完全靠著理性的功能來明白,因為我的頭腦可以推理主上帝那麼上帝就比我的頭腦更小了。上帝是創造理性的,理性是上帝的產品,上帝不是理性的產品。上帝創造思想,不是思想創造上帝。如果思想要創造上帝,所造出的一定是假上帝,因為假上帝才是思想的產品,真的上帝是產生思想的上帝。上帝造人乃是造著自己的形象和樣式造的,所以上帝有創造的本能,被造的人也有創造的本能,這就是人與其他動物不同之處;我們有創造力,這是人類歷史不斷演進的原因。
上帝造人的時候給我們創造力和理性,因此我的理性與創造力比上帝更小,我如果以上帝給我的創造性去造上帝,我一定是造出一個假上帝。假上帝是人想出來的,假上帝是人憑空創造出的。真上帝造人,人造假上帝。真上帝造理性,理性造假上帝。這位造我的上帝,祂比我更高,比我更大,祂比我更超越,那麼這位至高的上帝,我能不能明白呢?非但不能完全明白,就因為不可能完全明白,這才叫合理。上帝如果是你能完全明白的,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上帝是你的理性能夠想清楚的,也是不合理的。我們的理性不能完全想清楚的上帝,那才是合理的上帝。因為上帝比理性更大,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所以現在要與大家思想的,就是信心與知識之間的關係。我怎能明白上帝,和祂的一切呢?崇高的上帝必須向低鄙的人顯示祂自己,低鄙的人才能認識崇高的上帝。現在如果你坐在這裡,有一隻貓從你的腳邊走過來,當牠從你的腳邊走過去的時候,牠的頭在你的腳邊擦來擦去,你大概知道牠很喜歡你,你大概知道牠在想些什麼,但是牠不知道你想些什麼。所以高層的生命要瞭解低層的生命很簡單,低層的生命要瞭解高層的生命不簡單。因此上帝如果告訴我們什麼,祂必須主動的把啟示的恩典賜下來。
上帝造人不但給我們理性,同時也給我們靈性,我們人是有靈性的活人,這靈性使我們能夠領受上帝的啟示。上帝藉著自然啟示祂的存在,上帝藉著人的良心直覺啟示祂的存在(羅1:19-20)。這是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上帝還藉著耶穌基督和祂的生活來啟示上帝的本性,所以你認識上帝存在是一件事情;認識這位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知道我們國家的總統是哪一位,但是總統的性格、思想、生活如何,你不明白,除非你看他的作品、聽他的演講,你去找他,同他生活在一起,瞭解他的人格,你才算瞭解他。
那麼,人與上帝之間的明白,是透過什麼?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他靈性,使人與上帝可以交通、來往,可以領受祂的啟示,藉著聖經的道,和聖靈的工作,使我們能夠明白。
五、信心要求順從
經文:林後5:7
雅2:19-20
今天有許多人把上帝拉到下面來說:「上帝來!我看看祢,我要認識祢,我要明白祢,表演給我看,如果我的病會好,我就相信祢,我的病不好,我就不相信祢。」這句話裡含有很可怕的矛盾,什麼矛盾呢?第一,上帝是主體,人是客體,現在人卻喧賓奪主,他做主,上帝做客。第二、上帝是主,他是僕,現在喧賓奪主,他做主,叫上帝來聽從祂的命令。第三,他雖然相信上帝的大能,但是他要上帝的大能伏在他的能力之下。上帝是上帝,當你口裡稱「主」這個字的時候,你知不知道,你正在用一個最大的位格代名詞來稱呼那宇宙的創造者。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姊妹,for understanding God, We have to stand under God。當年耶穌基督受審判的時候,祂不講話,當上帝站在人下面的時候,他靜默。我們怎能明白上帝呢?我們藉著信心明白,所以保羅說,我深知我所信的是誰。
最後一樣,基督徒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呢?乃是有行動的信心。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樣的基督徒是假冒為善的基督徒。今天教會失敗,因為信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知行不一;今天教會失敗,因為言行不一。
今天許多的青年人說,我投靠上帝,我明白了,但是我就是順從不來。現在請一位弟兄上講台來,我要描寫順從的信息。
「我是傳道人,我不騙你,也不害你,我要把你帶到一個地方去,叫你做一件事,你不會吃虧的,你相信嗎?」
「相信」
「你憑什麼信?」
「因為你是上帝的僕人。」
注意,現在他的信心裡有投靠了,他信靠我的人格,他相信上帝的僕人不能騙人,也不能害人,所以他明白上帝的僕人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第一種的「投靠」與第二種的「明白」都弄清楚了。現在我把他的眼睛蓋上,蒙得非常緊密,使他完全看不見任何東西,任何人。然後請他跟我走,走,走,轉一圈,請他在這裡站一下,然後對他說:
「在你的後面有一張椅子很堅固,能載重你身體的重量,現在請你坐下來」
結果他毫不考慮就坐下去。從這裡看到這位弟兄從信靠、明白,已經進到順從,你明白這意思嗎?這弟兄的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有些人不是這樣。
我們常見三種不同的表現,當我對有些人說出同樣的要求時,他說:「我信」,但是卻用腳去踢踢椅子,這表示信心加懷疑。第二種人說信,但他用手去摸,這表示信心加感覺,信心加證明。第三種,他說信的時候,卻偷看一眼,這表示信心加眼見。哥林多後書五章七節告訴我們,行事為人要憑著信心,不要憑著眼見。
親愛的,今天我要奉主的名問你,你說你是信耶穌的人,請問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今天你是否說:「主啊,證明給我看,主啊,讓我想明白,完全明白,主啊,讓我先看見祢的作為以後我才信。」或者你說:「主啊,今天晚上我在祢面前,明白什麼叫做信心,我願意投靠祢,我願意順從祢,我也願意走在祢的道路中。」
親愛的基督徒,我奉主的名問你,你的信心是怎樣的信心?
有多少青年說,我願意作主的僕人,我願意為主工作?你走不出來,因為你不能順從,你不明白信的三個內涵。今天晚上你是否願意說,我在主的面前領受了主的真理,我願意順服祂。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給聖經選讀課程同學

下面一篇「原罪-創世紀第3章」是本週五(11/7)城中校區與下週一(11/10)雙溪校區
聖經選讀課的備課大綱,請同學先預習並寫備課作業,謝謝。

校牧室郭助教敬啟

原罪-創世紀第3章

一、文學考查
1.創3與創2一樣,都是雅威典作品,依據3:20屬於乙故事,與甲故事相比,創3:1~24人在伊甸園外,離上主很遠。
1st 幕(3:1~7):試探與失足-原罪的真義
A.樂園背景:伊甸園一人做抉擇的地方(創2:8,9,16,17)
B.人受試探:蛇與女人的對話(創3:1-5)-「你們如上帝一樣知道善惡」。
C.背叛行動:吃禁果(創3:6-7)
2nd 幕(3:8~13):上主的審訊和判決(干預),人的回應-罪的本質
A.擬人手法:散步同行(創3:8~9)
B.人的躲藏:恐懼退縮(創3:10)
C.審訊認罪:推諉逃避(創3:11-13)
3rd 幕(3:14~19):6項溯源故事(蛇、女人、男人)-罪惡的有限性(象徵性的神學意義)
A.蛇的溯源故事:用肚爬行/吃土/與人爭戰(3個)
B.女人的溯源故事:生產痛苦/親密痛苦(2個)
C.男人的溯源故事:工作痛苦
4th 幕(3:20-24):上主公義的彰顯,人被趕出樂園-罪的後果(人類團体在上帝之外)
A.亞當給妻子取名夏娃(眾生之母)創3:20vs創2:23(可見是獨立故事)
B.上主賜皮衣遮羞(3:21)
C.逐出樂園(3:22-24)
*每個故事分成4幕劇呈現,以第4幕為最高潮(壓軸戲)
2.這是古典東方的寓言故事,以戲劇及圖畫的方式,寫出的溯源故事體,把人類內心的掙扎(以人與蛇、人與上主的對話呈現),象徵人類如何走向墮落,以及上主如何拯救。我們的詮釋,必須透過文字的外衣來把握其中的精義(宗教心理、社會的意義)。
3.伊甸園故事的寫作目標—以色列神學家的溯源思路(人心的不安)與上主之靈的引導及光照
A.苦難(疾病、不幸與死亡)與罪惡(悲慘、殘缺、痛苦的世界)的懸謎,與至善的上帝如何相稱?世上的惡&痛苦是否出自上帝?
 B.上帝用人內心的不安(不滿)為起點,慢慢啟示原始世界的景況;所以這是智慧性的默想,非歷史性的材料;其寫作目的並非學術報告,而是宣講救恩。
二、神學深度省思:
1.伊甸園的意義—以圖像及象徵的文學筆法
A.伊甸園是上帝與的居所,這園林是上主親手種植的(創2:8);祂住在那裏,在涼風襲襲時散步(創3:8)。就人而言,樂園無非是上帝的臨在,上帝的大能和愛情的詩境化,擬人化,使人可以覺察,可以捉摸!這是一種仰慕和憧憬。
B.伊甸園也是上帝與人同在的住所,上帝把人看作自家人,和他交談,向他輸愛。上帝近在咫尺,與人同行、散步。人在上帝的家裏受到尊重,享有內心的幸福。
C.伊甸園也是人做抉擇的地方
a.園當中的樹(創2:9與3:3)-生命樹or分別善惡樹?上帝的主權(命令)與人自由意志的抉擇。
b.禁制的命令—要人抉擇生命,而非知識(以自己為主導、支配)
*創2:9為創了「人的罪」做了伏筆,以描述人內心的掙扎。
  人罪惡的根源是人不願抉擇以上帝為生命(常處於上帝的引導),而要當一個萬能的天才(善惡由自己定奪—道德倫理的相對主義)。
*生命樹及知善惡樹都象徵著人類始祖必須做的抉擇。人既有上主的形象,也反映上主的崇高自由,這是一種榮耀/機會,也是一種危險/危機,人可以自由行動,也可能濫用自由來反對上帝及上帝所定的秩序。
  人的抉擇在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一抉擇在內心完成,外在行動—吃禁果只是內心已完成的叛變之結果。
2.蛇與女人的對話:試探的本質
 A.蛇在迦南神話是生命、繁殖、智慧的象徵vs上帝所造的動物而已,戳穿其神話,但成為一切邪神撒旦的象徵,在啟示錄對於蛇位格化的描述(啟12:9,20:2)
 B.蛇對女人試探:象徵著人內心的掙扎和抉擇
 a.上帝豈是真說(3:1)—牠稱上主為上帝(厄羅亨),不稱雅威(真神,有無上的主權)
 b.不一定死(3:4)—你們決不會死
 c.你們便如上帝能知善惡(3:5)—you shall be God,善惡由你們定奪—成為萬能天才
 C.女人犯罪的根由:
 a.好好吃(肉身的貪欲)、好好看(眼目的情慾)、智慧(今生的驕傲)
 b.未吃禁果之前已經有「智慧」--美感(眼目)、品味(口感)、智慧(分辨力),所以吃禁果(原罪)的癥結,在於“you shall be God!”人想扮演上帝,不守自己的本位,想掌控一切,卻失去一切。
  D.吃的結果(3:7):眼睛明亮,以無花果樹葉遮羞。
「狡猾/明智:創3:1」(ARUM),而「露體:創2:25,3:7」(ARIM)—蛇是無毛的,全身滑溜溜的,如裸體一般;魔鬼的狡猾無非是一種殘酷的赤裸(暴露),而人企圖從魔鬼那裏學「智慧」(創3:6)來「像似上帝」(創3:5)(原罪的最大特點是驕傲、不信、高估自己、抗拒命令、妄想得超人智慧),反倒覺察出來,結果反被剝奪一空,只剩下赤裸裸的身子站在上帝和自己面前,只好以自己的辦法遮羞(無花果樹葉子,是對罪的間接說法;羞恥無非是一種內部的分裂,要作一件事,又不好意思去做)
人若沒有「外在」魔鬼的挑唆,單獨自己不致明目張膽地違背上主的命令。事實上人與魔鬼的對話,可能只是一塲內心的爭戰。聖經作者把這塲不可見的戰爭,依古代東方人的習慣,用編劇或作畫的手法,寫成蛇與女人的對談。
3.上帝的審訊和判決-罪的本質3:8-13
A.擬人法的上帝-
a.「在公園行走」-表明上帝急忙跑來跑去(希伯來文動詞)尋找人。雅威典的上帝是一位溫和的上帝,人犯了罪,並未馬上咒罵,卻因不見人便急忙尋找,並要與之交談。人的困難在那裏,上帝就在那裏。VS第ㄧ篇的上帝是超越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可怕的上帝。
b.其深義為:上帝道成了肉身(降生成人),祂的名字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聖地跑過來跑過去,積極地尋找拯救罪人,醫治病人,祂正為此而來的。
B.關係性的罪惡-
a.罪惡不是受造物,而是位際性的往來,位格與位格間產生愛(熱情)或恨(冷漠)。上帝命令,人不聽從(以意志來反叛),人犯了罪,也因此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愛,人自己的罪,特別是上帝的救恩,人的自由意志是最尊貴的恩賜,是一切美善與道德的根基,而誤用這恩賜就是罪。
b.罪在人與神的關係上-躲避上帝(3:9,但不肯認罪說:「我犯了罪,我怕!」),怪罪上帝(3:12)「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希伯來文強調「祢」即上帝,指出他們的罪,上帝應為此悲慘局面負責任。
c.罪在人際關係上─互相指責﹙3:12﹚,推諉卸責﹙3:13﹚人自以為清白,把罪過往旁人推,亞當往夏娃推,夏娃往蛇身上推。人與人之間本應共融互愛,共同承擔責任,互尊共榮的。
﹡罪是關係的破壞,原罪是指已破壞﹙斷絕﹚的關係,無法傳承下來,正如「不孕症」不會遺傳了。原罪是指人性如墮落以及普遍的現象﹙事實﹚。
4.六項溯源故事,罪惡的性質─「有限性」﹙3:14-9﹚
A.六項溯源故事,其文學體裁非歷史性的﹙即當時有人記錄、報導﹚,只是一種比喻、默想,以故事具體地表達抽象的意念,在上主以外,在伊甸園外﹙與上主隔絕之後﹚,人因著罪惡,而成為「有限性」,因為上主的愛是「無限的生命」﹙與上主共享愛情時,生命是無限的﹚,但罪罰是「有限的生命」。﹙因為罪惡中斷了生命與愛情,而有了各種限制﹚
B.蛇的有限性:創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其更深的意義。
a.根據新約使徒約翰的福音與書信,兩次引用本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
b.女人的後裔,根據聖保羅使徒在加拉太書的引申。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4-5﹚
﹡女人的後裔﹙個人性的主耶穌﹚,踐踏不人性的魔鬼的頭。
C.女人的有限性﹙痛苦﹚:創3:16的深義
a.懷胎的苦楚:生產的危險﹙進鬼門關一趟﹚,子女存留的痛苦﹙提前2:15﹚,能生子女身體不能生子女的心之痛苦﹙提前5:3﹚。

親 密
不親密





不獨立


b.戀慕丈夫,受丈夫管轄:親密﹙戀慕﹚與獨立﹙主體性﹚的矛盾與危機。
獨立:有主體性,受到尊重、接納、信任、有選擇性,甘心樂意
不獨立:沒主體性,受到操控、排斥、剥削,沒選擇權,被束縛
親密:聆聽、欣賞、稱揚、共享、分擔、互助、溝通,以言語、肢體語之表達祝福。
不親密:冷漠、攻擊、批評、不肯定、不祝福、不接納。

﹡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親子與夫妻﹚的苦楚,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明顯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出妻有條,納妻無罪。
﹡耶穌來提升女人的地位、自尊;承擔女人的痛苦,醫治其病痛,給予責任及使命。
D.男人的有限性﹙痛苦﹚:
a.男人失去其主體性―夏娃吃禁果,請問亞當在那裡?為何女人給吃他就「必須」吃?推諉給女人。
b.環境(生態)成為咒詛─「地」成為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來→耶穌戴荊棘冠冕。
c.工作成為苦役―從尊榮變成無止盡的勞役→在主裡的勞苦不是枉然﹙信、望、愛﹚
d.生命的有限性―歸土成為宿命﹙死亡的出路﹚→在基督裡的永生
﹡聖保羅在羅6:23,以平行對你法,說明。
「因為罪(惡)工價(薪俸),乃是死(亡),
惟有上帝的恩賜(白白賜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
罪惡與上帝相對,工價(勞務/薪資所得,人應得的酬勞)與恩賜(上帝白白的賜與)相對;死亡(指在基督耶穌之外的永死,失去救恩的死亡,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與永生相對。
﹡人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但一般的休息是短暫的,過後仍要辛苦工作;需要真正的安息(心靈上/身體上)與安慰(更新得力)。死亡可以說是人的「有限性」之象徵,是人困苦的一部份。
5.上主公義(恩慈)的彰顯―人被趕出伊甸園(3:20-24)
A.亞當給妻子取名,因為她是眾生之母(3:20)
與創2:23比較,亞當沒必要再起名,可知本質是獨立的故事編在一起(乙故事)。
「夏娃」為眾生之母―強調人雖犯了罪,被上帝審判(3:18-19),人失去永遠的生命(死亡的眞義),但人仍然有肉身的生命,給人機會「因悔改/歸信」得「永生」。
B.製造皮衣(3:21)―上主如裁縫師
上主以慈愛的外衣掩蓋人的罪,因為「邪惡在那裡越多,恩典也在那裡越格外豐富」(羅5:20)。就聖保羅的基督論,主耶穌成為人的上主之外衣(披戴基督,弗4:20-24)
C.逐出樂園(3:22-24)
上主的恩賜,不讓人帶罪吃生命樹,以免永遠在罪惡中活著;人被趕出樂園,上主仍安排在園子之外耕種,表明人在園外不要失望,仍必須工作,仍有意義和盼望―等候上主的恩賜。
﹡人被逐出樂園(代表上主的臨在),失樂園是否就逍遙於上主的臨在之外?無所不在的上主也在伊甸園外(詩139:7描寫很生動)。但人在犯罪之後已不覺上主是他的平安福樂,並不斷和上主所定的秩序衝突磨擦,這是失樂園的意思。
﹡在人的墮落與失樂園之敘述中,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上主就讓人這樣不幸下去嗎?在原罪的敘述中,仍然有一股神秘的暗示,放出了一道生命的曙光,就是創3:15(稱為原始福音),如果再比較耶穌的救恩,就更顯然了。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真愛奇蹟》閱後心得分享

以下10題,請選6題作答,儘可能寫得完整,請於下週上課時繳交

1. 大呆(麥斯肯恩)與小怪(凱文狄倫)他們的困境是什麼?受到深度的創傷有哪些?產生了怎樣的後果?
2. 小怪(頗腳孩子)如何幫助大呆走向解放之路?(在閱讀上、在受冤屈上、在眼界上、在對付惡犬幫上、在面對危機上……)
3. 小怪如何幫助大呆擴展心靈?如何發揮潛力(如何展現騎士精神?在歸還失物與對付惡犬幫上?)?如何從扭曲父親形象走出來?如何建立新的父親形象(參觀博物館事件)?合作運動上?
4. 大呆因那三件事,讓自己跌入心情谷底?(父親假釋出來、小怪入院,看到父親照片),為何這三件事會讓他跌入谷底?他如何走出來?(外祖母兩件的輔導及小怪如何幫助他)
5. 大呆為何看到父親救被僵住了?他如何掙脫出卑劣的父親轄制?
6. 小怪如何幫助大呆走出傷慟?(事先的醫院介紹、禮物介紹),羅莉塔的話又如何幫助大呆走出傷慟?大怪寫書及飛撲翼機又對你有何意義?
7. 「騎士用自己的行為證明自己」、「踏上征途就要有始有終」,這句話是什麼意義?小怪要大呆做什麼事?對你的意義如何?
8. 「亞瑟王讓騎士穿上鐵盔甲」,是什麼意思?大呆多少次穿上鐵盔甲?產生什麼效果?你如何運用這句話?
9. 「我們決不會向你,或任何人屈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大呆怪物何時講?產生什麼效果?你如何運用這句話?
10. 大呆好幾次把壓力的潛力發揮,並且產生強烈的抗爭意識,請問在哪些情境之下,這對你有何啟迪?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原始的婚姻觀

壹、 創2:46~3:25(3:24)
一、婚姻的三個要素(3:24)

(一)離開父母:離開「原生家庭」
1.社會意義:一件公開而合法的行為(婚禮,註冊)──「外表的」
A.法律意義:合法婚姻,夫妻,兒女皆民法所保障。
B.婚禮:在上主與眾人面前立約(儀式---放手)。
2.心理意義:
剪掉臍帶做大人(情感的倚賴,情緒的操作),在心裡,人格上成長和發展至自尊自決(除去「家庭拖累症」)。「內在的」媽媽的女兒---為人妻,為人母…..
3.婚姻意義:
從「原生家庭」(批判性傳承VS COPY與反叛)→「核心家庭」(完整而獨立)→「衍生家庭」(典範的切換)
4.經濟意義:
經濟上完全獨立自主(自尊與負責之基礎),有發榮滋長的空間,成為與「原生家庭」互為主體,雙贏共榮。

(二)連合:在千萬人中唯獨你(妳)為至友至交
1.社會意義:
A.在溝通層次上最親密層次:打招呼(點頭)→交換資訊(泛泛)→分享觀點(同好)→分享意志(死黨)→分享心靈(知己)→身心靈合一(夫妻)
B.既獨立又聯合VS孤立的愛(砍掉一切支持網絡)
2.心理意義:膠合(如膠似漆)
A.互為主體:互相肯定,接納,包容,激勵,分享,分擔。
B.從同儕肯定→配偶肯定。
C.意義的愛(I WILL):固守不渝,死忠兼換帖,成熟的愛;選擇你(妳)所愛的,愛你(妳)所選擇的。
3.婚姻意義:
A.從「垂直軸」(父母優先/子女優先)→「水平軸」(夫妻優先)孝敬父母,以夫妻之愛為根本;
B.從having(所有;才幹,職業,兒女….)→being(所是);
C.母性>妻性(生了頭胎以後,就發生姦情)教養子女,以夫妻之愛為源頭
4.經濟意義:互助與角色分工(幫忙?分擔!)

(三)成為一體,在婚姻中享受性的結合。
1.社會意義: →
A. 忠貞與排他性(姦淫→出軌→紅杏出牆→婚外情→陪你走一段→一夜情)
B.性不是「藍田種玉」:男為主體,女為客體;兒子比女人重要;生產力為要(無後為大);離婚多妻。
2.心理意義:
A.靈與肉的合一,指兩人在肉體上與心靈上的結合,能分享一切:身體,思想,感覺,希望,恐懼,成敗。
B.兩人又是獨立的個體,男女在性與愛上有極大的差別。
C.雙面貞操VS片面貞操(男人風流,女人下流)
3.婚姻意義:
A.忠貞是家庭穩固的根基,兒女最大的福氣。VS性癮(唐璜情節)
B.忠貞與愛維持婚姻,不是婚姻支持愛與忠貞。
C.因為性而付出愛VS因為愛而付出性。
4.經濟意義:
A.性是在婚姻內的分享,不是I&IT(我與它)的關係,洩慾的工具。
B.夫妻是互相擁有、給與、分享;不是擁有者(操控,抉擇)與所有品(服從,端人飯碗)

二.三要素的入口與缺陷
(一)入口:
1.以婚姻為入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以撒路你---老僕人之助)
A.優點:婚後戀愛;家長,親友祝福,眼光,格局放大。
B.缺點:順從父母,一輩子還債;事後悔恨,舊情人復燃式外遇。
2.以愛情為入口:先友後婚
A.優點:友誼&戀愛的考驗(六件);循序漸進的交往。
B.缺點:迷戀的危機;親密度的抉擇;戀愛六陷阱。
3.以性為入口:先有後婚,心上車後補票
A.優點:滿足情色的慾求(女人為何可交出性?)(男人為何要性?)
B.缺點:懷孕(墮胎),心靈交通斷絕,良心不安,恐慌與操控(破裂),離婚與外遇高。
(二)缺陷:
1.沒有「離開父母」的婚姻:竊取(認為只有愛與性夠了)→失友(心靈破碎,生命毀滅)→試婚
2.沒有愛的婚姻:空虛(沒有真正的愛情友誼;只有肉體的吸引力;忘了在愛火增添燃料;只專注於次等的。)---同床異夢
3.沒有性的婚姻:不滿足(冷感,陽痿)

三.婚姻的透明度:
1.全面參與VS部分參與---婚姻多元角色,職能。
2.全面溝通VS保留溝通---接納不能改變的。


貳、雅歌1:5~10

前言:
1.《雅歌》原意為「歌中之歌」,即「最美妙的歌詞」,是優美絕倫的詩歌,是希伯來文學的菁華,是榜首金曲,一切愛情之歌的典範。
2.《雅歌》是談情說愛的人性自然流露,是歌頌愛情的忠貞的詩歌,是稱揚讚美夫婦之間忠貞純潔的愛情;也寓意上主與以色列民族的盟約,或基督和教會之間的愛。
3.我們選取一段經文,來詮釋愛情──尤其在兩性的溝通、分享、互談、祝福上。

一、新娘的自白:(1:5~6)──品質保證──談自己
1. 「耶路撒冷眾女子阿」(新娘向祂的閨中膩友/伴娘訴說心事)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新娘承認自己面容膚色不夠紅潤白淨,不能同那些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女郎比(每一個少女情懷的女子,對自己的外貌有不安的情緒)。
  「卻是秀美」,但她卻沒有讓自己停留在□□之下,她「切換情緒」,外貌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他想到自己的優點「秀美」-擁有自然美,以及高貴的氣質。
* 從自卑到自尊,從自貶到自信;承認自己有「缺陷美」,但更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同性別中的契友,建立自尊自信,學習情緒的操控/引導成正向的。
2.「如同基達的帳棚」,曠野中黑山羊毛織成的帳棚,雖然不是鮮豔亮麗,卻是最耐看、耐用、耐磨,可以遮風避雨,給人溫馨與舒適的;女子強調自己的黑就是美,是質的美,不是□□的,乃是帶給人堅毅、更新得力的。
3.「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所羅門是以色列歷史上最著名、尊貴、幸福的王;她的門戶(幔子/心靈/貞潔)是最尊貴的,只為王者之尊(自己的丈夫)而開啟,表明性的貞潔,再聖經中對貞潔的一貫教導──對內敞開、對外關閉,只容夫妻二人享用。
4.「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了….」(V6)。
這女子需要放牧羊群,又要照顧和看管葡萄園,要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雷打的勞苦生活──他還要承擔兄弟所忽略的工作,她整天勞力做苦工;卻無暇顧及自己的「葡萄園」(自己的內在需要)。他在一絲絲的哀怨中,好像Cinderalla(灰姑娘),以辛勤工作預備自己,迎向將來的王子。
* 一個女子的美表現在:
A.情緒的正向導引──坦然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但要看重自己的優點;人格是正向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納的。──自信的女子最美。
B.內在品格的建立──擅用自己的人格、氣質,建立自己的品牌,給人溫馨、祝福,他從自尊到尊人,自愛到愛人,使人因她蒙福,令人可喜愛的。
C貞潔與尊貴的倫理──建立自己的主體性,不作賤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保留貞潔,自己開放自如,堅持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對配偶開放享受,對外人關閉拒絕。
D.多元的才藝與服務─在自己的本份、工作上游刃有餘,並且承担起家人責任。心中嚮往愛情,但絕不忽略自己的本份,以及對家人關顧。
* 建立自己的方向感-在工作、聚會、社交生活中找到合適的對象,並且儆醒自己不要陷入迷意或走偏差路。

二、婚姻與愛情的追求
1.自己的計劃:V-7「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响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如像蒙着臉的人呢?(獨自徘徊)」-
(背景):新娘決定去找她的「真命天子」(愛情惟一對象),她知道牧童是時領羊群到樹蔭下休息(躲艷陽),並在午間休息眾集交談,過後很難再相遇,因為牧童必需領羊群回栈過夜;聖地多山嶺曠野,易迷路入跂途,所以先打..道路,以免白跑一趟,徒勞無功。
(應用): A.好顯然從工作、歇息、團契(聚會)場所找到自己的情人。
B.如何預備「心靈/愛情地圖」,免得白跑徒勞
C.如何避免「愛情迷航」(迷意、歧意、不倫之戀)

2.同儕的補助:V-8「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妳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踪去,把妳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吧」
(背景):新娘在焦燥尋找她的情郎,隨同她的伴娘們,為了安慰她,就暗示她新郎所在-要想找新郎,只要跟隨羊群的足跡前行;並建議她學西得,最好也帶着自己小山羊,前往牧童聚集的綠洲去。
(應用):A.正向的愛情,使人更有自信、自尊,也帶來工作/生活更有生機、活力,是創造性的,不是毀滅性的。
B.正向同儕同性別的好友支持很重要,往往「當局者迷」,如何建立這些正向友誼,而不是一旦進入一對一關係,周遭的支持網絡就砍斷。
C.「把自己的羊羔帶去」一起在工作上(功課上)切磋、成長。

三.新郎的祝福:以各種象徵、直接描述來祝福(9-11)
1.象徵示的祝福「我的佳偶(愛卿)!我將妳比法老車上套駿馬」
作者在大家意想不到時,安排了新郎出現。新郎一見愛人美麗動人,就稱她為「我的佳偶」亭亭玉立,頸上佩帶彩色的項鍊,風姿綽約,心中大喜,便情不自禁地將愛人比作套在埃及法老御車上的駿馬。
法老御車的駿馬,來形容稱讚新娘的美麗、莊嚴和尊貴,以及美妙的體態,也同時暗示她那令人無法抗拒的媚力和吸引力,是超塵拔俗的美,是法老朝廷中千中選、萬中挑的駿馬。

(應用):A.新郎對新娘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表達在稱謂上,也表達祝福-在言語上旨是肯定對方,真實的愛情不只是不種感受,也願在言語上許諾、支持,世表明願在行動上完全承担起責任。
B.新郎用當時人認為可望不可及(最夢幻)的法老御車的駿馬,是千中挑、萬中選的,最尊貴、也最美麗的,更令人傾倒的吸引力,簡單的一個象徵,就把盡在不這中的美妙述說出來。
2.實際式的祝福:「妳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妳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V10-11)
新郎以實際的說法,直接注意到新娘精心的裝扮,他指出新娘兩頰,配以耳環,繞以珠鏈,何其美的!(思高譯本),她的頸項滿佈各種貴重的首飾,真可謂珠光寶氣,珠圍翠繞的絕頂美人。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牧羊女在情人眼中成為金技玉葉,珠光寶氣,美麗絕倫的女皇。正如法老御馬所佩
。。新郎由於新娘的美麗而欣喜若狂,一方面讚賞,一方面許下「愛的承諾」-我要為妳製造金鏈,嵌上銀珠,使新娘美上加美;應許給愛人贈送更多,更名貴的裝飾品。

(應用):1.愛要用言語表達祝福、許諾
2.愛要用行動驗證-祝福與許諾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人具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

創世紀1:26~1:28
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
(一)傳統基督教的「人觀」,偏向人是「罪人」-強調其陰暗面,忽略了上帝造人的美善面.令人感到希伯來-基督宗教對人性的貶抑,受人文主義所詬病.
(二)其實,聖經中的「人觀」是先強調人的美善面,以及人所具有特殊的價值與地位.
1.上帝創造萬物及人類之別:
A.上帝創造萬物,好像遊戲,毫不費力把它們一個個由虛無中呼喚出來;但創造人時,上帝先作一番反省(「我們…要造人」),這是深切的關懷和疼愛,正如詩篇第8篇所敘述的:(人對上帝的至愛與提拔,感到驚訝與讚嘆)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
 祢叫他比上帝微小一點,
 並賜他尊貴榮耀之冠冕。」(詩8:4-5)

B.人在最後受造,又具有上帝的形象(蓋有上帝形象的印章),人是宇宙創造的巔峰,整個受造界藉著人有了系統,有了方向,藉著人觀所地向造物主唱感恩歌,萬物交給人享用、管理,去代表上帝掌權。
2.上帝看萬物是好的,但造完人以後,萬事萬物都齊備了,就說「甚好!」(1:31)(好極了!有人去管理、使用)。人類是他在地上的代理。

二.人具有上帝形象的意義/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目的:
(一)、反應上帝的榮美:
1. 榮耀上帝---上帝的虛榮?或人的本分?
2. 上帝是主(自由意志&全體性抉擇責任;危機與轉機),聖潔(道德/良知/良能/分別善惡),愛(分享/交通/施予的本能&需求),創造主(創造的
能力/理性認知)。
(二)、代表上帝的權柄:
1. 權柄的受託:人是管家(信託者/經理人),代表上主,管理地球及萬物。VS(人本主義)。
2. 科學的可能:宇宙非神聖化,人可以分析,計畫掌控,操作。研究;VS宇宙神聖化(泛神論)。
3. 職業的神聖:vocation(職業/voice聲音)&calling(天職/志業)VS(宿命與業力)。
4. 生態的保育:永續經營的精神,資源共享VS污染破壞。
(三)、人類的平等平權:
打破君王神話:中國皇帝、日本天皇、埃及法老、巴比倫王……君權神授。
a.天主經/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
b.尼爾布的名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所以民主是可能的;人是靠人,所以民主是必須的。
c.孔子名言的的反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打破祭祖神話:
a. 姬旦的宗法制度:天子-﹥祭天;諸侯-﹥郊祀山川;人子(黎首)-﹥祭祖。
b.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儀與象徵:生-﹥熟;全牲-﹥半牲-﹥切片;門內門外。
c.基督徒「慎終追遠」;敬祖之信念。
人權的主體性:人向上主負責。
a.自決的基礎-選擇與責任。 b.創制複決的基礎-憲政的基礎。
c.台灣實況的省思。
(四)、男女的平等權:
打破男尊女卑的神話:
a.男女皆有上主的形像,受託管理世界vs男主外,女主內;男數理,女文史。
b.男與女均平等,一樣的美好,在上帝看為「美好」。性別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甚好」。
c.男女應具有「我與你的關係」-互為主體,尊重、共融、合作,共同承擔管理世界之權責。
基督宗教在女權上之貢獻:
a.收養「女棄嬰」-生命權。
   b.成立「天足會」-自主權。
c.設立「女校」-長榮女中、中西書院、金陵女子大學(知識權)。
d.建立女子經濟政治權vs小媳婦。
* 新三從四德
(五)、婚姻的神聖:
男女婚姻內「性交」是好的,而且很好,是上主的命令:
a.打破了摩尼教(新柏拉圖主義)的二元論:人的肉身、肉慾是惡的,只有靈魂、精神是好的。
b.打破了中世紀靈修的苦修禁慾主義:身體vs肉身(the sinful nature),堅強意志&節制vs放縱與濫情。
婚姻是互為主體性:共同承擔、參與(所以丈夫不可幫忙作家事)、分享(性的愉悅)、分擔(心靈的傷痛)。
生育(procreation):代造
a.生育是上帝的命令,帶著福份-bless(賜福、祝福、稱頌)。
b.兒女只不過是託管的「產業」、「勇士手中的箭」(要射出去,成全)。
(六)、生命的尊貴與神聖性:
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不可能與其他物品換取(死刑的省思)。
人的生命的神聖性,比全世界還大(物化的省思:商品化)。
人的生命是尊貴的,不可加以侵犯(奴化的省思:操控、侵犯)。
人的生命是獨特的,不容加以比較(量化的省思:比較、貶抑)。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給上學期修聖經選讀的城中同學

上學期修聖經選讀的城中同學的課堂筆記,請同學於下週一(10/6)至城中校牧室領取,謝謝。 校牧室敬啟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給9/26(五)城中聖經選讀課同學

請9/26(五)城中的同學注意,明天上課前要繳交的作業,內容如下:
經文:馬可福音2:1-12

1.神學意義:從這段經文,耶穌有什麼作為?這些作為與我有什麼關係?
2.社會意義:
a聖經上這段教訓,對社會、家庭、人際上有何意義?如何實踐與應用?
b有什麼典範人物,此人有什麼我當效法的優點、美德與成就?
3 心理意義:
a這段經文有什麼原則,命令(積極的)我當遵行的?
b這段經文有什麼原則,命令(消極的)我當避免的?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9/29(一)&10/3(五)聖經課備課資料

△備課經文: 路15:1-32



△題目:請先以A4紙寫下這些答案,可以上網站「武林英雄帖」求助。

1.耶穌講了5個短篇故事,請問其背景是什麼?耶穌的結論是什麼?(路15:7)
2.失羊的比喻(路15:3-7)中,牧羊人的角色是什麼?耶穌的結論是什麼?(路15:7)
3.失錢的比喻(路15:8-10),婦人的角色是什麼?耶穌的結論是什麼?(路15:10)
4.浪子的比喻(路15:11-32)中:
A.小兒子覺醒的關鍵何在?(路15:14-20)
B.小兒子回家後的遭遇如何?(路15:20-24)
C.大兒子對小兒子回家的反應如何?(路25-32)
D.請用想像力去設想大兒子有無進去房子?(兩種情況)結果如何?(務必回答)



△如果如果可能也讀一讀,如果可能的話,再講這一課,很精彩,請期待。
1.約8:1-11
2.太22:15-22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真愛奇蹟》閱後心得分享

以下10題,請選6題作答,儘可能寫得完整,請於下週上課時繳交

1. 大呆(麥斯肯恩)與小怪(凱文狄倫)他們的困境是什麼?受到深度的創傷有哪些?產生了
怎 樣的後果?
2. 小怪(頗腳孩子)如何幫助大呆走向解放之路?(在閱讀上、在受冤屈上、在眼界上、在對付
惡犬幫上、在面對危機上……)
3. 小怪如何幫助大呆擴展心靈?如何發揮潛力(如何展現騎士精神?在歸還失物與對付惡犬幫
上?)?如何從扭曲父親形象走出來?如何建立新的父親形象(參觀博物館事件)?合作運動
上?
4. 大呆因那三件事,讓自己跌入心情谷底?(父親假釋出來、小怪入院,看到父親照片),為何
這三件事會讓他跌入谷底?他如何走出來?(外祖母兩件的輔導及小怪如何幫助他)
5. 大呆為何看到父親救被僵住了?他如何掙脫出卑劣的父親轄制?
6. 小怪如何幫助大呆走出傷慟?(事先的醫院介紹、禮物介紹),羅莉塔的話又如何幫助大呆走
出傷慟?大怪寫書及飛撲翼機又對你有何意義?
7. 「騎士用自己的行為證明自己」、「踏上征途就要有始有終」,這句話是什麼意義?小怪要大
呆做什麼事?對你的意義如何?
8. 「亞瑟王讓騎士穿上鐵盔甲」,是什麼意思?大呆多少次穿上鐵盔甲?產生什麼效果?你如何
運用這句話?
9. 「我們決不會向你,或任何人屈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大呆怪物何時講?產生什麼效果?
你如何運用這句話?
10. 大呆好幾次把壓力的潛力發揮,並且產生強烈的抗爭意識,請問在哪些情境之下,這對你有
何啟迪?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第七課 摩西

第七課 摩西
-以色列民族的統帥、先知及立法者


1.希伯來書:11:23-28
2.使徒行傳7:18-44

一、第一個四十年-在埃及王宮中作王子(自自信滿滿的青年)
1.出生與危機 出2:1-4 ; 來11:23
2.宮中的成長 出2:5-10 ; 徒7:20-23
3.認同與棄權 出2:11-15 ; 來11:24-26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第二個四十年-在米甸曠野作牧人(徹底自卑的壯年)
1.結婚生子、寄居 出2:16-25
2.蒙召-荊棘火焰的顯現 出3:1-15
3.應許與命令 出3:16-22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第三個四十年-在曠野作領袖和立法者
1.埃及的十災 出7-10-妥協與堅持 出8:25 , 8:28 ; 10:11 ; 10:24
2.首次逾越節 出12:1~13:16
3.過紅海 (出14:1-31)-四面楚歌、險入絕境(出14:11)
4.作領袖 出18:1-27(分工與承擔)
5.野心與雄心的掃禮-出32:1-35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摩西 — 一位領袖的描繪

傳說一則:
當摩西至天堂接受《猶太律法書》時,發現上帝正在為它加上各種記號和修飾符號,摩西意識到他的角色是發言人,便羞怯的問:
「為何不讓它保留原來的面貌?它在意義上不是已經夠豐富、夠晦澀了嗎?為何要將它弄得更複雜?」
「我必須這麼做。」上帝回答: 「許久之後會出現一個名叫亞基巴的人,他是約瑟的兒子,他將會去找尋並發現《猶太律法書》中每個字、每個音節、每個字母的各種解釋。所以,你看,我必須加上去,他才能找到它們。」
「您能讓我看看那個人嗎?我想認識他。」摩西問。
上帝無法拒絕祂忠實的僕人,便對摩西說:
「轉過去,退後。」
摩西照著上帝的話轉過身去,發現自己被投射進入未來。在一個猶太神學院裡,他坐在最後一排的新生中,聽著一位老師講述摩西的學說和著作。摩西聽到的內容既美妙又深奧,但是對他來說太難了,他一個字、一個觀念都聽不懂;他被難過得情緒淹沒,覺得自己很沒用,突然間聽到一名學生對老師提出問題:
「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對這個題目的看法是正確的、而且只有你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這位老師 — 猶太教士亞基巴回答:
我的看法來自於我的老師們,而我的老師們又得自於他們的老師,這些賢明先師宣稱摩西是他們的老師,所以我告訴你們的就是摩西在西乃山上聽到的。
摩西,這位猶太史上第一位作家聽得滿心歡喜,頓時心靈得到了撫慰,可是心中還是有件事困擾著他,於是他再次開口問上帝:
「我不懂,既然您有一個像他那樣的賢者聽候吩咐,為何還需要我?就讓他當您的使者,替您傳遞以色列律法給以色列人吧!」
但是上帝打斷了他的話:
「摩西,暗蘭(Amram)之子,安靜!這是我對事情的看法。」
不管滿不滿意,摩西只得順從不在堅持: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又按捺不住好奇心: 「告訴我…他後來會怎麼樣?」
上帝再次讓他看未來。摩西看到臨死之亞基巴,看到他的痛苦,看到他殉道時被羅馬劊子手折磨。驚訝又難過的摩西第三度流下眼淚:
「我不懂,上帝,這叫公道嗎?這是研讀您的律法的下場嗎?恪守您的律法的人應該這樣慘死嗎?」
上帝再次打斷了他:
「住口,暗蘭之子!這是我的意旨,這是我對事情的看法!」
摩西保持沉默以示尊重,就像幾世紀的亞基巴面對死亡與永恆時,一樣保持沉默。
還有一則傳說:當摩西知道他大限已到時,卻拒絕受死;即使他已經年邁,厭倦了流浪、反抗,還不斷被他帶領著橫越沙漠的不快樂族人折磨,但他還是想活在世上。
他披上粗麻布,將灰燼撒在身上,寫了一千五百篇禱文,然後畫一個圓圈把自己圈起來並宣佈: 「我不會離開這裡,除非上帝撤銷這道命令。」
他的話再度震驚了整個宇宙,天地惶惶然,互相詢問該如何是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道上帝已決定毀滅天地萬物?
接著,摩西所寫的五本律法書也出來幫助摩西,他們請求上帝延長摩西的壽命,不過並沒有成功。
後來,火也加入求情的行列 — 依然徒勞無功,說盡了好話也沒用。
接著,上帝和摩西有一段驚人的對話,造物主試圖說服祂信任的僕人服從祂的法律:
「你必須死,摩西,否則人們會把你當偶像來崇拜。」
「您不信任我?」摩西問: 「我還沒證明我的價值嗎?我沒有毀滅金牛犢嗎?」
上帝原本可以說祂只信任摩西一人,可是祂選擇用摩西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意思。
「摩西,你是誰?」上帝問。
「暗蘭之子」摩西回答。
「誰是暗蘭?」
「以斯哈(Yitzhar)之子。」摩西回答。
「誰是以斯哈?」
「哥轄(Kehat)之子。」摩西回答。
「哥轄又是誰?」
「利未之子。」摩西回答。
「那利未呢?」
「雅各之子、以撒之子、亞伯拉罕之子……」
他一直回答到第一個人類,亞當。
「亞當?亞當在哪裡?」上帝說。
「亞當已經死了。」摩西回答。
「那亞伯拉罕呢?還有以撒和雅各呢?」
「死了,他們都死了,其他的祖先也都死了。」摩西說。
「沒錯,你的祖先都死了,而你卻希望永生不死?」上帝說。
可是摩西突然發現自己辯才無礙:
「亞當?亞當偷竊,我沒有。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不是您的子民;以撒也是一樣。但我沒有,我的兒子都是以色列子民。」
此時上帝似乎已經失去耐性了:
「摩西,」上地突然說: 「你殺了一個埃及人,是誰命令你殺他的?不是我。」
而摩西又替自己想到了答案。
「對,我是殺了一個埃及人,可是您呢?您殺了很多埃及人,殺了埃及所有的長子,而您竟然想懲罰我?」
其實摩西很清楚,不管他多會辯駁,情況都不會改變的;上帝有祂的思考邏輯,跟人類不一樣,但他不顧一切轉而求助於天地萬物:
「天與地,請為我祈禱!」
「不,我們不能。」天地說。
接著他懇求太陽和月亮為他祈禱。
「不,我們不能。」太陽和月亮說。
接著他又找星星、行星、山岳、河流。
「不,我們連替自己祈禱都做不到了。」
摩西又求助於海洋:
「求求你出手相救。」
冷酷且懷恨在心的海洋提醒摩西,很久之前他們初次相逢,摩西領著剛剛被解放的族人做渡海的壯舉:
「暗蘭之子,」海洋譏諷摩西: 「你今天怎麼搞的?你現在需要我了?這是當初那個用杖逼我退去好讓族人渡海的摩西嗎?」
摩西終於明白他是多麼孤獨無助,他悲哀地輕聲說著 — 幾乎是自言自語:
「從前我還是一國之王時,可以發號施令、呼風喚雨,如今我屈膝下跪,全世界卻冷眼旁觀。」
此時,著明的臉孔天使(Angel of the Face)慷慨地給他一個友善的建議,叫他不要再反對上帝的計劃:
「上帝做這決定時我在場,我聽到他們宣布這項命令時已經決定,而且不得暫緩。」
摩西應該留心這個善意的忠告,他應該優雅而有尊嚴的離開,可是他沒有;他依然拒絕死亡,繼續哀求能多活一天或一小時,跟所有凡人一樣 — 一點都不像一個先知中的先知,能夠把自己的遠見加在上類身上;也不像曾經見過上帝、感受祂灼熱氣息之人類導師中的導師。
他甚至絕望到想放棄人的身份以交換幾天的生命:
「萬物的主宰,」他哀求著: 「讓我像動物般地活著,以草為食,以春泉止渴,並且心滿意足地看著日子一天天度過。」
上帝拒絕了他。人類不是動物,人必須活得像人,否則寧可不要活。
摩西接著說: 「那麼就准許我成為風的朋友 — 一隻鳥 — 留在這世上,每晚回巢,並對活著的時刻心存感激。」
「人活著和死亡的時候都要像人,跟所有人一樣。」上帝再次拒絕。
接著,上帝直接開門見山地說:
「摩西,你必須死,你已經說太多話了。」
可是摩西還是不肯離開人世,他激烈地抵抗到底;突然間,他的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哀求著死亡到來。我們稍後再來了解。
讀者不免為摩西如此渴望求生感到疑惑。
摩西這麼熱心,忠心的人,怎麼會違抗神的旨意呢、甚至懷疑呢?為上帝和祂的榮耀而死不是一種殊榮嗎?
為什麼他這麼渴望繼續活著?畢竟他也不年輕、已經一百二十歲了。再者,他的人生快樂嗎?值得嗎?他一直受到上帝和人類的考驗和懲罰,從來沒有人感謝過他,或對他伸出友誼之手;他的族人讓他受了這麼多苦,致使他也開始懷疑自己和他肩負的使命。他們扭曲他的理想,背叛他的信任,他人生中的歡樂幾乎是微乎其微;既然如此,他為什麼還死抓著他不放?為何不安安靜靜地走呢?
就算他真的這麼想活著,為什麼要表現出來?為何表現出他的求生慾?這種行為是一個開國君主應該有的嗎?就我們所知,大多數偉大的人物都會隱藏自己的感受、壓抑苦痛,死對他們來說根本是不屑一顧的,那我們該如何解釋歷史上最不平凡的人為何舉動如此怪異?難道他忘了同樣是上帝指派的猶太教士亞基巴卻能安靜、甚至愉悅的接受殉道嗎?

摩西,《聖經》歷史中最寂寞、也是最有威望的英雄,他的艱難任務和豐富經驗令我們欽佩、敬畏。摩西憑著一己之力改變了歷史,他的出現變成決定性的轉捩點,自他出現後一切都不同了。
他在猶太傳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這一點我們並不訝異,因為他對社會正義的維護、對民族自由的爭取、他的成功與失敗、詩人靈感、謀略天賦、組織才能、他能與上帝和族人間的複雜關係、他的要求和承諾、譴責和祝福、發怒和沉默、致力讓法律通情達理、讓執政體系建全,從來沒有一個人能為這麼多人做這麼多事。他的影響無遠弗屆,不受時間阻隔;律法書以他為命名,《猶太法典》不過是它的註釋,而猶太神秘主義也只口耳相傳其靜默。
我們的導師摩西舉世無雙,他是唯一親眼見過上帝面容的人,是人累的嚮導和崇高的立法者。《猶太法典》所寫的「這就是摩西在西乃山上得到的法律」,必須會將任何辯論做個總結;他既是每個問題答案的來源,亦是每個問題的核心。《猶太法典》說:會被學生提出來問老師的每個問提,摩西在西乃山上都已然聽過了。
雖然如此,傳統對他的描寫可是小心維持平衡的,我們看到他的優點,也看到他的缺點。不像其他宗教創立者或傳統領導者的完美無缺,摩西被描述成一個偉大卻會犯錯的人;所有宗教都想把自己的創教始祖變成像神一樣崇高,唯獨猶太教努力讓摩西人性化。
我們偶爾會產生這種印象:《猶太法典》想讓我們相信,最偉大的人類領袖並不是真的有能力善盡他的職責,它將他所有缺點和善變的情緒暴露無遺。摩西跟人類和天使處不好,娶了一個異教徒的女兒,遠離他的族人生活,甚至曾經否認他是猶太人;況且,他不善於辭令,又如何期望他能振奮大家?
可是,要不是他,以色列到現在還是奴隸,活在恐懼的黑暗中,害怕光明。

他的生命即是以他自己的眼淚開始的。法老王的女兒巴特亞(Batya)看到一個籃子在尼羅河上漂流著,她在籃子裡發現了一個猶太嬰孩 — 她知道他是猶太人,因為他的哭泣不像嬰孩,反而像個大人、像一群大人。一位評論家說,整個猶太民族透過他在哭泣。
傳說摩西並不想哭;相反地,他試圖忍住眼淚,保持冷靜、安靜,雖然他的內心確實很害怕。可是加百列(Gabriel)天使用力打他,要讓他哭,好激發巴特亞的憐憫心;這或許可以解釋摩西後來和天使們的緊張關係。
摩西被帶到皇宮時就不再哭泣了,而且很快地便以過人的聰明才智迷住國王和所有朝臣,成了最受寵愛的孩子,也最早熟;三歲就有醫病和預言的本事。因為他長的十分俊秀,所有人都愛他,甚至連他的養母巴特亞都一直用甜言蜜語誘騙他。他獲得最好的教育,老師遠道而來為他上課,莫不訝異於他的勤學態度和高理解力,沒有多少時日已精通好幾種語言和各類科學;連法老王都很疼愛他,經常把他抱在腿上與他玩耍 — 一種危險的親密關係。一天,當小摩西頑皮地把皇冠從法老王頭上摘下來放在自己頭上時,法老王的謀士們都感到十分不安,他們說這是叛君之罪,祭司們則說這是個惡兆,所有人都同意將摩西處死免得將來後悔莫及。幸好有一位謀士是天使喬裝的,他提出一個較不激烈的解決辦法:在小摩西面前放兩個盤子,一個堆滿了金銀珠寶,另一個則堆滿燃燒的炭;要是他伸手去拿金子,就證明他確實有叛主的嫌疑,必須殺掉他;如果他伸手拿滾燙的炭,這就表示他只喜歡閃閃發亮的東西。決定好之後,結果摩西真的伸手去摸金銀珠寶,可是加百列天使用力推他一把,以致他不小心抓到一根熱木炭,還送進嘴理去。摩西因此得救 — 不過他的舌頭被燒傷,從此之後成了口吃。
此後他變的更謹慎,因此更加安全無憂;或許有幾位宮廷顧問還是一直懷疑他,但並沒有這樣的記載。事實上,我們對他的青少年時期一無所知。他跟他的奴隸同胞有沒有任何聯繫?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嗎?《聖經》或《猶太法典》都沒有提到這些,我們只知道有一天他長大了,出去見他的同胞(雷貝吉拉[Rebbe Gerer]對此的解釋是:摩西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回到自己族人身邊)。他那時幾歲?有人說是二十歲,也有人說四十歲;重要的是他以王子的身份出現在猶太兄弟面前,擁有一位王子所應有的權力和特權。一道深深的鴻溝阻隔在他和苦難之間,但奴隸的饑餓、苦難打動了他,讓他決定出面干涉。
《米大示》告訴我們,那天摩西看到身強力壯的男人提輕的擔子,身體虛弱的人在沉重的擔子下硬撐著;老人做年輕人的工作,年輕人做老人的工作;男人被分配做女人的雜務,而女人則做男人的粗活兒。他被這景象嚇呆了,決定為他們求情,並且從那時候開始安排每個人依據自己的能力各司其職。
可是摩西並不是這樣就作罷了,他的民族意識一旦被喚醒,就促使他去冒更多的險。他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替他們爭取到過安息日的權利,還參與討論他們的內政;事實上,他自稱是他們權益的保護者。
有一天他看到一名埃及督工虐待一名奴隸,便撲向那督工並殺了他。從那時候起,他幾乎都不待在皇宮裡,反而跟著這些受強大帝國迫害的猶太人,學習他們的風俗習慣。他想了解、幫助他們,因為了解後才能更有效地給予幫助。他試圖理解迫害者和那些從奴隸中選出來的督工之殘忍,為何這些受迫害的人不相互幫助,反而採納敵人的作法?有一天他看到兩名猶太人在爭鬥,當其中一人準備攻擊另一人時,他立即出面調停,並輕斥那攻擊者: 「你這個邪惡的人,為何攻擊同族的人呢?」其實這根本不干他的事 — 一位埃及王子為何會關心兩個猶太奴隸吵架?可是他已經把自己當成猶太人了,大家也開始注意到這件事。這兩個猶太人心底很清楚,因此被他點名的那個人傲慢地回答: 「別跟我們說教,你也打算殺了我們嗎?」這個人知道摩西為了救猶太人殺埃及督工的秘密,也知道摩西是猶太人,否則他一定不敢對法老王最寵愛的王子這麼無禮。
受到指控、遭人出賣的摩西不得不逃命。《猶太法典》告訴我們,有一位長相酷似摩西的天使跟摩西調包,所以到了受刑時真正的摩西早已逃出國外。還有一個奇蹟是:皇宮裡的人眼睛全被刺瞎,不然就是聾了啞了,見到或聽到他離開的人都沒辦法說話。另外還說到,摩西被法老王的侍衛抓到要砍頭時,他的脖子卻奇蹟似地抵擋了斧頭。
可以確定的是,這對摩西而言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戾點之一。對一個原本貴為王子、擁有世上最好的一切、卻在一夜間變成逃犯的年輕人來說,這的確很不容易,捨棄原本的朋友和習慣去適應逃亡者的生活一樣也不容易。
當摩西開始對另一個國家效忠,在很多方面儼然成了一個陌生人:對埃及人來說,他是個陌生人;對猶太民族和他自己而言,他也是個陌生人。

經歷了許多冒險犯難的日子後,摩西在米甸(Midian)安定下來,找到食物和避難所,並且當起牧羊人。他娶了一個當地女子 - 祭司葉忒羅(Yitro)的女兒,生下兩個兒子:以利以謝(Eliezer)和革舜(Gershom),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遠離一切問題、危險和衝突。他會不會偶爾想起父母和受迫害的兄弟?顯然沒有,至少沒有任何文獻傳說提到過。摩西不再關心猶太人的命運,浩瀚的沙漠將他和猶太人分隔開來。他很滿意現狀,不論遙遠的埃及發生什麼事,他都不再關心。他專心照顧他的家人和牲畜,填滿他的時間,過平凡人的生活,這樣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了。奇怪的是,摩西住在這塊新土地上四十年,從不曾擔心家人的命運,這似乎不太可能,到底他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如何解釋這種突如其來的冷漠態度?他曾經為了拯救一條人命,不惜拿他的財富、自由和未來作賭注,但為何連想辦法確定他的族人是否還在受苦都沒有?這種行為不符合摩西的性情,也不合邏輯。已經選擇了猶太民族,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結果就這樣放棄了?這實在不合情理。
有一個可能的解釋:摩西在許多方面對猶太人感到失望。他們不曾抵抗,也不肯反叛;他們習慣了「忍受痛苦」,換言之就是「屈服」。他可能憎惡他們無法克服內部的歧見而團結起來對抗敵人,大多人存有偏狹、妒忌、自私之心。再者,他們背叛了摩西這個恩人,因而他也相信背叛是存在的。告密者到底是誰?摩西殺埃及督工時還有誰在場?只有一個人在場,這是摩西解救的那名猶太人。
對摩西來說,這一定是個難過的經驗 — 這蘊藏著可怕的含義,他會不會已經做下結論,認為猶太人不值得他去為他們爭取自由?他們掉的太深、太習慣當奴隸,根本無法拯救?這會是他逃走的真正原因嗎?不是因為法老王,而是因為猶太人?他可以平息國王的怒氣,畢竟他殺的不過是一名卑賤的督工,這種罪在古埃及並不是很嚴重,他的罪一定會被赦免的。他對法老王的畏懼遠不及他對猶太人的幻滅。
讓我們再深入思考這個假設,就會明白為何它到達米甸時要隱瞞真實身份了。他們以為他是埃及人,他也就乾脆不澄清;他是一個隱瞞身份的猶太人,尋求同化的程度到了沒讓第二個兒子行猶太割禮。摩西再次跟他的族人遠離,雖然這一次是有心的,沒有什麼比看著受迫者採納迫害者的法律和行為更令人痛苦了。如果猶太人自己的行為舉止都像埃及人了,摩西幹麻還要關心他們的命運?他寧可選擇遺忘他們。
在這裡,我們或許可以了解為何當初他拒絕當上帝的使者。《米大示》說,上帝花了七天的時間來說服他,摩西拒絕並提出各種反駁:「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不找一名天使或是我的哥哥亞倫(Aaron)?我不善於言語,而且我有妻兒,我的岳父不會答應的。再說,如果猶太人問一大堆問題時,我要說些什麼?法老王問我問題時,我應該怎麼講?」顯然摩西不想回到猶太人身邊,不想再去觸碰那道尚未痊癒的傷口。
不過最後他屈服了。上帝一向會贏,祂說什麼就是什麼。
再想想這情景:遼闊沙漠中出現燃燒的荊棘,在一片充滿寂靜與不安的氣氛下,一個似近似遠的聲音十分堅定地探索著目標,而且充滿了活力;任何人都抗拒不了那個聲音,連摩西也不能。摩西把家人集合起來,跟岳父道別,踏上返鄉的路途,儘管他一點都不興奮。那晚他下榻酒館過夜。為什麼要休息?是不是這樣他就可以延後再一次見到那些他不想再見到的猶太人?要是不巧碰到那個出賣他的告密者呢?在這種情況下摩西會恨不得死去這就是他沒有反抗一位天使神秘攻擊的原因。他的妻子西坡拉(Tzipora)救了她,她火速讓兒子行割禮,就是為了提醒上帝和摩西他們所立的誓約:摩西不能死、不必死,還不到時候,以色列需要他 — 上帝也需要他 — 而且以色列也不能死。
我們可以看到<出埃及記>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摩西離開寧靜的沙漠,走進歷史的漩渦中。在埃及,他讓我們跟他一起見證一個帝國的瓦解,一切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分崩離析,這齣戲碼的參與者被情感和不知名的潮流左右而失去理智,文字被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驅使,令人窒息。一部史詩和上千塊斷簡殘篇清楚地湊合在一起,所以事情都用緊密精確的方式敘述:人們的情緒、奴隸的恐懼、統治者空洞的自大、鼓勵人們揭竿起義的召喚、統治者和受迫害者之間的迴響。什麼該做?該說什麼?要跟隨誰?如何辨識救贖的信號、歷史的意義?
起先,摩西和哥哥亞倫孤立無援。摩西原先的懷疑後來證實是對的:這些奴隸想繼續當奴隸。《米大示》告訴我們,摩西和亞倫到達埃及時,受到以色列長老們的歡迎他們聲稱已經準備好追隨摩西和亞倫到底,於是他們出發前往皇宮;然而,快到皇宮時他們卻改變心意、畏縮不前,結果最後還是只有兄弟兩人單獨進皇宮。如果連長老都喪失勇氣、領導者都像恐懼低頭了,還能期望一般的猶太貧民百姓做到什麼嗎?
不,這些奴隸還沒準備離開,法老王也還沒準備讓他們離開。要是法老王夠精明的話,他可以說:「你們想離開?請便,我沒有這些猶太奴隸也不會怎麼樣,帶他們走吧!走了最好。不過我有一個疑問,你問過他們嗎?你確定他們真的想離開?」幸好上帝阻止法老王繼續玩這遊戲,不然摩西就得面臨奴隸不願意跟隨他的窘境了。書上記載當摩西和法老王商議解放猶太人時,亞倫則設法說服猶太人接受自由,此舉讓他當上第一位祭司長。
協商無效,其他的方法也試過了,於是詛咒、災過一個個降臨埃及。經文再次爆發他的敘述力量,我們彷彿聽到叫喊聲、痛哭聲、厲聲吆喝的命令。最後一晚是最後的機會,一群非猶太人奴隸與埃及人決定加入反叛運動,因為再也沒有如此的機會可以讓他們離開。我們幾乎可以聽到埃及父母在哀慟孩子的死去,而摩西的副手一直煽動大家:我們走吧,快點!跟時間的賽跑已經開始了,已經遲了。逃亡的奴隸只有一個晚上能突破重圍逃離囚禁他們的地方,明天迫害者就會重整軍隊,明天他就會對他的軟弱感到後悔,明天就快到了,明天就是現在。
我們看到人們沒命似地奔跑,連停下來往後看一眼都沒有,他們向大海直奔而去,到了海邊不得不停下來。「這就是終點,死神在等著我們。」這群人的領導者受摩西的激勵,繼續鼓動大家:「不要害怕,走進水裡!」據一位評論家說,摩西突然命大家停下來:「且慢,大家想想,重新評估你們在做什麼;不要像害怕驚慌的逃犯跑入海裡,要像個自由的人。」每個人都照著他的話做,不再驚慌著急。摩西開始向上帝祈禱,但上帝提醒他現在時機不對:「要以色列人加快腳步。」猶太人頭一次團結起來往前衝,紅海這時分開了,讓猶太人過去。我們知道這一幕是如此壯觀且充滿信心,以至於最卑微的奴隸女孩所看到的神蹟比幾世紀後的先知以茲奇(Ezekiel)都還來的多。摩西開始唱起歌來?這位說話從不超過五個字- 「讓我族人走」 - 的口吃者竟然做出《聖經》中最偉大、最好聽的抒情詩。
這個口吃者是怎麼變成吟遊詩人的(今天我們知道口吃者說話雖然有困難,但唱歌不成問題,這個理論可能是自摩西之後才成立的)?哈西迪教派的解釋是:他們對上帝和祂的僕人摩西有信心。所有的猶太人第一次圍在摩西身邊,他第一次變成真正的發言人,那就是他能唱歌的原因,因為整個民族透過他歌唱出來。
這是感恩禱告的時刻嗎?全世界同聲歌唱,連天使也開始歌唱。不過根據《猶太法典》的記載,上帝用人類能理解的方式召喚:「我的子民快要淹死了,而你們竟然在唱歌?如果他們是以色列和自由的敵人呢?他們畢竟是人類,人類快要被淹死了,你們卻想著唱歌!」當然天使們可以回答:「那猶太人呢?為什麼他們可以唱歌?」天使們並沒有,這群倖存的以色列人有權利、也有責任表達謝意。
過了七週,重大的時刻來臨了,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上帝要開口說話揭示祂的律法,讓祂的聲音被人們聽到。三天來,所有齋戒沐浴、滿心期待,一定有人夠資格接受上帝的律法並被上帝召見;然而,如果相信《猶太法典》的傳說,就會發現還是有一些人不受影響。那天早上,當所有以色列人集合在山腳下時,有些人卻還在帳棚裡睡覺,所以上帝先以雷電的形體出現來搖醒這些愚民;當人類打開心胸要接受上帝的召喚時,這些人竟然還在睡覺。突然,一片寧靜,此時出現一個聲音,上帝說話了。祂說了什麼?祂的秘密工作?祂那永遠叫人猜不透的意圖?不,祂在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談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責任。在這特別的一刻,上帝希望處理人類的關係,而不是神學理論,難怪祂的聽眾會反抗。為什麼眾人皆醉我卻要獨醒?當人人都偷竊、殺戮時,為何我不能隨波逐流呢? 《猶太法典》敘述得很明確:以色列人拒絕律法書,直到上帝威脅他們 - 祂舉起了一座山威脅他們,不接受這部律法書就得死。他們沒有選擇,只好百般不願地收下律法書,上帝這才滿意。
但摩西並不滿意。以摩西率直的個性,他希望看到他的族人自願接受律法書,自願立誓服從上帝,因他答應守護以色列人的命運;可是,他什麼都沒說。四十天後一切都被人們遺忘殆盡,摩西手拿著律法書的石碑站在山頂上,聽到山下傳來一陣異常的吵雜聲,原來他的族人正歡欣舞蹈著獻祭金牛犢。
《米大示》說,摩西非常憤怒,準備殺了他哥哥亞倫,他簡直失望到了極點:在西乃山上接受異象四十天後竟然就拜金牛犢!儘管神的顯靈、度過紅海和其他的奇蹟都很重要,但這些以色列人的某些思想已經被埃及洗腦了。
這或許可解釋摩西與族人、上帝間的曖昧關係。他渴望冒險會成功,但並不是那麼容易;他發現自己一直在狂喜和絕望之間搖擺,每一次的成功之後卻又跟著失敗,永遠不知道該對族人有什麼樣的期望。
摩西的發怒、放棄都是可理解的,他挑選的這些人除了讓他擔心外什麼都不會;他們既不快樂也不滿足,只會不停抱怨、發牢騷、抗議、後悔放棄過去被奴役的穩定生活- 雖然貶低人格、朝不保夕、愁雲慘霧。摩西的猶太族人沒有信心也沒有興趣參與創造歷史。
他們一離開埃及就開始問:「你為什麼要讓我們離開?埃及的墳墓不夠多嗎?為什麼要把我們全部埋葬在沙漠中?」
渡紅海的奇蹟過後三天,所有人都想知道的是:「那裡有什麼可以喝?」不到一個月,他們就懷念起埃及了:「埃及的生活很好,想吃什麼都吃的到。」
甚至當摩西幫他們拿到嗎哪(Manna)時,他們還是不滿意。他一度被激怒的大叫:「上帝啊!我該怎麼面對這群不知感激的人?再出點什麼意外,他們一定會用石頭把我打死的!」在另一個場合,他必須提醒我們,他沒有從他們身上得到任何東西,沒有犧牲他們以致富,沒有虧欠他們任何東西;除非受到指控,否則一般人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們來聽聽《米大示》怎麼說的。跟隨摩西的以色列人說:「看看他的頸子、肚子和雙腿,他吃的、喝的東西都是從猶太人身上拿去的,它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得自於猶太人。」
「而且他妒忌摩西」,這句話做了明顯的註解”每個做丈夫的都懷疑摩西跟自己的妻子有染,似乎每個人都想把他從領導者的高位拉下來跟他們平起平坐。
可憐的摩西,夢想著能激勵他們,使他們心智高尚,把奴隸變成王子,並將他們塑造成自由且最優秀的民族;然而他們的夢想破滅了,不知悔改的猶太人依然想著卑鄙的詭計和內鬥。他們見過上帝的奇蹟,卻什麼都沒學到,親眼見證宇宙重大事件卻不受影響。他們已經懷疑上帝是否還在他們身邊、懷疑自己的配偶、懷疑自己的記憶。
摩西對他挑選的族人有所期待:及另一種景象、另一種忠誠度。獲得解放之後,他們應該活得很驕傲,像個自由者,而不是一群逃亡者。「摩西祈禱著」在《米大示》中的解釋是:他們讓摩西感到厭煩。太多人拿太多問題來煩他,我們可以想像他的鬱悶不樂,只有在他哥哥亞倫榮獲祭司長的位子時才笑逐顏開,否則他似乎總是很快樂、歡笑遠離。摩西背負太多責任和悲傷,獨力處裡每一件事,沒有信得過的人可以幫他;相反地,他覺得大家都不喜歡他、不信任他,而且還忌妒他。年輕的先知們在他背後算計著他,可拉黨(Korakh)的顯要人士甚至策畫行動要逼他讓權。它派到迦南的探子帶著不好的消息回來,說應許之地被巨人佔據。兩個外甥- 即亞倫的兒子 - 醉醺醺地混進聖殿,而他哥哥也參與造金牛犢。
事情每況愈下。有一段記載說有些人嘲笑他、把他當瘋子。摩西是領導者和守衛者,當他拿十誡給他的族人看時卻被譏笑:「你打算對我們說教嗎,口吃的人?」他們還把孩子丟入他的手臂中大聲說:「摩西,你要拿什麼來養他們?你要教他們什麼技藝?」如果他早一點離開帳篷,他們就會問:「怎麼這麼早啊?」如果他比平常晚離開帳篷,他們就會說:「他在躲我們,怕見到我們。」還有,他向他們解釋上帝的律法,但他們拒絕了解。帶領以色列人四十年,摩西還是必須證明自己,每天晚上都告訴他們,他們在哪裡、從西乃山事件後已經過了多少天,這樣他們才承認摩西的心智是健全的。
誰知道?也許上帝決定不讓他們進入應許之地是一種報答,而不是懲罰。

面對著一群反覆無常、不知感激的人,摩西有理由絕望、申訴,而他確實也常這麼做。有些評論家說:太頻繁也太嚴厲了,這就是他被懲罰的原因。不過,要是有人說以色列的壞話,他會馬上為它辯護、激烈抗辯。猶太人常常批評自己的同胞,摩西不僅會跟敵人抗辯,很多時候甚至是跟上帝抗辯。
《米大示》說,唯有為族人辯護,摩西才能成為上帝的使者(Man of God)。
事實上,他扮演著兩個同等困難的角色:他是替上帝傳達訊息給以色列人的使者,也是替以色列人傳達訊息給上帝的使者。
當天使們在講以色列的壞話時 - 這情形經常發生 - 摩西會挺身為它辯護;當上帝決定把祂的律法給以色列人時,天使們皆表示反對,摩西斥責他們:「那誰來遵行上帝的律法?你們嗎?只有人類才可奉行上帝的誡律。」
當摩西的族人墮落到圍著金牛犢舞蹈的地步,他還找得到理由為他們辯解:「上帝,這是誰的錯?是他們的錯還是您的錯?您讓他們流亡在外這麼久,長期受到偶像崇拜的毒害,以至於他們至今還沉溺其中,這難道是他們的錯?」他接著發出最後通牒:「您若不肯原諒他們,就將我的名字從律法書中去除吧!」
當上帝對他說「你的人民有罪」時,摩西突然幽默地答到:「他們遵行您的律法時就是您的子民,而違反誡律時就變成我的子民了?」
還有一次他說:「宇宙的主宰,不要太生氣,沒用的;就算您毀滅天地,您的子民還是能倖活,因為這是您許諾的,記得嗎?所以何必動怒呢?」
儘管摩西十分失望,遭受種種磨難,而且沒有得到族人的感激,但他從未對以色列人失去信心,仍然有力量和勇氣繼續站在以色列人這一邊,宣揚他們的榮耀和生存的權利。
儘管他經歷這麼多苦難,但他知道如何心存感激地接受每一件禮物。摩西是感激的化身,在他的十個名字中,他保留「摩西」是因為這個名字是法老王的女兒巴特亞給他的,而巴特亞是救他的人。
當天災降臨埃及時,是亞倫用杖擊打尼羅河將它變成一條血河的;摩西不會這麼做,因為他不希望危害到拯救他性命的河流。
後來當以色列必須跟米甸國打仗時,是由約書亞(Joshua)領軍,而不是摩西;摩西不會攻打曾經庇護過他的國家及其人民。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摩西執意要活著,竟不惜違抗上帝的旨意?這是他抗議天堂利用死亡減少、刺激、最後消滅人類的方式嗎?這是他代表以色列人的最後行動嗎?這是他教導以色列的發法:告訴他們生命是神聖的- 對每一個人皆然,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放棄生命?這位受神靈啟示最多的先知是不是希望用他的親身實例來告訴我們,不論經過多少世紀和幾代子孫,活得像人、像猶太人,就是對生命的負責、為每一分氣息抗爭- 即使必須與上帝對抗?
當然也可能摩西只是個精力旺盛而怕死的老人,是個有缺點、有焦慮的平凡人;當他的大限來臨時,他不肯扮演聖人或英雄的角色,他想活,而且他也承認。他從不說謊,從不自欺欺人,就算臨死也不說假話。
沒錯,他想活下去而且不感到羞恥,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以求活著 - 除了犧牲別人的生命。《米大示》告訴我們,最後上帝告訴摩西:「既然你堅持活在世上,那就活著吧!不過以色列人得受苦。你自己選,不是你死就是以色列人亡。」摩西大叫:「讓摩西死吧!讓一千個像摩西這樣的人死,但請放過以色列人。」這是人之常情:能活著是好事,想活下去是人性,但絕不是用別人的命換來的。
摩西是標準的人文主義者,即使他有勇氣和寬大的胸襟,但他的優點和缺點全都合乎一般人性。他沒有超自然的力量,沒有神秘的特異功能,所做所想的每一件事不是關係著他的「個人救贖」,就是關於整個民族的福祉。他上過天堂,大可留在那裡,可是他選擇回到人世間。他可以不把他發現的真理說出來,但他選擇跟大家一塊分享。雖然他被上帝選中,卻拒絕拋棄人類,只要上帝讓摩西更接近人類,摩西也會讓上帝跟人類更接近。他會分享一切。
另外一則故事則描述他的脆弱面,也讓我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經過一番冗長的唇槍舌劍,最後上帝同意讓摩西活著,條件是要接受約書亞變成他和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答應了,但立刻就後悔地說: 「我寧可死一千次也不要一刻受辱!」
摩西也會嫉妒,先知也是人。

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死的:
當摩西最後終於同意接受死亡時,他求上帝不要把他交到掌管死亡的天使手上,上帝答應了他的請求。死亡天使三度接近摩西,不過他什麼也不能做,只能遠遠的看著摩西。
摩西臨死前都在為以色列人祈福,他原本一個個賜福,但是時候到了,他只好一次賜福給所有人。
然後摩西由祭司以利亞撒(Eleazar)及其子非尼哈(Pinhas)護衛著爬上尼波山(Mount Nebo),他的門生約書亞跟隨在後。他慢慢進入等著他的雲團,往前一步,然後回頭看身後隨行目送的人們;再往前一步,又回頭看看後頭的男女老少,淚水湧進他眼裡模糊了他的視線。他到達山頂時停了下來,上帝警告他: 「你還有一分鐘。」摩西躺下來,上帝說: 「閉上你的眼睛。」摩西閉上了眼睛。上帝說: 「將雙手放在胸前。」摩西也照做了,然後上帝親吻他的唇,摩西的靈魂在上帝的氣息中找到了庇護所後便進入了永恆。
山腳下瀰漫著層層濃霧,以色列子民哭泣著,天地萬物也跟著悲泣;哀傷的約書亞忘了三百條誡律,卻有了七百個疑惑。悲慟的人們被悲傷矇蔽,竟然想殺了約書亞,因他繼承摩西的位子。摩西是以色列、也是全世界最悲傷、孤單、強大的先知。
最特別的是,狂喜的天使和撒拉弗給予他熱烈的歡迎,他們的喜悅劃越整個天際,各處皆頌讚他是上帝最忠實的僕人。他在人世間的事蹟受人宣揚,天堂褒揚他七次,水褒揚他七次,火也褒揚他七次,人類歷史則永遠頌揚他的名。

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在哪裡;山上的居民說在山谷,山谷的居民說在山上;不是在廟宇,也不是在博物館,而是無所不在。
他臨終時沒有人在場,所以就某方面來看,摩西活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只要有以色列人宣揚摩西的法律和真理,摩西就會透過他而活著;就像燃燒的荊棘,燒得毀人心卻燒不掉人們的信仰。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第五課 課程大綱

雅各一生風雲錄一、雅各和以掃 創25:19~36:431.以撒與其雙生子 創25:19~34(雙生子之爭) A.以掃和雅各出生 創25:19~28 B.以掃賣長子名分 創25:29~34(紅豆湯)2.以撒遷居基拉耳 創26:1~35(以撒與亞比米勒) A.利百加險入虎口 創26:1~11(2~5節,神顯與立約) B.水井之爭與立約 創26:12~25 a.以撒富裕與遭忌 創26:12~17(與亞比米勒立約) b. 以撒再挖三井 創26:18~22 c. 以撒遷別是巴 創26:23~25(神顯與應許) d. 以撒立約亞比米勒 創26:26~35 C.以掃要娶赫人妻 創26:34~35(以掃妻妾)3.雅各巧奪父祝福 創27:1~45 A.利百加雅各詭計 創27:1~29 a.利百加籌畫詭計 創27:1~13 b.以撒祝福了雅各 創27:14~29 B.以撒哭求父祝福 創27:30~40 C.利百加策劃逃亡 創27:41~45二、雅各離家逃亡記 創28~311.以撒祝福差雅各 創28:1~32 A.雅各去巴旦亞蘭 創28:1~9 B.雅各作夢伯特利 創28:10~22(伯特利許願)2.寄居舅父拉班家 創29:1~24(雅各與拉班) A.雅各與拉結相遇 創29:1~14 B.雅各娶利亞拉結 創28:15~30(拉班狡計,為拉結服役) C.雅各的兒女 創29:31~30:24 a.利亞首批子女 創29:31~35 b.拉結使女生兩子 創30:1~8 c.利亞使女生兩子 創30:9~13 d.利亞再生三兒女 創30:14~21 e.拉結生約瑟 創30:22~243.雅各成家立業 創30:25~43(雅各巧勝拉班) A.雅各與拉班定工價 創30:25~36 B.雅各致富之妙策 創30:37~434.雅各返迦南故鄉 創31:1~55 A.雅各逃走的決定 創31:1~21 a.雅各倡議回迦南 創31: 1~16 b.雅各家不辭而別 創31:17~21 B.拉班急追與搜查 創31:22~44(指控與反指控) C.拉班與雅各立約 創31:45~54三、雅各回到迦南地1.雅各恐懼見以掃 創32:1~22(會晤以掃的準備) A.將人口牲畜分隊 創32:1~12 a.瑪哈念 創32: 1~3 b.人牲分隊 創32:4~8 c.雅各的祈禱 創32:9~12 B.送厚禮以泯仇恨 創32:13~222.雅博渡口的摔跤 創32:23~333.兄弟重逢並買地 創33:1~20 A.雅各以掃相見歡 創33:1~16(兄弟修和) B.雅各買地與築壇 創33:17~20(疏割蓋屋)4.底拿受辱與報復 創34:1~31(底拿和示劍人) A.示劍玷污了底拿 創34:1~12 B.西伯利未殺示劍 創34:13~315.雅各遷向希伯崙 創35:1~20 A.雅各築壇伯特利 創35:1~15 a.在伯特利建祭壇 創35:1~7 b.底波拉逝世安葬 創35:8 c.上主顯現與應許 創35:9~15B.拉結生子難產死 創35:16~20(便雅憫生)C.流便亂倫 創35:21~22D.雅各眾子 創35:23~26E.以撒去世 創35:27~29(雅各返鄉)

雅各與天使的搏鬥

一個人、一個夢、一個故事。

我們都熟悉這個地方、這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某些人物。但是當更進一層的了解、補捉其中的人性真理(雖然偶爾會有些不真實)時,就會發現其中的人物不斷地躲著我們,而我們連對方的姓名都不知道。
乍看之下,我們可能會以為這個故事講的是孤獨和祈禱、奮鬥與生存、勝利與失敗;然而,仔細一讀就會發現這個故事雖然有些神秘色彩,但大部份仍充滿晦澀。

這是一個關於孤獨者、炙熱夢境與衝突的故事。一對兄弟,卻有兩種命運,因著夜晚而彼此相連,卻又相互分離。
一個遙遠的地方,今日稱做約旦,雅各稱之為瑪哈念(Mahanaim);在那兒他將其子民分成兩隊,以便其中一隊滅亡時另一隊還能留存下來。
一個人面臨死亡,另一個人卻想像著未來。

在遙遠之處,某個旅途勞頓的沙漠商隊落腳暫歇,低沉的聲音遠遠傳來。這趟行程走得真是大不易,幾乎是一個無止境的逃亡。一路下來,仇家從亟欲追回被騙財產的岳父便成復仇心謝的憤怒哥哥;很奇怪的是,主角雅各竟然選擇回頭與哥哥碰面而不逃走。
夜色已深,整個平原籠罩在一股躁鬱不安的寂靜中,一點聲音也沒有,除了雅博河(Jabbok)的流水淙淙流向大海,到處訴說著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一個原本決心要孤獨一輩子的人,這次卻最後一次在夜色中孤獨地站在平原上,彷彿在等待某個人神秘人物,某個沒有姓名、沒有面孔;和他一樣孤獨的逃犯。
夜晚,來自瑪哈念營帳的熟悉窸窣聲漸漸微弱,河的對岸一片死寂,沒有任何動靜,只有河水閃爍的波光透露出世界仍有生命的跡象。
而此人在做什麼呢?他是否時時刻刻都保持警覺注意著黑暗中的風吹草動?雅各,以撒之子、亞伯拉罕之孫,正在反思、回顧自己的處境;這就是他選擇要遠離人群、獨自徘徊在河岸的原因,他知道他的生命即將出現改變,但還不知是如何改便。在此刻,什麼事都有可能,一個字、一個動作都足以使雅各依然是雅各 — 而以色列只是一個驚嚇老人的黃梁夢。
雅各的自我反省暗示了他對自己過去的質疑。孩提的記憶、童年與哥哥的爭執、帶著悔恨的早年勝利、年少時的戀情及從小到老的失望等種種事情,都導致後來他與舅父拉班(Laban)及明白哥哥以掃(Esau)的相遇。
雅各很憂心,這可以理解;明天他可能會死,二十年來不見的哥哥可能不會獨自赴約,而是帶著四百名勇士前來。明天究竟會怎樣?雅各很害怕,他一輩子都蠻幸運的,不過可能到今晚為止,明天一到,一切都要做個了結,為每一刻的幸福及每一分的付出與得到的愛償還所有代價;明天雅各就將臣服於哥哥以掃,接受應有的懲罰。
不過今晚才剛開始,雅各應該試著找出解決之道,他已無路可逃了。如果他開始禱告呢?如果他準備好抵抗呢?或者,如果他送給哥哥一個像以前一樣、甚至比以前更棒的禮物呢?應該沒有人會對禮物不動心的……
事實上,假使雅各對現實有一點點的了解,他就會試著休息、睡一覺,好好利用剩下的最號幾個小時。明天他會需要所有的精力與體能,應該好好照顧自己,但他沒有、也不能,因為今晚將開始一段最重要的新冒險。
這是一段奇遇,從頭到尾都很神秘,美的令人窒息,緊湊的讓人無法置信。所以人都為之著迷,不論是哲學家、詩人、猶太教士和說書者,都希望知道當晚發生在雅博河附近的這樁神秘事件之真實情況。這是記載於《聖經》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段,你還記得嗎?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角,直到黎明。」這是一場寂靜的戰鬥,寂靜的有點荒謬。這個陌生人想幹嘛?沒有人知道,雅各也不知道,他們的搏鬥直到黎明都不發一語。終於那個攻擊者說話了: 「天黎明了,容我去吧!」打出癮來的雅各不肯放手,開出條件: 「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猶豫了一下,然後兩人又繼續摔角。這是一場可怕的打鬥,最後他們終於放棄了,誰也無法打勝對方;兩人都掛彩了,雅各傷在臀部,天使則自尊受損。他們是許久不見的朋友還是共犯呢?雅各終於讓攻擊者離去。似乎是為了感謝雅各,後者送他一個禮物:一個全新的名字,此名在後世將象徵著永恆的奮鬥與堅忍,且不限於一地,也不止一晚。

這個不知名、行為怪異的攻擊者到底是何方神聖?誰派他來?為何而來?他是人嗎?《聖經》以「人」稱呼他,而《米大示》及一些評論者則稱他天使。雅各本人則對他更為崇敬: 「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攻擊者也肯定這個贊美:「你將改名為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較勁並得勝。」
在這個混淆且令人不解的情節中,我們的主人翁不只是得到一個新名字,其文字不只擁有一種意義,而每個問題都會再引出另一個疑問;讀者不得其門而入,似乎墜入五里霧中。這場相遇是意外還是刻意安排的?而名字的改變 — 這名字究竟是什麼?人的自我會受限於單一名字嗎?雅各為何接受了新名字?是不是覺得舊名字不適合?
在此我們遇到了比以撒被倖免於充當祭品一事更令人參不透的疑問。至少我們還可以理解前者的動機和原因,不管有多膚淺,但在這兒完全一無所知;我們既不了解彼此,答與問之間毫不相關,所有的話語、攻擊、讚美看來全都不理性。整件事好像是天外飛來一筆,雖然不是完全無意義,卻相當地突兀。
為了更了解這個攻擊者,讓我們檢視受攻擊者,雅各。後世對他的了解比對他父親和祖父的了解都來得早而完整,從他一出生所做的任何好事和壞事都有文字記載,包括出生前緊抓著雙胞哥哥的腳踝不願來到人間、極端害羞的個性、教育過程、青少年時代、與眼盲老父(他對哥哥比較偏心)之間的不同、逃難到拉班那兒、浪漫情史等。我們知道他的母親有點過於明顯地保護他,也知道他的孩子令他操心:他們排擠自己的兄弟約瑟,強迫他流落國外,迫使他建立自己的事業。
雅各的一生中有兩個轉捩點,有三件事留下深遠的影響:他未能攀上樓梯的夢、一份不求而來的禮物,和一個他急於探尋卻無法解開的秘密。
這份禮物就是我們稍早提過的,是一個名字。

讓我們重讀《聖經》中的這一段: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角,直到黎明。那人見自己勝不過他,就在他的大腿窩摸了一把……那人說:『天黎明了,容我去吧!』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說:『你名叫什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雅各問他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於是在那裡給雅各祝福。雅各便給那地方起名叫『毘努伊勒』(Peniel),意思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這簡直像是一首神秘的詩,幾乎不連貫,也不易懂;不止讀者不懂,怕是連主角也不了解。為什麼這個夜間訪客要攻擊他並不認識的雅各?因為他是猶太人嗎?還是因為他一個人孤單流落異鄉?為何這陌生的訪客執意要知道雅各的身份?如果他不知道,為何不在攻擊他之前就詢問明白呢?為什麼他不透露自己的身份呢?雅各是猶太人,但卻是這個陌生人不斷地以提出問題來回答問題,直到沒問題可問了才轉變話題,而雅各也任由他這麼做。還有,為何那個人自願要走,雅各反而留住他?雅各不是應該慶幸總算可以脫離那個人的糾纏嗎?這個夜間訪客為何在黎明來臨時反而成了雅各眼中的上帝呢?
這是雅各一生、甚至是《聖經》中最謎樣難解的一段,而這段遭遇對雅各來說是好的,因為它為雅各增添嶄新 — 神秘而神聖 — 的一面,而這也正是他需要的一面。
的確,在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祖孫三人中,雅各是最無趣的人。在與天使的摔角之前,他的生命並沒有顯赫的事蹟;除了他的麻煩、杞人憂天外,沒有什麼特別可說的。亞伯拉罕是一個先鋒、征服者,也是一個王朝的開創者;以撒是一個苦難倖存者、靈感泉湧的詩人;這兩人都具有一種雅各明顯缺乏的領袖魅力。而和其父祖相較,雅各的形象模糊、命運平庸,若沒有在毘努伊勒的奇遇及轉變,他可能像個鬧劇小角色出現在歷史上。這種沒有雄偉與悲劇特質的演員,跟傳說和史詩的恩怨充突毫無關係。

《聖經》中毘努伊勒時期以前的雅各出奇地蒼白虛弱。根據其中的描述,雅各是個沒有心機、缺乏想像力、誠實卻害怕冒險的人,內向、沒有信心加上溫和的脾氣,使他始終是個不起眼的角色;懦弱不堪、任人擺佈,任何人都可以使喚他,而他也都照做。這就是他的本性,只能跟隨他人行動,不能自己下決定。他的母親利百加(Rebecca)教他假扮成哥哥以掃,騙取原本不屬於他的祝福,並教他必要的手勢與答案;雅各雖然哭著不願意,但終究還是聽從。在騙局成功後,利百加又教雅各逃到舅父拉班那兒避風頭,而且也給他旅途中的指示,包括不要娶怎樣的女子。雅各很自然地愛上他第一個遇到的女子拉結(Rachel),他像個羞怯的少年,當場決定要與她結婚,然而他最後卻娶了拉結的姐妹利亞(Leah)。這真是雙重的不愉快,他無法與相愛的女子在一起,而他不愛的女子卻深愛著他,可是雅各卻沒有任何抱怨,就算有也不多。
他接受他的命運,寧願被動跟隨也不主動開創自己的道路。後來,雅各亦與拉結結婚,並幸福與這兩姐妹及兩個女僕同住,他讓她們決定誰可以和他共度夜晚。當拉結拿走他父親的畫像與偶像時,他不認為必須告知他,也沒有人覺得有此必要;天真而不善於心計的雅各只會拿人家給他的東西。他唯一一次的自主行為是當他第一次在井邊看見拉結時,立即有過去吻他,然而不一會兒他就嚎啕大哭。這是因為自責嗎?可能是被自己的斗膽行為下到吧!事實上,雅各似乎經常在哭;人家親他時則是大家一起哭。雅各給人的印象就是像個渴望愛與保護的大孩子。不過這不令人意外,他強勢霸道的母親拼命的保護他,總是隨時隨地在身後叮嚀他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來這裡、別去那裡。當然她也是好意,畢竟他的身體遠遠不如哥哥以掃強壯,個性又溫吞、脆弱。在他與世界之間需要有個緩衝之物,因此她用溺愛包圍他,幾乎到了將他窒息的地步。
縱使以撒具有超凡的人格也是枉然,以撒不愛說話、不易溝通、令人望之卻步,從他的靜默中可以感受到他年輕時的神秘。在這麼一個由神挑選出來為人類犧牲者的陰影下,雅各的成長相當艱難;對雅各來說,身為猶太歷史上第一個見證浩劫、並在浩劫中的倖存者的兒子並不容易。
此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以撒偏愛以掃。這很令人好奇,因為這對父子幾乎沒有共通點,甚至可說是完全相反。以撒又病又老,以掃強壯喜愛運動,擅長遊戲及打獵;以撒只喜愛靜謐與沉思,以掃則為血腥與暴力吸引;以撒愛待在家,以掃則不斷流連在田野與森林間;以撒為靈性事物而活,以掃卻可以為一碗紅豆湯出賣自己的長子身份。以撒愛其長子,也得到他同樣的回報,這是因為不同性格反而容易在一起嗎?還是以撒忠於自己的名字,希望將歡笑推到極致,向上帝證明平和與暴戾也可以並存於人心。這對父子關係很密切,密切到接下來的問題是無可避免的:撇開法律問題,如果以撒和以掃間決定性的遭遇果真發生,以色列人民將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沒有利百加的介入,再加上她的直覺、詐術,以撒必然將其祝福給了以掃而不是雅各,這麼一來,我們會是誰的後裔?如果以撒發現了這個詭計呢?我們是否只是一個偶然相遇的結果?而以色列會不會是以掃呢?
人們虐待他?沒關係;人們欺侮他?不打緊;人們利用他來對付他?無妨。人們越傷害他,他就越發顯得自在;打擊若是太猛烈,雅各就在夢中尋求安歇,也因此雅各變成《聖經》中第一個夢想家。亞伯拉罕有遠見,雅各則充滿夢想;在夢境中,這個世界及其法則似乎會變得更好。雅各的夢使他超越自己 — 教導他生命是一把梯子,順著梯子可往上,也可往下,沒有人永遠待在一處不動,也沒有任何苦難會無止盡地延續,每個錯誤都可能被修正、抹去;夢境是輕柔的,帶給人安慰。上帝顯露出慈善的一面,既和藹又溫柔,告訴他:「別害怕,雅各,我會守候在你身邊。」這正是雅各需要的一句話。雅各比以撒和亞伯拉罕更需要個人的肯定與外來的贊同,他甚至聽到想聽的話也無法相信自己的使命。他與上帝的契約是有條件的: 「如果您答應給我滋養的麵包和穿著的衣裳,您要我去任何地方我都願意。」
還有個問題:雅各要的是什麼?食物、衣服、安全。多令人失望!雅各的夢想固然不失氣派堂皇,但顯然沒有抽象與神秘特質;他是個缺乏想像力的人,所言、所為及所求都很平凡。有人可能無法理解為何《聖經》中有如此多的細節:雅各與舅父拉班的爭吵、他的勞動契約、他與妻妾們瑣碎的對話等等。這就是雅各嗎?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嗎?他是一個渺小的夢想家,看到第一個女孩就答應娶她,不敢參加任何競賽且不戰而降嗎?這個人缺乏意志和權威,允許拉班在他身上搜查,以證明自己並未偷竊,這樣的人竟是神挑選來種下以色列民族種子的人?難道亞伯拉罕的權力、以撒的遠見所剩無幾了?
雖然這麼說很傷人,不過雅各在毘努伊勒事件之前並沒有任何發現和成就,也沒有任何英雄事蹟。亞伯拉罕和以撒都曾參與過偉大戰役,其衝突觸動人心。雅各呢?只關心表象、食衣住行等世俗事務,總是沉迷在白日夢中,老是被人當傻子耍。在毘努伊勒一戰前,沒人聽過他談論不俗氣的東西;即使在那當時,雅各關心自我似乎也為時尚早。
《米大示》有言:雅各在第一次新婚的隔日醒來,當他看見枕邊人竟是利亞而不是拉結時,不禁抱怨: 「昨夜我一直喊著拉結,而妳竟也答應,妳為什麼欺騙我?」「那你呢?」利亞反駁道: 「當你父親喊你以掃時,你不也答應嗎?你又為什麼騙他呢?」利亞甚至進逼: 「有其師必有其徒,你不知道嗎?」
另一段則更加諷刺:當雅各的妻妾們看到他與以掃會面嚇的六神無主時,全都斥責他: 「既然你這麼膽小,為什麼要我們離開我們父親的家呢?」
這就是雅各、人類之祖嗎?一個在家沒有威望的人,其名字竟有資格成為後世飽受壓迫威脅而堅毅不屈的民族之信仰象徵嗎
如我們之前提到的,一般而言《米大示》總會平衡《聖經》提出的觀點,雅各在此卻可說是個例外,因為雅各在毘努伊勒時期前的描述只剩下斷簡殘篇,他甚至還激不起猶太傳統中最能言善道的《猶太法典》說書人之興趣。事實上這是可以理解的,有什麼故事在摩利亞山的冒險事蹟後還能出其右呢?與其寫些相較之下平淡無奇的傳說,這些說書人另闢蹊徑,加了許多虔誠的恭維在雅各身上,編造各種美德給他,說他慈悲、純潔、正直、慷慨、神采奕奕且相貌媲美亞當。他們還說:亞伯拉罕因為雅各的介入而獲得拯救;每一代都有一個雅各,否則無法延續;他使人們信仰上帝;他像約伯一樣正直,即使每一次旅途都有六萬個以上的天使為扈從也一樣謙虛;他好學不倦,花了十三年在學院研讀《猶太律法書》。閒暇時他都做些什麼呢?自然是背誦<詩篇>了。由於人們對他的讚給零星分散,因此也就很難營造人物氣勢;比起他的父親以撒,雅各當然矮了一截,他沒有悲劇的氣氛環繞著。兩兄弟中,以掃更具悲劇色彩,在某些時刻他的遭遇比較能令我們感動。
我們為以掃感到難過,從一開始他就不得人愛;《聖經》對他的評價不算好,《米大示》的評價更低,只有往後關於以色列的各種流傳才會比對他的誹謗多。
甚至他自己的母親好像也討厭他、排擠他。為什麼她不疼愛他呢?因為他愛玩不讀書嗎?因為他又長又紅的頭髮嗎?因為他總是帶著武器到處遊蕩嗎?因為他老是喊肚子餓嗎?她對以掃表露出明顯的敵意,這實在是極不公平。
後來,自認為比較聰明的雅各搶奪了哥哥的長子身份,這也同樣不公平。此外,由利百加設計出來的詭計讓雅各得到原本該由以掃得到的祝福,這又公平嗎?以上這些暫且不說。當被欺騙、遭搶奪的以掃哭著來到老父面前苦苦哀求: 「也賜我祝福吧!」他求的只是一個祝福,然而終被拒絕。他不要求父親譴責雅各,不要求正義,只求父親一個手勢、一句溫柔安慰的話,然而以撒拒絕了;唯一不設計他、疼愛他、要他幸福的父親現在卻和其他人一樣拋棄他,此時以掃發出悲切、淒厲的吶喊: 「父親啊!你只能給一個祝福嗎?這個祝福永遠失去了嗎?你也要放棄我嗎?我艱難、憂苦的一生永遠要孤獨無友嗎?難道要我這樣沒有喜樂希望地活下去嗎?」但是以撒拒絕動搖,好像一切都太遲了,被拿走的無法在拿回來;無論犯了多大的錯,說出去的話是不可收回的。以撒原本打算讓以掃繼承為領袖,但他現在變成階下囚,只因為這個騙局嗎?沒錯,就是因為這個騙局,「往後你將過著刀劍生涯。」以撒對兒子說。這是個建議、忠告嗎?他是不是暗示以掃未來將以武力保衛他的權利和利益?無論如何,這對以掃或任何人都不算是一種祝福。
幾年之後,兩兄弟再度重逢,以掃已經忘了他所遭遇的不平和誹謗,變得心胸寬大而有人性;他親吻雅各,抱著他的脖子哭泣。
不可否認,這一幕實在太有風度了,但其實此時的以掃佔了較多優勢。《米大示》察覺到這點,並極力將他維持在反派的形象上。在該書中,以掃親吻雅各其實是想咬他的脖子,只是雅各的脖子突然變成大理石,這就是以掃哭的原因 — 因為痛與氣憤。而且雅各有隱形的天使保護他,使其免於以掃的傷害,這也就是為何以掃無法成功復仇的原因,因為他害怕。一般而言,他被描述成一個善於欺騙、殘忍且邪惡的人,而且是一個會利用他人的偽君子,書中警告我們不要相信以掃的甜言蜜語與慈悲面孔。雅各被後世用以象徵性靈,以掃則代表動物本能。
不過在《聖經》經文中,以掃的形象卻比較好。他被描寫成一個強壯卻仁慈、受傷害卻有包容力的人,沒有怨恨,絕不卑鄙,甚至是個真誠的人。相較之下,曾經欺騙他的雅各又再次騙了他: 「我將會去西珥山(Mount Seir)拜訪你。」雅各許諾。沒有紀錄顯示他實現了諾言或想實現諾言,他這麼說純粹是想不惜任何代價快點逃離以掃。
至於以掃,我們則相當佩服他的尊嚴和沉著。以掃從不像雅各會阿諛諂媚,雅各則是過火了,連最崇拜他的人都承認這點。他不該說到「贖罪」,不該七次下跪,不該稱以掃為「我主」。沒有人應該在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哥哥面前自貶尊嚴,即使是出於罪惡感及怯弱。
為何雅各在以掃面前表現的如此卑下呢?他的自我懲罰尤其令人不解,因為這發生在與天使的搏鬥之後。我們不得不推論,那場搏鬥並未讓他脫胎換骨,他還是無法突破自我限制、克服恐懼感,雅各的部分特質還留存在以色列的性格中。
他過去因恐懼顯的怯懦,他在伯特利(Beth-El)所做的最深遠的夢幾乎變成一場災難。且看《米大示》怎麼說:
有文字記載雅各在睡夢中曾看到一把梯子由地面直通天堂,許多天使正在上上下下。在夢中全能的上帝告訴我們的祖先雅各:

巴比倫之王上去了又下來,
米底亞之王上去了又下來,
希臘之王上去了又下來,
羅馬之王也上去了又下來。
全能的上帝對他說:
「你也上去吧,雅各!」
但我的祖先雅各不敢,他說:
「他們都要下來,
我必然也一樣。」
全能的上帝告訴他:
「不要怕,以色列,
如果你上去,
絕對不會又落下來。」
可是雅各不相信且猶豫著,
無法克服恐懼。
然後全能的上帝對他如此說:
「如果你相信我,
並爬上去,
你會一直在上面,
一直往上;
但如果你無法相信我,
不願意上去,
那麼你的子孫將會流亡,
並且分散於四個王國,
繳付四種稅,
如同奴隸一般。」
雅各更加恐懼,叫喊著:
「會永遠如此嗎?」
「不會!」全能的上帝說: 「不會永遠如此。」

無論這個夢是否得到確認,雅各依舊無法擺脫憂慮和懦弱,他總是為懷疑所苦,不敢擁抱這個夢所帶來的預兆並遵從神諭;往後在毘努伊勒的勝利者竟會在伯特利害怕的發抖。
甚至這個成為他人生高峰之一的梯子夢也被某位評論者用來突顯他的平庸:
那特別的一夜,天使登上天堂,看見雅各的形象光亮生輝,這景象看來面熟,於是他們衝回地面讚美雅各本人;不料,他們卻失望又苦惱的發現雅各……在睡大頭覺。
在真實而熱切的夢中天堂,雅各是個英雄,一個以烈焰灼人的國王;但在人間現實生活中,他只是一個疲累愛睏的老人,此外什麼都不是。
於是,問題的重點來了:假使雅各果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連上帝向他揭示計畫時都只想睡覺,他怎麼能成為以色列呢?
至少我們知道上哪尋找可能的達案。我們知道該地時:地點是毘努伊勒,時間是雅各與以掃重逢的前一晚。
雅各的蛻變只可能發生在夜晚,而且是獨自一人時,因為雅各代表人類的二元性,他的一生是兩面的:白天他與僕從討論日常事物,夜晚他向神訴說不朽。我們知道原因:亞伯拉罕與以撒的偉大成為他沉重的壓力,他意識到自己相形見絀,所以認為自己的一生平淡無奇,並因而受苦。前人已做了所有的嘗試,創建了所有的偉業,他只有跟隨的份。他因無法晉身現代傳奇而苦惱,對自己身陷俗務而挫折,於是雅各必須在夜間尋求心靈得安歇,夜晚的他搖身變成另一個人。
在夜晚,他和其父祖不相上下;在夜晚,他抬頭望向無限遙遠;在夜晚,他也充塞於時空和苦難人們的夢中。
也因此,他生命中的大事必然於夜晚發生。在毘努伊勒他遭到襲擊,也開始有所反應。雅各,一個溫和、膽小、虛弱、認命、每每逃避面對現實、特別是強敵的懦夫,突然開始抵抗入侵者,投身於戰鬥,以拳還拳;當時沒有人可救他、給他精神上的支持或崇拜他。這個蛻變如此不可思議,令人好奇究竟是何人、何事所致。也許是那個攻擊者吧!他是否就是將雅各成功變成剛強戰士的人呢?這是不是雅各得以認知到自身的力量、真理及自己化身的希望所需的要素呢?他真的需要對手、一個危險的對手才能變成以色列嗎?以色列的存在是否多虧了敵人呢?
但這個攻擊者究竟是誰?猶太教士對此說法並不一致:他是一個牧羊人,不;有人認為是巫師,不;有人認為是聖者,不;還有人認為是強盜……大部份的人認為他是天使。此外,雅各並不願與人打鬥,但和一個天使搏鬥就很特別了。然而,天使為什麼要攻擊他?有人認為這是為了賦予他勇氣。在打鬥之後,據說天使告訴他: 「你看,我是天上的人,而你卻可以打敗我,所以你不該怕以掃,遲早會打敗他的。」
這個說法聽來很「合邏輯」,因為它讓這場競賽變得有意義,只是這麼一來此一事件就變成一場訓練熱身賽而已。
既然天使的說法為人接受,《米大示》便試著要找出他的身份。天使有很多,每個天使都有其責任與特定使命,所以不容混淆。有位聖者說,他是以掃的天使,受到神的派遣來賦予以掃純潔靈魂與靈感並保護他;有人則意見正好相反,認為他是雅各自己的天使。
我則傾向第二個假設:雅各被自己的守護天使攻擊。這個神秘的攻擊者其實是雅各的分裂自我,是對他的使命、未來抱持疑問的自我。他體內的聲音說著: 「我什麼都不配,比螻蟻還不如;我不配得到上天的祝福、不配有祖先;不配有子孫、不配將神的訊息傳給他人。」
如此之來,此一情節的範圍就有了轉變:我們目睹雅各面對另一個自我。《米大示》說:上帝創造世界,使白天是白天,夜晚是夜晚,而雅各則將白天變成夜晚。這是什麼意思呢?在毘努伊勒,雅各白天與夜晚的行為首次相同,在那個夜晚兩個分裂的雅各合而為一。英雄夢想家與自小習於逃跑的膽小鬼、不起眼的人與一個民足的創建之父,在毘努伊勒的一場激烈決戰中產生充突;如果不殺人,就等著被殺。這是雅各的轉捩點,他必須擇一為之:束手就擒而死,或是振作起來迎戰並且得到勝利。
最後他贏了,不論對方是天使、另一個自我或是他人,有一點是肯定的:敵人被打敗了。雅各現在準備面對他的敵對兄長,或者說,他早該準備好的。但根據《米大示》所言,他卻還沒做好準備,仍然害怕;更糟的是,恐懼加倍了,這部份在經文中有詳述。雅各既害怕被殺,也害怕殺人;他知道殺人者不可能無罪,殺了人也等於殺了人們心中的神。於是他必須說服自己有純粹勝利的可能,免於死傷、免於罪惡,而此一勝利也不會帶給對手失敗或羞辱。於是乎戰勝自己成為本情節的主要意義:以色列的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勝利是超越自我。

然而,我們也可以接受字面上的解釋,假設在毘努伊勒雅各是被迫上場,與他摔角的並不是人、天使或分裂自我,而是操控一切的上帝。雖然這個假設在《猶太法典》傳統中幾乎被否決,不過仍值得我們仔細想想;畢竟雅各直率地說,他與上帝搏鬥,而不是和一個人、天使或投設的自我。
這個假設也許意味著,在神與神的孤獨間有一種連繫關係:人只有在獨自一人時才會聽到、感覺到、甚至與神搏鬥,因為上帝只與那些被孤獨威脅或保護的人有所接觸,這是非常弔詭的。向來上帝總在子民睡夢中對他說話,因為唯有睡夢中才是人們真正孤獨、除去所以世俗煩囂的時刻。
然而,正因為孤獨無可避免地通往上帝,在孤獨中也就存有危險。任何遇見上帝的人都將被貶斥到另一種孤獨中,所以被上限選上意味的不是特權,而是尊嚴與責任。「沒有人能夠看簡我的面容而依舊活著」意謂著,沒有人在看見上帝的面容還能像從前一樣生活著。雅各雨上帝競賽的結果是他獲勝卻瘸了腿,他和以前再也不一樣了。
但這是否成為折磨他多年的秘密欲望:突破窼臼、破釜沉舟,成就一個貨真價實、偉大甚至是獨特的事呢?
雅各長久以來活在曖昧不明中,以致他再也看不清楚;他再也不知道人事物的名字及如何念出打鬥雙方的名字,也分辨不清他和以掃的保護者。在他早年的夢兆中,他記得別人對他的期許:名留青史、令後人膽寒。他能否完成這個任務?他配得起這個任務嗎他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所以需要全然了解自己,這就是他決定在那個夜晚獨自一人留在雅博河岸畔的原因。回首來時路,他自問人們在遭遇絕對的善(上帝)或絕對的惡(死亡、殺戮)之前的問題。
我們可以想像雅各的反省與自我檢討:我一生做了什麼?祖父、父親從上帝那兒得到的允諾我完成了什麼?我辛勤工作、成家、養育小孩、累積財富、樹立敵人、走上歧路、走了許多不必要的路;我逃跑、逃了那麼多次;我一無所成,沒有了不起的成就,沒有真實的、也沒有可以使我超脫的東西,除了我的夢 — 但這終究是夢,它能夠在我父祖創造的歷史上成為高峰嗎?亞伯拉罕和以撒來到摩利亞山,最後豈成只造就出一個像我一樣暗淡的命運?與他們的冒險相比,雅各的冒險顯得暗淡灰白,缺少緊張和趣味;神在他們的生命經驗中扮演主動角色,卻不在他的生命中。除了一些動機不良、平庸的商人與地主會追著他之外,雅各從未與誰爭執過。
為什麼總是別人找上雅各?在毘努伊勒雅各不由想到這一點:為什麼他特別容易成為嫉妒、憤恨的追逐目標呢?
在伯特利所做的夢中,神向他顯現耶路撒冷的殿堂,先是富麗堂皇,後成一堆廢墟;他的子孫散佈各國,全遭屠殺。如今在毘努伊勒的夜晚,他必然捫心自問這個令人怵目驚心的問題:遭受痛可的人要如何為加諸其身的罪惡負責?若他們激起敵人的仇恨憤怒,使鄰人變成敵人,他們該負多少責任?
在雅各與以掃最後決戰的前一夜 — 原本到這裡的也可能是以掃而非雅各 — 他與自我交談,對自己的孤獨採取行動,為自己的存在做一些改變 — 一種質變,以便證明自己配做其父祖的子孫。
毘努伊勒是雅各內心的十字路口與轉捩點,他不再甘於做以撒之子、亞伯拉罕之孫,渴望擁有自己的名字,,賦予自己重大意義,並做出一件讓自己永垂不朽或遭遇毀滅的事;只要是轟轟烈烈、令人聞之色變、而且像摩利亞山上的犧牲一樣能使人超脫的。他是如此著迷於試煉的故事,因而渴求屬於自己的試煉;絕不討價還價,絕無瑣碎對話,也不再玩家庭遊戲,雅各決心要讓他人和自己大吃一驚。就像他的父祖,他要與上帝對話,無論有多危險。上帝是他急於面對的人,不是在夢中,而是在睜大眼睛、腳踏實地的清醒時刻。
毘努伊勒的冒險是雅各有意識、刻意的行動與提出的挑戰,和天使的一戰是他設想安排的。他也是行動發軔者,也是場景布置者;拉班早已離開,以掃尚未來到,還有什麼時候比此時更能向亞伯拉罕和以撒證明,他比他們更孤獨、能達到更遠的地方?他們向上帝心悅誠服,但那是來自上帝的旨意,而雅各卻是主動造成這次正面衝突,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從未有過其父以撒獨有的困頓經驗,也沒有像其祖父亞伯拉罕一樣成就大業,但他向他們展現了他的特別之處:他是第一個向人們透露上帝發動戰鬥,是第一個迫使上帝公開與其競爭的人,亦是第一個建立與上帝間挑釁關係的人。
在毘努伊勒那一夜,雅各突然發現了另一個自己,一個知覺更敏銳、更自由的自己,他從未搏得如此多的尊敬。

雅各是倖存者的兒子,因而很難在父親的屋內生活。以撒從不談論過去,可是雅各卻急於知道、了解,因為他愛他的父親,而且還多了點嫉妒,嫉妒父親的悲傷、記憶。雅各明白沒有任何事情能超過他父親在摩利亞山發生的事情,而這也深深困擾著他,所以他才會用自己的方式過著這般危險的生活。他與父親吵架,與哥哥爭辯,也替自己製造許多不必要的困擾或障礙。面對來四面八方的威脅阻力,他顯得平靜,讓人聯想起當年躺在祭壇上的以撒。他像亞伯拉罕從一國流浪到另一國,從一個避難處到另一處,只是原因不同,雅各沿路留下的盡是反感和嫉妒;而當他被圍剿追逐時,似乎感到十分愉快。但在內心深處,他知道這是不一樣的,永遠也不會一樣;敵人哥哥和敵人父親不可能一樣,瑪哈念不是摩利亞,就如紐約、底特律的貧民窟絕對不能與華沙的貧民窟相提並論。有別於他父親的生平,他的一生一帆風順;他生不逢時,未能趕上那個受難者的時代。除此之外,他還能希望、追求什麼呢?他甚至不曾受苦過。他永遠不能體會在那個漠然的世界中,夾在父親與上帝之間的人無助的痛苦,兩者都給了同樣大的壓力;摩利亞山對他而言,和別座山沒有任何不同。
因為這內心的掙扎,我們應該回頭重讀毘努伊勒情節。雅各必須刺激上帝才能確立他在歷史中的地位,唯有如此他才能超越自己,蛻變成以色列。
天色漸亮,他果真變成了以色列;他必須度過夜晚,完成與天使的會面 — 面對孤獨及痛苦 — 才配得上以色列之名。
天亮後,雅各終於變成另一個人,他所觸之處皆燃起了火,所說的話得到全新的回響,現在他的表現如同一位先知與詩人。雅各的力量被喚做以色列,《米大示》如此寫著。他贏了這場戰鬥嗎?人可能擊敗他的創造者嗎?顯然不可能,但被神打敗不也是一種榮耀嗎?
《米大示》一書則很謹慎地強調攻擊者的天使特質,雖然人在神之前如此渺小,卻可能擊敗天使。
讓我們再聽另一則故事:
當戰鬥結束後,天使懇求雅各放他走,但雅各得不到祝福不肯鬆手。
「我不能。」天使說: 「我沒有時間,天要亮了,我必須趕緊離開。」
「你怕天亮?為什麼?恐怕你是個賊吧?或者是喜好在夜間賭博的人?」
「不,我要去天堂吟唱詩歌讚頌全能的上帝。」
「你在上面有朋友,」雅各鎮靜地說: 「讓他們唱就好了。」
「我若不參加他們今天的吟唱,就再也不能參加了,明天他們就會告訴我:『你昨天沒來,再也不是我們的一份子了。』」
「少說廢話,」雅各說: 「亞伯拉罕的天使在離開前也祝福他,你照他們做吧!」
「不行,這完全不一樣,他們是為了祝福的目的前來,而我不是。」
「那你就別想離開。」
看到雅各如此固執,天使改變話題不談祝福,改說一些神謎之事。他說:
「透露神謎的天使被放逐一百三十八年,你希望我和他們同樣下場嗎?」
雅各並未回答說他開出的條件與神的事情無關,不過他已沒有心情辯論了:
「除非你祝福我,否則我不讓你走。」
「好吧!」天使無奈的說: 「我就將不該透露的向你透露吧!如果神質問我,我會回答先知的諭令高於一切。」

以色列已告別我們所認識的那個多愁善感、渾渾噩噩的雅各了,他已學會堅強和堅定。光是打敗他的敵人並要求得到天使的尊敬這兩件事,就可以讓他回味毘努伊勒一戰的意義,並且驕傲地銘記在心。

但是好景不常,幾個小時後當他面對以掃時,又嚇的渾身發抖。以往的恐懼再度籠罩了他嗎?過去的罪惡感嗎?這些全是凡人特質,他戰勝天使卻不能解決他與人類間的問題,人類的問題只能在人類的層次上解決;天使顯然故意輸給他,但人類不會。對以掃而言,雅各依舊是雅各,不是以色列。
不過,事情並非全然絕望。經文一開始先提到人,後提到神,這是為了突顯雅各的轉變歷程,此時的雅各已經開始了解一個基本事實:神存在人於之中、苦難中、惡運中、甚至邪惡中;神存在任何地方,不僅僅在受難者之中,更在每一個人當中。神並不在道路終點或是流放結束之處等著人來,祂一直陪伴著人;其實,神就是道路、就是流放本身。神持著繩子兩端出現在每個極限,祂就是極限。祂是以掃的一部分,同樣也是雅各的一部分;當雅各在以掃面前跪下時,不僅是懇求慈悲,同時也在以掃身上認知、察覺到神的旨意,只是雅各做的太過份了。認知到敵人、執行神的旨意是一回事,在敵人面前卑躬屈膝又是另一回事;神可能是敵人,但敵人卻不會是神。

雅各已贏得了永恆,但他卻看似個落魄狼狽的人。他是雅各還是以色列?兩者都是。雖然神已要他不要再稱自己雅各,之後《聖經》卻還是以雅各稱之,以色列似乎無法成功切斷與雅各的關聯。我們被明令禁止稱呼亞伯拉罕以前的名諱:亞伯蘭(Avram),但對雅各卻沒有這樣的限制。我們討論的是以色列的命運 — 既是真實的、歷史上的以色列,也是永恆、歷史之外的以色列。難道以色列無法完全取代雅各嗎?不,他不應該這麼做,即使是來自天上的命令。如果以色列不先是雅各,如果他的內心不存在著雅各奇妙、異想天開的夢,就不可能成為後來的以色列。
雅各飽受折磨、摧殘,因背負沉重的記憶而步履蹣跚,他屬於以色列就像以色列也是雅各的一部分。雅各意識到後代子孫的多種可能性,這是他更勝於父祖之處;他的子孫,包括流亡者與「十個失落的部族」,全都進了猶太歷史,這是他與父祖相反之處。雅各是雅各的完全居所,而以色列則是以色列完全的社群。
因此,雅各年老時對流亡問題特別放心不下,在夢中他看到耶路撒冷的廟宇一次又一次被火焚燒,臨死前他真希望知道一切何時會結束。
當雅各行將就木,他召集眾子孫到床前,以便告知他們救贖的最終秘密 — 時間和歷史的終點,在此他又再一次超越其父祖。上帝讓他比前人預知的更多,比後人走的更遠,除了但以理(Daniel)之外。但《米大示》提到,就在他要將他的預見轉化成話語說出之際,他的預知能力被上帝收回。
這是他一生中最沉痛、最心碎的時刻。他已進入聖堂的最深處,看到最光亮的生命,現在他急切想傳遞、訓示、公開他所看到的,卻做不到。除了看,他無能為力,只能靜靜地看。
《米大示》這麼寫著:當雅各要開口說話時,忽然感到相當苦惱,他所能洞見的僅限以色列的命運,怎知道他的子孫依舊會遵守以色列的訓示呢?他不該有此疑慮,因為這個疑慮將讓他輸掉所有的權力,換句話說,他未曾說出的故事比任何其他的故事還要美麗 — 包括以他的名字訴說、或由他親自訴說的故事。
然而,他的本能反應是正確的,他預知以色列將很難永遠是以色列,而以色列的子孫還有很多苦難和試煉在等著他們。但是他起碼應該試著安慰他們,鼓勵他們絕不放棄希望,告訴他們每個流亡旅程都不是無邊無盡,就像黑夜遲早會過去,而黎明遲早會到來。他必須教導他們一些道理,無奈語言卻不再順從他的意志,因此他所能做的只有祝福他的子孫。他可曾想起毘努伊勒的冒險?想到那個天使、祝福與勝利?關於他的秘密、那個叫做以色列的秘密,和將黑夜、鬼魅與白日、陷阱分開的第一道曙光,都會隨著他的死埋到地下。
是的,我們知道這個地方,一遍又一遍訴說這個故事。山谷間最後的陰影從某處開始褪去,劃破黑夜與寂靜,天即將亮了。
會有另一個人,再次渡過雅博河,傾聽河水潺潺流過。此人看來無比平靜,心情卻很緊張,一切若只是夢該怎麼辦?他看似憂鬱,卻意志堅定;他必須戰鬥,必須殺人,然後死去。
但他已不再孤獨。

第六課 課程大綱

第六課 課程大綱
-亞伯拉罕的故事

一、亞伯蘭蒙召出去 12:1-9
1.命令應許亞伯蘭 12:1-3(蒙召)
2.漂泊迦南築祭壇 12:1-3(順服)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二、亞伯蘭南下埃及 12:10-20(權宜)
1.飢荒恐懼與謊言 12:10-17(軟弱)
2.法老責備亞伯蘭 12:18-20(保守)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三、亞伯蘭回迦南地 13:1-18
1.亞伯蘭羅得拆夥 13:1-13(豪爽)
2.應許土地與後裔 13:14-18(縱橫)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四、東方諸王的入侵 14:1-24
1.四王亞王大爭戰 14:1-12(橫禍)
2.亞伯蘭義救羅得 14:13-16(勝利)
3.麥基洗德的祝福 14:17-24(奉獻)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五、上帝亞伯蘭立約 15:1-21(雅咸卷)
1.應許得子與土地 15:1-7(稱義)
2.賜地立約的儀式 15:8-12,17-18(祭品)
3.預言後裔居埃及 15:13-16,19-21(黑暗)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六、夏甲生以實馬利 16:1-16
1.夏甲懷孕受苦待 16:1-6(嫉妒)
2.夏甲逃亡蒙應許 16:7-16(垂聽)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七、上帝亞伯蘭立約 17:1-27(祭司卷)
1.應許作多國的父 17:1-8(改名)
2.立約標記為割禮 17:9-14(標記)
3.應許撒冷生以撒 17:15:21(後裔)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八、亞伯拉罕的代禱 18:1-33
1.三男造訪傳信息 17:1-15
A. 亞伯拉罕迎三客 17:1-8(慷慨)
B.兩次傳撒拉生 17:9-15(嘻笑)
2.亞伯拉罕所多瑪 18:16 b-33
A.二城罪大又惡極 18:16-21(警告).
B.亞伯拉罕的代禱 18:22-33(帶求)
*心理/社會/神學意義:

亞伯拉罕–信心的先鋒

「我誠懇地向你介紹一個信心偉人的故事。他因着信,蒙召離開迦勒底的吾,創立一個國家。他因着信,讓神策劃他生命的全部旅程,信賴神必定步步的引領他。他發覺甚至他的錯誤也可以被神使用 — 只要他肯悔改,把那些錯誤交在萬能之神的手中,祂便能把醜惡改為美善。亞伯拉罕因着信,離鄉背井,拋棄所有,沒有料到神卻加倍的賞賜他,建力了一個神選民的國度。藉著他,產生了聖經;藉著他,基督降生了;藉著他,我們也得着了救恩。」— 貝其示(E.M. Blaiklock)

被神所揀選,作為一國的開基祖,而萬國又因這一國蒙福,這樣的人不可能是一個平常的人。一個被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一致公認,異口同聲推崇的人物,必然是一個不尋常的人物。那為信心之父的知民人物,對神從不加以疑問的最高模範,必然曾受過不平常的訓練。
亞伯拉罕在靈命訓練過程中的種種試驗,似乎是艱難的,嚴厲的。因此,也便產生了那偉大的,有福的結果。神救贖的全部計劃,都孤注在他一個人身上,看他是不是願意因信心和順服而成為神救贖這罪惡世界的橋樑。神在亞伯拉罕身上看見了這樣一個人。神以無限的忍耐和愛護,修削祂的工具,訓練祂的工具,直至他在屬靈的經驗上登峰造極,以致贏得「神的朋友」的尊銜。他在神對世界的計劃上擔任了一個極重要的角色,以致他生命中的功課在新約中佔了第三位。他的名字出現在新約聖經中不下七十四次。

文化背景
在研究任何知名人士的生平時,他們都會從他的文化背景上得着不少亮光:
二十世紀初葉,人們很容易會推想亞伯拉罕在年青時,是生活在一個落後地區裡,想到一個較文明的地方去冒險求發展。如今我們曉得情形恰好與此相反。他的出生地迦勒底的吾珥,乃是當時貿易的中心,有如今日的倫敦或紐約一樣。它是一個繁忙的商業中心,高度地享受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的佳果。當時,無論在藝術、醫藥及司法方面,都遠勝於世界其他任何地方,最近發現的一塊泥版,顯示出當時吾珥的數學家已從事尋求三角學上一個難題的解答,這難題今天仍引起牛津和劍橋數學界的興趣。從文化的觀點看來,亞伯拉罕大有機會與外來的人交接。神的旨意把他安排在一個最能使他得着世界見識的地點上。神常常小心地為祂的工具揀選適當的環境。
然而,吾珥是崇拜偶像和邪惡宗教的中心;而且,像所有類似的地方,充滿了殘忍和腐敗。亞伯拉罕完全不認識真神,他敬拜他祖宗所事奉的神明,直到真神親自向他啟示。從這塊舒適而文明的土地上,亞伯拉罕蒙召踏上迷茫的征途,與神同行。

呼召
每一部屬靈的傳記都是從神的呼召開始,這是神自主地選擇與人交通的方式。神用一種方法對亞伯拉罕說話,我們不知道這種方法是什麼,但對亞伯拉罕是十分清楚的。聖經的紀錄沒有說明亞伯拉罕如何在這盛行拜偶像的地方得以認識又真又活的神,但他知道神曾向他說話,呼召他要畢生與他昔日的生活脫離。「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十二1)。「榮耀的神向他顯現」(徒七2)。神為了完成祂賜福人類的目的,曾計劃要選召一國,保留他們對祂的信心;這國必須從一人而出,這人便是亞伯拉罕。今天我們得享福音福份的人,都因他曾忠於那召他的主而歡欣。
神對人的呼召並不是勉強性的,祂讓人有自由拒絕,或絕對順從,或作有保留的順從。亞伯拉罕選擇了後者。但在以後的年日裡,神訓練他,彫琢他,直到完全順服,毫不至疑的地步。
神當年對亞伯拉罕的呼召,與神對我們今日傳福音的呼召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消極方面,亞伯拉罕被召離開他的家鄉、財產和親屬,完全放下他屬世的野心(創十二1,十三5-6,十四12-14 17-24)。神要他捨去他天然的情感,為要實現神的目的(創二十一1-11 22)。然而,積極方面,他蒙召到達一個使人敬畏、享有特權的地位。只有從今天有利的角度觀察,我們才能看見神為他的生命安排了令人難於置信的過程。亞伯拉罕自己根本完全沒有料想到,他對神加在他身上的訓練所作的反應,竟會改變未來歷史的進程。然而,事實確是如此。他被稱為一個大國之父,承接大的福份,承受一個嘉名,又是使世上萬族得福的媒介(創十二2—3)。
南加羅來納州哥倫比亞聖經學院的課室內,有一個青年女子與其他同學讀著同樣的書,做著同樣的事。如果那時有人告訴她,神要揀選她做一個特別的工具,將福音的真理傳給世界各地各族,操二千五百多種方言的人,她的反應也會完全像亞伯拉罕的妻子一樣,不信地發笑,因為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她只懂得兩三種方言。然而,神的計劃就是那樣臨到呂喜樂(Joy Ridderhof)的身上。因她所看見的遠景,她的信心和奉獻,救恩的真理竟藉著福音廣播公司的錄音片,到達說二千五百多種方言的各民族耳中。沒有人可以低估一個完全擺在神手中的人所能作成的事。

服從
「亞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來十一8)。亞伯拉罕靈程的發展是按部就班的,他的生命是逐漸進深,逐漸豐盛的。班豪士(D. G. Barnhouse)博士說,如果我們想用一個圖表來指示亞伯拉罕靈性生命的進程,最好莫過於用記錄我們生活費用的曲線來表示。這條線最先急遽直上,後來有一小段的平線或下降,然後再上升一些。不過,一般來說,都有上升的趨勢。以亞伯拉罕的情形來說,那些急遽直上的線條,都是神向他顯示,賜他新名以後的結果。
順從神的呼召是他相信神的表示。他對神的正直和可靠毫無疑問。神呼召他,他便順從,沒有猶豫,也不加辯論。如此便開始了他那無可匹敵的信心的旅程。他的信心是絕對的:「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信心是看不見前路的,如果看見了,那便不是信心。真正的信心是在密封下的命令下旅行也能感到滿足。
對於亞伯拉罕,順從神的命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再是一個年青人,大概已過了七十歲。神的呼召並不僅僅臨到年青人。一個人在血氣方剛,冒險進取的年日,對於家庭親足的聯繫比較放的開。但到了中年以後,舒適的生活與安全感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那時再要他離鄉背井拋棄親族便不是那麼容易了。可是,在亞伯拉罕方面,如果沒有這初步的順從,神為世界所預備的祝福便可能不會按照原來的計劃完成了。
他初步的順從引到信心和蒙福的旅程,我們有時會忘記,神所許願的引領,只是我們所需踏上的下一步,到那時,可能需要更大的信心繼續前行。我們必須勇敢地相信神,讓祂負責一切後果。有時如果我們回想一下前一次我們實實在在以信心依靠神,順從神,似乎是冒險性的經歷,也許對我們的靈性生命有不少的幫助。
前無蹤,後無影,這是信心的腳步;雖似跌進空陷處,原有磐石在托住。

失敗
這位信心的偉人也是一個常走失敗的人,離完全的地步甚遠。他品性中的瑕疵不是可以寬恕也不是可以模仿的,但對於一個深知自己有弱點而渴望事奉神服事人的人卻富有鼓勵性。亞伯拉罕的失敗使我們知道神願意使用普通有過錯的男女。亞伯拉罕的生活曾一再被不名譽的跌倒所污損。他的信心也時也沾染上懷疑。聖經中許多其他人物所富有的優點在他生命中都找不到。寶貝的確是有的,不過是在瓦器裡。
他所以能為神使用,是因這些過錯是他生命中偶然的失敗,而不是他生命中的基本因素。如果他偶然離開信心的道路,神將他拉回時,他常常都立刻順從。一件頗值得注意的事是;他的主要軟弱便是成為他日後最堅強的一點,即他的信心。當我們感到他生命中的污點而欲加以批判時,我們也應該想到當時的道德標準,同時也應想想我們自己,雖比亞伯拉罕享有更大的多的特權,仍然會辜負我們的主。
亞伯拉罕第一次的失敗是因意外的苦難而來。通常,人們總會認為神會因他的信靠和順服賞賜他物質上的興盛。不料,亞伯拉罕向南旅行尚不多遠,「那地便遭遇饑荒」(創十二10)。在這新的危難中,他的信心動搖了。「亞伯蘭就下埃及去,要在那裡暫居」—埃及,是撒旦的營寨;據聖經的記載,他們的神是鬼魔。埃及並不是神指示他要去的地方。他因離開信心的道路,使他遭受極端的愁苦。背叛常常都會帶來煩擾。終於亞伯拉罕學習了一個功課,他重新回到神的道路上,也重心得著神賜福,回到他起先築壇的地方崇拜神(創十三1,4)。
由於懼怕埃及王貪戀他美麗得妻子,亞伯拉罕決定用詭詐來保全自己,便對他妻子說:「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創十二13)
。如此,神的朋友因膽怯而傾向詭詐,甚至願意犧牲他妻子的貞潔來保全自己的性命。不錯,這個謊話有一半的真理,撒拉是他同父異母的妹子,可是,她也是他的妻子。亞伯拉罕這樣做法,不僅它本身是卑鄙的,而且會造成別人犯罪的機會,以致使神的名受羞辱(創十二18)。只有神的干預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亞伯拉罕離開了埃及,可惜不是光光榮榮地走。
亞伯拉罕第二個失敗是由於他親族的聯繫。神對他的呼召是三重的;離開他的家鄉—他順從了。離開他的親族—他部份的遵從了。離開他父親的家—他沒有聽從。顯然,他沒有足夠的勇氣與過去作絕對的脫離。在這一點上,許多要跟從神的東方人士辦不到,都會半途而廢,因為他們親族間的關係是很深厚的。如果要他們放棄親族,代價未免太大了。
亞伯拉罕順從神的呼召是值的贊許的,可是,他的順從仍然是有保留。他最初的信心是試驗性質的,他只是有限度地與神同行,他的父親他拉和他的姪兒羅得都與他同行。當他們到達哈蘭時,他拉已厭倦這種冒險性的旅行,他們的旅行隊便停留在那裡。由於亞伯拉罕的順從不夠完全,他信心的旅程便受了攔阻,直到他拉死了以後。歷史的川流曾因一個老年人的偏見和一個年輕人的膽怯在哈蘭阻塞了一個時期。亞伯拉罕必須捨棄他親族和環境的束縛。因為這些東西會阻礙他信心的長進和發展。
從這件事實看來,我們曉得神子民的難題並不一定繫於罪惡昭彰的事情上。這裡所提及的一點不過是亞伯拉罕想享受與他親人在一起的天然欲望。可是,這慾望違反了神向他顯示的旨意。他的親屬並沒有與他一樣蒙主的呼召,因此不能同情他那有如瘋狂的旅行。這樣便阻止了他的進程。他的經驗與我們今日許多人的經驗相似。在傳福音的事工上,許多時候,至親的人士可能沒有看見宣教事工的需要,也完全不明白蒙召的意義,所以,他們經常會在宣教士的路程上放下一些障礙物。主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太十36)。
亞伯拉罕第三次的失敗是起於卑怯的心理。他重蹈在埃及失敗的覆轍。「我以為這地方的人總不懼怕神,必為我妻子的緣故殺我」(創二十11)。是他想減輕罪咎的藉口。再次地,他傾向於虛謊詭詐。為了保全自己,不惜犧牲妻子的名譽與地位。如果我們不是熟悉自己內心的詭詐,便很容易會認為亞伯拉罕上一次在埃及的經驗,應該使他學習了畢生難忘的一課。但事實並不如此。經驗告訴我們;以前犯過的罪並不會銷聲匿跡,永不再來。年青時所犯的罪,往往會更狡黠地在中年時在出現。
亞伯拉罕這次的失敗不但牽涉他的妻子,而且會使基拉耳王遭遇性命的危險(創二十7)。神再一次向他施憐憫。亞伯拉罕因此知道神是容忍的神。
亞伯拉罕最後的失敗是由於神遲遲未兌現祂要給他一個兒子的應許。亞伯拉罕所有的希望都繫在那蒙應許的孩子身上。這孩子不僅能滿足亞伯拉罕要有後裔的慾望,也是神實現祂向他啟示的目的之明證。這些年日腳步滯重地遲遲度過,一切天然的希望也消失了,依舊看不見神在這件事上的應驗。由於撒拉的聳動,他決定自己來幹,收使女夏甲為妾,生了一個以實馬利(創二十7)。神的動作對他而言未免太遲緩了,所以,他勉強神實現祂的應許。用我們自己的手來辦事常常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我們想用屬情慾的方法來實現屬靈的目的。神有祂自己的時候,祂有祂的計劃和主張。亞伯拉罕必須熟習等候神的艱難功課。
當我們想到亞伯拉罕缺乏信心這件事是發生在神緘默了十五年以後時,我們對他這種行動更不致加以太嚴厲的判斷。令我們感到安慰的是:神對人的判斷,並不是以他零星的失敗事件,而是看他整個的為人如何。一般說來,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總是真實的。神因祂的恩惠和憐憫,赦免了他的失敗和罪過,恢復他的特權,重新申訴祂的應許,而且應許給他更大的福氣。永活的神何等奇妙,何等仁慈﹗

試驗
每一個神的僕人的生命都是一連串不斷的試驗。不管我們是否察覺的到,我們都是在滿佈著里程碑的道路上前行。我們對這些試驗的反應如何,便決定我們在神國裡的地位如何。一個人遭遇嚴厲的試驗並不是神不喜悅他的表示,事實恰好相反。唯獨那含有貴重金屬的礦物才需要在匠人的手中受多方的鎚鍊。神既然應許不叫祂的孩子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林前十13),那麼,神若加給某個人嚴重的試驗,正表示祂對那人特別信任。不過,神對每個人試驗的性質有所不同:亞伯拉罕生命中所遭遇的試驗是由淺進深,由弱加強的。約伯的情形卻不是這樣,他所遭遇的試驗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它們像波浪般洶湧而來,像晴天霹靂,使他無從思考,招架不來。
上面已經提過,亞伯拉罕必需面對離棄親屬的試驗。俗話說:「外人不如骨肉。」但神的僕人必須去除屬地的依靠。他必須與羅得拆夥。他的順從必須是絕對的,而不是局部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神奇妙地為他安排,使他與羅得的分離不致影響他們個人的關係(創十三7,8)。祂幫助祂的僕人容易重新踏上完全順服的征途,神的朋友必須放棄那些在信仰上不能同負一軛的朋友。神曾經緘默一個時期,但當亞伯拉罕與羅得分離之後,神再次對他說話(創十三14,15)。完全的順服重新展開了團契的門戶。那個分離的地點,也是亞伯拉罕得着更廣視域的地點:「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其次是屬世財寶的試驗。亞伯拉罕已是一個很豐富的人,而且他的產業正繼續不斷地增加(創十三5,6)。身為長輩,他有權為自己選擇最肥沃的土地,而把高原的不毛之地劃分給他的姪兒羅得。亞伯拉罕勝利地通過了這一關。他情願放棄他的權利,讓那不孝的姪兒作優先的選擇,而讓神為他自己安排產業。結果,羅得選擇了灌溉便利的約但平原。亞伯拉罕呢?由於他選擇了荒蕪瘦瘠的山地,他能更好好地服事神。在這件事情上,他學習了將屬血氣的變為屬靈的秘訣。
接著,他又面對屬世權力的試驗。許多通過屬世財富試驗的人,在屬世權力的試驗上卻跌倒了。創世紀第十四章記載了四王與五王爭戰的事蹟。四王之中的基大老瑪曾有當世拿破崙之稱,是一個兇悍的、成功的戰士。這次的戰爭並不是民族之間的小磨擦,而是聲勢相當浩大的一場劇戰。在這場戰爭中,定居在所多瑪的羅得和他的家屬,也與平原諸城的居民一同被擄去。當惡訊傳到亞伯拉罕耳中時,這位大有信心的人便集合了他三百一十八個家族出征,去追趕旗開得勝的凱旋軍。在一夜的勇戰中,他們殺敗了那些沒有提防的勝利者,人口財物全部被亞伯拉罕奪了回來。
一個絕無僅有的,滿足權力和慾望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征服了四個王,其中一個還是鼎鼎有名的基大老瑪﹗神曾應許要使他成為一個大國,難道這不是應許得實現的開端嗎?這是一個何等名正言順獲得財富和權力的機會呵﹗依照古時戰爭的條例,亞伯拉罕可以將他所俘虜來的一切人口和財富據為己有。然而,這位大有信心的人沒有歸功自己,因此他明白這次的勝利完全是出於神。他毅然地放棄聲望和財富。他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十四22,23)。
亞伯拉罕這種揚棄屬世的聲望,歸向天地之主的舉動,立刻得著神要賜他兒子的應許:「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像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你本身所生的,纔成為你的後嗣」(創十五1,4)。
然而,另一個重要的試驗又臨到他。這試驗是關于他為父之情。他現在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他不信的結果,另一個是他信心成熟以後的結果。
在以實瑪利的身上,他因缺乏信心,付出的相當浩大的代價。當以實瑪利還在母腹中的時候,亞伯拉罕的家中便有了不和睦的現象:夏甲輕看她毫無所出的主母(創十六4)。及至兩個孩子出世以後,彼此又不相容。以實瑪利可能經常戲笑以撒(創二十一9)。神並不除去亞伯拉罕因不順服而來的自然結果。神再次呼召他要與親屬分離。這一次是要他離開以實瑪利。「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創二十一11)。
神曾應許有一個大國要從以實瑪利而出。一件十分清楚的事實是:藉著亞伯拉罕的信心,神的福氣臨到萬邦,因為基督耶穌由他而出。但因着他的不信,回教—基督並教會的勁敵—的鞭笞便來到世界。
神應許要賜他一個兒子,實在使亞伯拉罕面臨「不可能」的試驗。因為他與撒拉都已年紀老邁,他們都知道在生理上不再可能有孩子。然而,這件事使他的信心更顯明: 「他將近百歲的時候,雖然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經斷絕,他的信心仍然不弱,並且仰望神的應許,總沒有因不信,心裡起疑惑;反倒因信,心裡得堅固,將榮耀歸給神。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所以這就算為他的義」(羅四19-22)。
亞伯拉罕信心的成長和發展是藉著操練而來的。他的信心是史無前例的。現實的一切都使他不可能相信,然而,他竟相信了。

勝利
亞伯拉罕靈程發展的高峰是豎立在神吩咐他把以撒獻為燔祭的事實上。在我們看來,這件事產生了嚴重道德上的難題。可是,在亞伯拉罕那個時候,情形並不相同。父親對兒子的生死操有絕對的權力。將人當作祭牲也是十分普通的事。這個命令並不會危害亞伯拉罕的道德感,或使他受驚。從另一個角度看來,神採取這種方法,最足以顯示出人們用自己肉身的產刺來贖靈魂的罪過是何等荒謬無用的事。同時,這也是神用來預表祂愛子將獻上為祭的最好方法。
亞伯拉罕所面對的難題是靈性上的,而不是道德上的。神不是應許他的子孫要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嗎?如今,祂竟吩咐他將他的獨子以撒獻為燔祭。如果他順從神把應許之子殺了,神如何交待祂的應許呢?他將如何為神的品德辯解呢?過去,他曾面對類似的靈性上的難題,他在苦惱的精神中曾呼叫說: 「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創十八25)。
將以撒獻為燔祭的命令再次牽涉到順服的試驗。沒有一樣屬靈的功課是一勞永逸的。它必須反覆溫習。可是,這位學生如今已爐火純青,完全掌握了他的功課。他沒有與神爭辯。他沒有請求延長時間。當神叫他與以實瑪利分離時,他大清早便起來,把握著第一個順服神的機會。當神吩咐他將以撒獻上時,同樣地,他一早便起來行動(創二十二3)。這種順服是毫無保留的順服。
這件事也是信心的試驗。雖然他的信心沒有什麼看得見的東西作根據,他對神的愛心和權能毫無疑問。由於他卓絕的信心,當他明知他是去將兒子獻為燔祭時,他還叮嚀他的僕人們在山腳下等他和他的兒子回來(創二十二5)。如此大的信心是那裡來的呢?希伯來書信為我們預備了答案: 「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來十一19)。雖然他從來沒有聽過死人復活的事,他的信心卻是那麼充沛,那麼安祥。他相信神為了要保全他的兒子,為了要實現祂的應許,祂能施行前所未聞的神蹟奇事。
然而,最高的試驗是愛心的試驗。人與神之間最重要的問題是:誰居首位?在亞伯拉罕的心中是神還是以撒佔比較重要的地位呢?神要求他交出他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神要他撕破他的心,粉碎他的希望。有什麼比這更辛辣的試驗嗎?他如何能手刃他那年青英俊的兒子呢?我們不難想像他在黑暗和痛苦中煎熬的時刻。然而,在晨光出現以前,他已經獲得了勝利。他決意順服神,而讓神負責後果。
將你的以撒捆上祭壇,用大小繩索把他繫纏;兄弟阿,不要再遲疑蹣跚,難道你還信不過你的主嗎?是祂晝夜在保守看護,引領你經過陰翳處,他會使以撒從死裡復生 — 為何不讓祂為你施行奇事?
當然,神並不要以撒,祂所要的是亞伯拉罕;神並不要以撒死,祂乃是要那在亞伯拉罕心中佔據神的愛的東西死。這一次,神並不要他付上順服的高價;祂為他預備了燔祭的羊羔。
當亞伯拉罕完成了最高的試驗以後,神的聲音再一次地劃破了寂靜: 「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二十二12)。
完全的順服帶來更大的祝福: 「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二十二16-18)。
亞伯拉罕畢業了,他試驗的階段完成了。神所揀選的工具如今已完全準備妥當,可以隨時待發,被祂使用。他的文憑上寫著這樣的名銜: 「亞伯拉罕神的朋友,信心之父。」
神藉著被揀選的國度要賜福萬邦目的已初步地獲得完成。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婚前性愛的十個真相.

壹 *婚前性愛的十個真相

科學已建立了有關婚前性愛可能帶給你婚姻影響的九個事實。
一、婚前性愛導致情感破裂
婚前貞潔的伴侶,比有婚前性經驗的人婚姻更穩固。所以女人若為了不想失去男人而付出她的性愛時,反而失去她的愛人;假如她拒絕他,似乎更能獲得他。
二、很多男人有處女情節
有些人儘管地在壓低處女人口比率地在壓低處女人口比率,然而,當結婚來臨時他們卻不要那些與其他男人發生過關係的女孩。他們奇怪的論調:「跟你所要結婚的女孩發生婚前性關係,我無所謂;但跟我的女人有性關係那可不成。」
在金賽博士研究報告中顯示,在二十五歲以下的大專程度男性中,約有半數盼望和處女結婚,至少希望沒有和其他男人有過性關係的女人。男人在暗地裏還是持這樣的觀點。
三、婚前性愛愈豐富,婚姻反而愈不美滿
一般而言,保持貞潔直到結婚,妳婚姻生活成功機會愈大,同時,婚前的性愛經驗愈多,婚姻失敗的機會愈多。
四、婚前性愛經驗愈豐富,離婚的危機愈大
一對伴侶生活不愉快、不美滿會更導致離婚;婚前性愛經驗愈豐富的個體,離婚的機會越大。
五、有過婚前性愛者更易發生外遇習慣
特別對女人來說更是如此。金賽博士的報告顯示在婚前有過性愛經驗的女人,婚後劈腿是婚前貞潔者的兩倍。也就是說,婚前性經驗愈多的他或她,婚後發生婚外性行為的比率越高。
很少有妻子會容忍,更少有丈夫會容忍,能贊同的更是少之又少-配偶的婚外性行為。但即使事情未演變到離婚,外遇在配偶之間仍會留下很深的烙痕。
六、婚外的性愛導致選擇愚蠢婚姻
如我們所瞭解的,性愛使你盲目,自認找到了真愛,但兩人只是性愛,而與不適合的對象結婚。假如你能保持貞潔,只到你能冷靜、理智地確定它是真愛,就能避免悲劇式的錯誤。一旦建立了非常穩固的婚姻關係,性愛就成了一個美好而奇妙的恩賜。
七、有性愛經驗者,和伴侶在婚後較快地達到性的快樂,但他們在婚姻中,性生活較難有滿足的喜樂。
這是因為,他們在性愛的調適上能夠很快,但是整體生活的調適上,要比婚前貞潔者更難成長。
學習有好的性愛,等於是種生理上和心靈上的訓練,猶如學習彈鋼琴、騎腳踏車,你不能期待自己一坐在鍵盤前,即使能彈出莫札特的奏鳴曲;也不能期待跳上自行車,即可在馬路上行駛。起初你一定會有些錯誤,但是你越勤練越會進步,獲得也越多。婚前貞潔的新手上路雖笨拙,但彼此珍惜、體恤、摸索、調適、有更大的成長空間,一旦嚐到滋味,其性生活比婚前有性經驗者更滿足。
人類性愛的特性,節奏每人皆不同,婚前有性愛者越與配偶比較,也妨礙兩人之間的調適及成長。而任何婚前貞潔、婚後對配偶開放者,唯獨彼此分享、彼此相愛,都能追求滿足的性生活。
八、婚前的性愛只停留在生理的層面,它很少能達到深刻意義及真正滿足的邊緣。畢竟,任何老狗或豬都能表演純性愛。純生理上的性愛感官,度人類來說是不能概括一切的,它本身不是我們最有價值的好事。
無論一個生理上的性愛經驗有多麼熟練,且富於多樣性、刺激性,它仍不能夠與整全的性比較。整全的性牽涉到個人性格的總和,正如他們的身體一樣,夫妻彼此分享他們的思想、感情、喜樂憂愁、重擔、希望,社會關係及精神本身投入,兩人真正變成一體了。
九、在約會貞潔的伴侶,一旦訂了婚,他們的性行為似乎變得很頻繁。他們自圓其說地說:「反正我們就要結婚了!我們已向社會公開了,即使我們尚未在證書上簽字。假如我們能被免被人發現且又避免懷孕,為什麼還要等呢?」
表面上看來,他們的論調似乎可令人信服了。但假如分手了,怎麼辦?假如懷了孕,怎麼辦?假如關係破裂了,怎麼辦?在美國,每三對訂了婚的伴侶之中就有一對破裂,同時婚前的性愛本身即是破裂因素之一。
十、不健全的婚前性愛習性,會影響及破壞婚後的性生活。
很可悲地,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金賽博士的研究中,發現一半以上的美國太太們不願意,也不能夠與她的丈夫充分地、自由字在地分享性愛的樂趣,她們有罪惡感及恐懼感,她們不是憂鬱就是壓抑自己。
我認為婚前的性愛會破壞婚後性生活,可稱之為「性的垂涎作用」。我們都知道有關有名的巴夫洛夫(Ravlov)和他的狗的實驗:當提示食物時,狗會垂涎-牠的口部會流口水。每當提示食物時,巴夫洛夫就搖鈴。不久,這隻狗就被訓練每聽到鈴聲就垂涎,甚至沒有看到食物也一樣。
婚前性愛也是如此。婚後的性阻礙,有很多類似的過程。這就是「性愛垂涎」如何發生作用了。
自從婚前的性愛被視為是社會及宗教的禁忌,被禁止的性行為常使人產生某種程度的罪惡感,因他們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應該的。他們失去自尊心,因他們的行為不在自己的理想上。同時,他們害怕兩件事:怕性交時被當場捉住及怕懷孕。
所以假如你捲入婚前性愛的型態,可能發生什麼呢?無論你們是否訂了婚,每當你們進行性交時,就會產生「垂涎作用」-罪惡感、恐懼感及失去自尊。這種作用一再地發生。你一有性愛,即感到罪惡、恐懼、後悔。沒多久,所有這些否定的感覺連接到性行為本身;正如狗把鈴聲連結到食物上,你會把不健康的感覺聯繫在性行為上。
現在假如你結婚了。一旦結婚,你在做愛時就不再有,也不需要恐懼、罪惡、後悔的感覺了。一旦建立了法定的夫妻關係,你持有社會上的執照,你可以在蜜月中完全放鬆,毫無抑制地投入你配偶的懷抱裏,對嗎?你將褪去所有恐懼、罪惡、害羞的皮,正如蛇在冬眠後脫皮一樣,是嗎?
大錯啊!你在婚前培養出連接著罪惡、恐懼、害羞感覺的程度,在你婚後會留下同程度的感覺。
就如狗的食物,即使反應的因素除去了,每當要做愛時鈴聲響,罪惡感、恐懼感都會回來阻礙你們。為了使你們自己能恢復正常虛耗時幾乎要數年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你們的性生活充實及自由自在。
婚前的「性愛垂涎」過程,在稍後的婚外性愛-可能要負一部分責任。放任的「禁果」帶來特別的歡樂和刺激,偷來的西瓜總比買來的更美味。
婚前性愛是被禁止的,它是禁果-它可能帶來特有的歡樂和刺激。
婚後,性愛不再是被禁止的。習慣於禁果的刺激的人可能發現婚後的性生活乏味。這種誘惑可能使配偶試著在婚姻的約束外尋找更多的刺激-另一種禁果嗎?
這張贊成和反對婚前性行為討論的完整表格,是十五年來累積一群大學生及一群高中生的資料完成的,清單的目的是要幫助你決定婚前性行為的意義,所以要自己判斷並作答。試試看你的感情商數,記住,要忠實地,毫無矛盾地做!







貳、贊成及反對婚前性行為爭論的對照表
A.贊成者:依你的判斷,表示每一項贊成婚前性行為為健康與不健康的層次。

很健康 尚健康 無意見 不很健康 很不健康
□ □ □ □ □

□ □ □ □ □ 1.人類愛情至高無上的表現。
□ □ □ □ □ 2.是自然的性表現。
□ □ □ □ □ 3.避免由愛撫而引起的破裂。
□ □ □ □ □ 4.學生沒有能力結婚,所以如此。
□ □ □ □ □ 5.成熟的行為。
□ □ □ □ □ 6.抗拒父母的方法。
□ □ □ □ □ 7.反抗社會的叛逆方式。
□ □ □ □ □ 8.避免婚姻的責任。
□ □ □ □ □ 9.求偶的一種方式。
□ □ □ □ □ 10.帶來快樂、歡樂、成就感。
□ □ □ □ □ 11.社會的接受性越來越大。
□ □ □ □ □ 12.是現代文化下所允許的。
□ □ □ □ □ 13.滿足好奇心。
□ □ □ □ □ 14.可考察肉體的相容性。
□ □ □ □ □ 15.可考察新裡的相容性。
□ □ □ □ □ 16.填滿空虛與寂寞的方法。
□ □ □ □ □ 17.為什麼要等下去:我兩沒有明天。
□ □ □ □ □ 18.是只要不分手(離婚)可以接受的。
□ □ □ □ □ 19.逃避現實的工具。
□ □ □ □ □ 20.大家都這樣做。
□ □ □ □ □ 21.怕失去對方。
□ □ □ □ □ 22.真愛的表現。
□ □ □ □ □ 23.已訂婚而且要結婚了當然可以。
□ □ □ □ □ 24.已決定要結婚了當然可以。
□ □ □ □ □ 25.能較快調整婚後的性生活。

合計:
__ __ __ __ __
B.反對者:依你的判斷,表示每一項反對婚前性行為健康與不健康的層次。

很健康 尚健康 無意見 不很健康 很不健康
□ □ □ □ □

□ □ □ □ □ 1.懷孕的恐懼和危險。
□ □ □ □ □ 2.性病的危險。
□ □ □ □ □ 3.引起罪惡感。
□ □ □ □ □ 4.帶來社會的反對、壓力、處罰。
□ □ □ □ □ 5.有離婚(被拋棄)的恐懼。
□ □ □ □ □ 6.違背宗教信仰。
□ □ □ □ □ 7.烙印在未婚媽媽和小孩上。
□ □ □ □ □ 8.未婚懷孕會是大問提。
□ □ □ □ □ 9.會被迫結婚。
□ □ □ □ □ 10.騷擾正常生活的範疇。
□ □ □ □ □ 11.威脅到家庭制度。
□ □ □ □ □ 12.延續不健康的關係(迷戀)
□ □ □ □ □ 13.導致心理衝突。
□ □ □ □ □ 14.恐懼感、罪惡感、失落感。
□ □ □ □ □ 15.侵犯貞節觀念。
□ □ □ □ □ 16.不願傷害對方。
□ □ □ □ □ 17.有早產(墮胎)的危險及不道德。
□ □ □ □ □ 18.導致犯罪及賣春。
□ □ □ □ □ 19.導致昏前就破裂。
□ □ □ □ □ 20.破壞信任度。
□ □ □ □ □ 21.恐懼與罪惡感影響到婚後。
□ □ □ □ □ 22.損傷婚後性生活的美感。
□ □ □ □ □ 23.性交的挫敗感十居八九。
□ □ □ □ □ 24.懷孕會毀掉關係。
□ □ □ □ □ 25.遺棄婚前子女。
□ □ □ □ □ 26.導致婚外情。
□ □ □ □ □ 27.貶抑彼此自尊。
□ □ □ □ □ 28.剝削神聖的信任。
□ □ □ □ □ 29.許多人不願跟與別人有性關係的人結婚。
□ □ □ □ □ 30.只要性愛的快樂而不負責任。
□ □ □ □ □ 31.自私地利用對方。
□ □ □ □ □ 32.獲幸福婚姻較少。
□ □ □ □ □ 33.較容易離婚。
□ □ □ □ □ 34.婚後性生活較少幸福。
合計:
__ __ __ __ __

















參、以十四個線索分辨迷戀和真愛
線索
特色
問題
迷戀
真愛
1.主要的吸引力是什麼?
人的「身體器官」,身體
整全的人格、個性、品德、氣質、言談…
2.有幾樣要素吸引你?
很少,雖然某一點很強烈
很多或大部分
3.它是怎樣開始的?
很快(幾小時或幾天內)
緩慢的(幾個月或幾年)
4.你們興趣是否一致?
興趣不同,標準差距亦大
有一致性,能預測它的動向
5.它如何影響你的個性?
沒有秩序,具毀壞性,使你行為怪異,不像你自己
有秩序,具建設性,使你變成更好、更開朗
6.它是何時、如何結束的?
很快-除非有熟練而滿足的性愛
慢慢地,費很長的時間
7.如何彼此觀察?
你住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你看對方無缺點,把他理想化
你和對方添加新關係,你變得更實際,而能包容對方的缺點
8.別人對你們的看法如何?
很少人甚至沒有人贊同這個關係
大部分人贊同你們的關係,和對方親友也相處的很好
9.長期分開有什麼影響?
減少往來,甚至無法維持關係
關係持續,可能還會繼續成長
10.爭論有何影響?
越來越頻繁、嚴重,而會被破壞關係
越來越少越不嚴重
11.你怎麼看你們的關係?
常用「我╱我的、他╱他的、她╱她的」等字眼,很少有彼此一體的
常用「我們╱我們的」的字眼,認為兩人是一聯合體
12.你自不自私?
感受自私的、限制性的,總以「這個對我有什麼用?」為出發點
不自私,放鬆對方,對伴侶關心如同對自己
13.你的整體態度如何?
採「取得」的態度。利用對方
採「施予」的態度彼此分享,為伴侶的需求而奉獻
14.你嫉妒嗎?
越來越頻繁、嚴重
越來越少、越不嚴重
15.線索大綜合
小孩的玩意兒,不成熟的愛
真實的、真愛

線索結語:徜徉在真愛裡,你愛他而想要使他快樂-即使你可能無法分享他的快樂;也同樣的期盼他會快樂。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第四課 原罪-創世紀第3章

第四課 原罪-創世紀第3章

一、文學考查
1.創3與創2一樣,都是雅威典作品,依據3:20屬於乙故事,與甲故事相比,創3:1~24人在伊甸園外,離上主很遠。
1st 幕(3:1~7):試探與失足-原罪的真義
A.樂園背景:伊甸園一人做抉擇的地方(創2:8,9,16,17)
B.人受試探:蛇與女人的對話(創3:1-5)-「你們如上帝一樣知道善惡」。
C.背叛行動:吃禁果(創3:6-7)
2nd 幕(3:8~13):上主的審訊和判決(干預),人的回應-罪的本質
A.擬人手法:散步同行(創3:8~9)
B.人的躲藏:恐懼退縮(創3:10)
C.審訊認罪:推諉逃避(創3:11-13)
3rd 幕(3:14~19):6項溯源故事(蛇、女人、男人)-罪惡的有限性(象徵性的神學意義)
A.蛇的溯源故事:用肚爬行/吃土/與人爭戰(3個)
B.女人的溯源故事:生產痛苦/親密痛苦(2個)
C.男人的溯源故事:工作痛苦
4th 幕(3:20-24):上主公義的彰顯,人被趕出樂園-罪的後果(人類團体在上帝之外)
A.亞當給妻子取名夏娃(眾生之母)創3:20vs創2:23(可見是獨立故事)
B.上主賜皮衣遮羞(3:21)
C.逐出樂園(3:22-24)
*每個故事分成4幕劇呈現,以第4幕為最高潮(壓軸戲)
2.這是古典東方的寓言故事,以戲劇及圖畫的方式,寫出的溯源故事體,把人類內心的掙扎(以人與蛇、人與上主的對話呈現),象徵人類如何走向墮落,以及上主如何拯救。我們的詮釋,必須透過文字的外衣來把握其中的精義(宗教心理、社會的意義)。
3.伊甸園故事的寫作目標—以色列神學家的溯源思路(人心的不安)與上主之靈的引導及光照
A.苦難(疾病、不幸與死亡)與罪惡(悲慘、殘缺、痛苦的世界)的懸謎,與至善的上帝如何相稱?世上的惡&痛苦是否出自上帝?
 B.上帝用人內心的不安(不滿)為起點,慢慢啟示原始世界的景況;所以這是智慧性的默想,非歷史性的材料;其寫作目的並非學術報告,而是宣講救恩。
二、神學深度省思:
1.伊甸園的意義—以圖像及象徵的文學筆法
A.伊甸園是上帝與的居所,這園林是上主親手種植的(創2:8);祂住在那裏,在涼風襲襲時散步(創3:8)。就人而言,樂園無非是上帝的臨在,上帝的大能和愛情的詩境化,擬人化,使人可以覺察,可以捉摸!這是一種仰慕和憧憬。
B.伊甸園也是上帝與人同在的住所,上帝把人看作自家人,和他交談,向他輸愛。上帝近在咫尺,與人同行、散步。人在上帝的家裏受到尊重,享有內心的幸福。
C.伊甸園也是人做抉擇的地方
a.園當中的樹(創2:9與3:3)-生命樹or分別善惡樹?上帝的主權(命令)與人自由意志的抉擇。
b.禁制的命令—要人抉擇生命,而非知識(以自己為主導、支配)
*創2:9為創了「人的罪」做了伏筆,以描述人內心的掙扎。
  人罪惡的根源是人不願抉擇以上帝為生命(常處於上帝的引導),而要當一個萬能的天才(善惡由自己定奪—道德倫理的相對主義)。
*生命樹及知善惡樹都象徵著人類始祖必須做的抉擇。人既有上主的形象,也反映上主的崇高自由,這是一種榮耀/機會,也是一種危險/危機,人可以自由行動,也可能濫用自由來反對上帝及上帝所定的秩序。
  人的抉擇在他內心的天人交戰,這一抉擇在內心完成,外在行動—吃禁果只是內心已完成的叛變之結果。
2.蛇與女人的對話:試探的本質
 A.蛇在迦南神話是生命、繁殖、智慧的象徵vs上帝所造的動物而已,戳穿其神話,但成為一切邪神撒旦的象徵,在啟示錄對於蛇位格化的描述(啟12:9,20:2)
 B.蛇對女人試探:象徵著人內心的掙扎和抉擇
 a.上帝豈是真說(3:1)—牠稱上主為上帝(厄羅亨),不稱雅威(真神,有無上的主權)
 b.不一定死(3:4)—你們決不會死
 c.你們便如上帝能知善惡(3:5)—you shall be God,善惡由你們定奪—成為萬能天才
 C.女人犯罪的根由:
 a.好好吃(肉身的貪欲)、好好看(眼目的情慾)、智慧(今生的驕傲)
 b.未吃禁果之前已經有「智慧」--美感(眼目)、品味(口感)、智慧(分辨力),所以吃禁果(原罪)的癥結,在於“you shall be God!”人想扮演上帝,不守自己的本位,想掌控一切,卻失去一切。
  D.吃的結果(3:7):眼睛明亮,以無花果樹葉遮羞。
「狡猾/明智:創3:1」(ARUM),而「露體:創2:25,3:7」(ARIM)—蛇是無毛的,全身滑溜溜的,如裸體一般;魔鬼的狡猾無非是一種殘酷的赤裸(暴露),而人企圖從魔鬼那裏學「智慧」(創3:6)來「像似上帝」(創3:5)(原罪的最大特點是驕傲、不信、高估自己、抗拒命令、妄想得超人智慧),反倒覺察出來,結果反被剝奪一空,只剩下赤裸裸的身子站在上帝和自己面前,只好以自己的辦法遮羞(無花果樹葉子,是對罪的間接說法;羞恥無非是一種內部的分裂,要作一件事,又不好意思去做)
人若沒有「外在」魔鬼的挑唆,單獨自己不致明目張膽地違背上主的命令。事實上人與魔鬼的對話,可能只是一塲內心的爭戰。聖經作者把這塲不可見的戰爭,依古代東方人的習慣,用編劇或作畫的手法,寫成蛇與女人的對談。
3.上帝的審訊和判決-罪的本質3:8-13
A.擬人法的上帝-
a.「在公園行走」-表明上帝急忙跑來跑去(希伯來文動詞)尋找人。雅威典的上帝是一位溫和的上帝,人犯了罪,並未馬上咒罵,卻因不見人便急忙尋找,並要與之交談。人的困難在那裏,上帝就在那裏。VS第ㄧ篇的上帝是超越的、奧秘的、不可見的,可怕的上帝。
b.其深義為:上帝道成了肉身(降生成人),祂的名字為「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祂在聖地跑過來跑過去,積極地尋找拯救罪人,醫治病人,祂正為此而來的。
B.關係性的罪惡-
a.罪惡不是受造物,而是位際性的往來,位格與位格間產生愛(熱情)或恨(冷漠)。上帝命令,人不聽從(以意志來反叛),人犯了罪,也因此無法體會到上帝的愛,人自己的罪,特別是上帝的救恩,人的自由意志是最尊貴的恩賜,是一切美善與道德的根基,而誤用這恩賜就是罪。
b.罪在人與神的關係上-躲避上帝(3:9,但不肯認罪說:「我犯了罪,我怕!」),怪罪上帝(3:12)「祢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希伯來文強調「祢」即上帝,指出他們的罪,上帝應為此悲慘局面負責任。
c.罪在人際關係上─互相指責﹙3:12﹚,推諉卸責﹙3:13﹚人自以為清白,把罪過往旁人推,亞當往夏娃推,夏娃往蛇身上推。人與人之間本應共融互愛,共同承擔責任,互尊共榮的。
﹡罪是關係的破壞,原罪是指已破壞﹙斷絕﹚的關係,無法傳承下來,正如「不孕症」不會遺傳了。原罪是指人性如墮落以及普遍的現象﹙事實﹚。
4.六項溯源故事,罪惡的性質─「有限性」﹙3:14-9﹚
A.六項溯源故事,其文學體裁非歷史性的﹙即當時有人記錄、報導﹚,只是一種比喻、默想,以故事具體地表達抽象的意念,在上主以外,在伊甸園外﹙與上主隔絕之後﹚,人因著罪惡,而成為「有限性」,因為上主的愛是「無限的生命」﹙與上主共享愛情時,生命是無限的﹚,但罪罰是「有限的生命」。﹙因為罪惡中斷了生命與愛情,而有了各種限制﹚
B.蛇的有限性:創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其更深的意義。
a.根據新約使徒約翰的福音與書信,兩次引用本節: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8:44﹚
「犯罪的是屬魔鬼,因為魔鬼從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3:8﹚
b.女人的後裔,根據聖保羅使徒在加拉太書的引申。
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4:4-5﹚
﹡女人的後裔﹙個人性的主耶穌﹚,踐踏不人性的魔鬼的頭。
C.女人的有限性﹙痛苦﹚:創3:16的深義
a.懷胎的苦楚:生產的危險﹙進鬼門關一趟﹚,子女存留的痛苦﹙提前2:15﹚,能生子女身體不能生子女的心之痛苦﹙提前5:3﹚。

親 密
不親密





不獨立


b.戀慕丈夫,受丈夫管轄:親密﹙戀慕﹚與獨立﹙主體性﹚的矛盾與危機。
獨立:有主體性,受到尊重、接納、信任、有選擇性,甘心樂意
不獨立:沒主體性,受到操控、排斥、剥削,沒選擇權,被束縛
親密:聆聽、欣賞、稱揚、共享、分擔、互助、溝通,以言語、肢體語之表達祝福。
不親密:冷漠、攻擊、批評、不肯定、不祝福、不接納。

﹡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親子與夫妻﹚的苦楚,在中國文化上尤其明顯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出妻有條,納妻無罪。
﹡耶穌來提升女人的地位、自尊;承擔女人的痛苦,醫治其病痛,給予責任及使命。
D.男人的有限性﹙痛苦﹚:
a.男人失去其主體性―夏娃吃禁果,請問亞當在那裡?為何女人給吃他就「必須」吃?推諉給女人。
b.環境(生態)成為咒詛─「地」成為咒詛,長出荊棘和蒺藜來→耶穌戴荊棘冠冕。
c.工作成為苦役―從尊榮變成無止盡的勞役→在主裡的勞苦不是枉然﹙信、望、愛﹚
d.生命的有限性―歸土成為宿命﹙死亡的出路﹚→在基督裡的永生
﹡聖保羅在羅6:23,以平行對你法,說明。
「因為罪(惡)工價(薪俸),乃是死(亡),
惟有上帝的恩賜(白白賜與)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乃是永生」
罪惡與上帝相對,工價(勞務/薪資所得,人應得的酬勞)與恩賜(上帝白白的賜與)相對;死亡(指在基督耶穌之外的永死,失去救恩的死亡,不是指肉身的死亡)與永生相對。
﹡人工作很辛苦,需要休息,但一般的休息是短暫的,過後仍要辛苦工作;需要真正的安息(心靈上/身體上)與安慰(更新得力)。死亡可以說是人的「有限性」之象徵,是人困苦的一部份。
5.上主公義(恩慈)的彰顯―人被趕出伊甸園(3:20-24)
A.亞當給妻子取名,因為她是眾生之母(3:20)
與創2:23比較,亞當沒必要再起名,可知本質是獨立的故事編在一起(乙故事)。
「夏娃」為眾生之母―強調人雖犯了罪,被上帝審判(3:18-19),人失去永遠的生命(死亡的眞義),但人仍然有肉身的生命,給人機會「因悔改/歸信」得「永生」。
B.製造皮衣(3:21)―上主如裁縫師
上主以慈愛的外衣掩蓋人的罪,因為「邪惡在那裡越多,恩典也在那裡越格外豐富」(羅5:20)。就聖保羅的基督論,主耶穌成為人的上主之外衣(披戴基督,弗4:20-24)
C.逐出樂園(3:22-24)
上主的恩賜,不讓人帶罪吃生命樹,以免永遠在罪惡中活著;人被趕出樂園,上主仍安排在園子之外耕種,表明人在園外不要失望,仍必須工作,仍有意義和盼望―等候上主的恩賜。
﹡人被逐出樂園(代表上主的臨在),失樂園是否就逍遙於上主的臨在之外?無所不在的上主也在伊甸園外(詩139:7描寫很生動)。但人在犯罪之後已不覺上主是他的平安福樂,並不斷和上主所定的秩序衝突磨擦,這是失樂園的意思。
﹡在人的墮落與失樂園之敘述中,人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上主就讓人這樣不幸下去嗎?在原罪的敘述中,仍然有一股神秘的暗示,放出了一道生命的曙光,就是創3:15(稱為原始福音),如果再比較耶穌的救恩,就更顯然了。

第三課 原始的婚姻觀

第三課 原始的婚姻觀

壹、 創2:46~3:25(3:24)
一、婚姻的三個要素(3:24)

(一)離開父母:離開「原生家庭」
1.社會意義:一件公開而合法的行為(婚禮,註冊)──「外表的」
A.法律意義:合法婚姻,夫妻,兒女皆民法所保障。
B.婚禮:在上主與眾人面前立約(儀式---放手)。
2.心理意義:
剪掉臍帶做大人(情感的倚賴,情緒的操作),在心裡,人格上成長和發展至自尊自決(除去「家庭拖累症」)。「內在的」媽媽的女兒---為人妻,為人母…..
3.婚姻意義:
從「原生家庭」(批判性傳承VS COPY與反叛)→「核心家庭」(完整而獨立)→「衍生家庭」(典範的切換)
4.經濟意義:
經濟上完全獨立自主(自尊與負責之基礎),有發榮滋長的空間,成為與「原生家庭」互為主體,雙贏共榮。

(二)連合:在千萬人中唯獨你(妳)為至友至交
1.社會意義:
A.在溝通層次上最親密層次:打招呼(點頭)→交換資訊(泛泛)→分享觀點(同好)→分享意志(死黨)→分享心靈(知己)→身心靈合一(夫妻)
B.既獨立又聯合VS孤立的愛(砍掉一切支持網絡)
2.心理意義:膠合(如膠似漆)
A.互為主體:互相肯定,接納,包容,激勵,分享,分擔。
B.從同儕肯定→配偶肯定。
C.意義的愛(I WILL):固守不渝,死忠兼換帖,成熟的愛;選擇你(妳)所愛的,愛你(妳)所選擇的。
3.婚姻意義:
A.從「垂直軸」(父母優先/子女優先)→「水平軸」(夫妻優先)孝敬父母,以夫妻之愛為根本;
B.從having(所有;才幹,職業,兒女….)→being(所是);
C.母性>妻性(生了頭胎以後,就發生姦情)教養子女,以夫妻之愛為源頭
4.經濟意義:互助與角色分工(幫忙?分擔!)

(三)成為一體,在婚姻中享受性的結合。
1.社會意義: →
A. 忠貞與排他性(姦淫→出軌→紅杏出牆→婚外情→陪你走一段→一夜情)
B.性不是「藍田種玉」:男為主體,女為客體;兒子比女人重要;生產力為要(無後為大);離婚多妻。
2.心理意義:
A.靈與肉的合一,指兩人在肉體上與心靈上的結合,能分享一切:身體,思想,感覺,希望,恐懼,成敗。
B.兩人又是獨立的個體,男女在性與愛上有極大的差別。
C.雙面貞操VS片面貞操(男人風流,女人下流)
3.婚姻意義:
A.忠貞是家庭穩固的根基,兒女最大的福氣。VS性癮(唐璜情節)
B.忠貞與愛維持婚姻,不是婚姻支持愛與忠貞。
C.因為性而付出愛VS因為愛而付出性。
4.經濟意義:
A.性是在婚姻內的分享,不是I&IT(我與它)的關係,洩慾的工具。
B.夫妻是互相擁有、給與、分享;不是擁有者(操控,抉擇)與所有品(服從,端人飯碗)

二.三要素的入口與缺陷
(一)入口:
1.以婚姻為入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以撒路你---老僕人之助)
A.優點:婚後戀愛;家長,親友祝福,眼光,格局放大。
B.缺點:順從父母,一輩子還債;事後悔恨,舊情人復燃式外遇。
2.以愛情為入口:先友後婚
A.優點:友誼&戀愛的考驗(六件);循序漸進的交往。
B.缺點:迷戀的危機;親密度的抉擇;戀愛六陷阱。
3.以性為入口:先有後婚,心上車後補票
A.優點:滿足情色的慾求(女人為何可交出性?)(男人為何要性?)
B.缺點:懷孕(墮胎),心靈交通斷絕,良心不安,恐慌與操控(破裂),離婚與外遇高。
(二)缺陷:
1.沒有「離開父母」的婚姻:竊取(認為只有愛與性夠了)→失友(心靈破碎,生命毀滅)→試婚
2.沒有愛的婚姻:空虛(沒有真正的愛情友誼;只有肉體的吸引力;忘了在愛火增添燃料;只專注於次等的。)---同床異夢
3.沒有性的婚姻:不滿足(冷感,陽痿)

三.婚姻的透明度:
1.全面參與VS部分參與---婚姻多元角色,職能。
2.全面溝通VS保留溝通---接納不能改變的。


貳、雅歌1:5~10

前言:
1.《雅歌》原意為「歌中之歌」,即「最美妙的歌詞」,是優美絕倫的詩歌,是希伯來文學的菁華,是榜首金曲,一切愛情之歌的典範。
2.《雅歌》是談情說愛的人性自然流露,是歌頌愛情的忠貞的詩歌,是稱揚讚美夫婦之間忠貞純潔的愛情;也寓意上主與以色列民族的盟約,或基督和教會之間的愛。
3.我們選取一段經文,來詮釋愛情──尤其在兩性的溝通、分享、互談、祝福上。

一、新娘的自白:(1:5~6)──品質保證──談自己
1. 「耶路撒冷眾女子阿」(新娘向祂的閨中膩友/伴娘訴說心事)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新娘承認自己面容膚色不夠紅潤白淨,不能同那些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女郎比(每一個少女情懷的女子,對自己的外貌有不安的情緒)。
  「卻是秀美」,但她卻沒有讓自己停留在□□之下,她「切換情緒」,外貌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他想到自己的優點「秀美」-擁有自然美,以及高貴的氣質。
* 從自卑到自尊,從自貶到自信;承認自己有「缺陷美」,但更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同性別中的契友,建立自尊自信,學習情緒的操控/引導成正向的。
2.「如同基達的帳棚」,曠野中黑山羊毛織成的帳棚,雖然不是鮮豔亮麗,卻是最耐看、耐用、耐磨,可以遮風避雨,給人溫馨與舒適的;女子強調自己的黑就是美,是質的美,不是□□的,乃是帶給人堅毅、更新得力的。
3.「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所羅門是以色列歷史上最著名、尊貴、幸福的王;她的門戶(幔子/心靈/貞潔)是最尊貴的,只為王者之尊(自己的丈夫)而開啟,表明性的貞潔,再聖經中對貞潔的一貫教導──對內敞開、對外關閉,只容夫妻二人享用。
4.「不要因日頭把我曬黑了,就輕看了….」(V6)。
這女子需要放牧羊群,又要照顧和看管葡萄園,要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雷打的勞苦生活──他還要承擔兄弟所忽略的工作,她整天勞力做苦工;卻無暇顧及自己的「葡萄園」(自己的內在需要)。他在一絲絲的哀怨中,好像Cinderalla(灰姑娘),以辛勤工作預備自己,迎向將來的王子。
* 一個女子的美表現在:
A.情緒的正向導引──坦然承認接納自己的缺點,但要看重自己的優點;人格是正向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納的。──自信的女子最美。
B.內在品格的建立──擅用自己的人格、氣質,建立自己的品牌,給人溫馨、祝福,他從自尊到尊人,自愛到愛人,使人因她蒙福,令人可喜愛的。
C貞潔與尊貴的倫理──建立自己的主體性,不作賤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保留貞潔,自己開放自如,堅持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對配偶開放享受,對外人關閉拒絕。
D.多元的才藝與服務─在自己的本份、工作上游刃有餘,並且承担起家人責任。心中嚮往愛情,但絕不忽略自己的本份,以及對家人關顧。
* 建立自己的方向感-在工作、聚會、社交生活中找到合適的對象,並且儆醒自己不要陷入迷意或走偏差路。

二、婚姻與愛情的追求
1.自己的計劃:V-7「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响午在何處使羊歇臥;我何必在你同伴的羊群旁邊,如像蒙着臉的人呢?(獨自徘徊)」-
(背景):新娘決定去找她的「真命天子」(愛情惟一對象),她知道牧童是時領羊群到樹蔭下休息(躲艷陽),並在午間休息眾集交談,過後很難再相遇,因為牧童必需領羊群回栈過夜;聖地多山嶺曠野,易迷路入跂途,所以先打..道路,以免白跑一趟,徒勞無功。
(應用): A.好顯然從工作、歇息、團契(聚會)場所找到自己的情人。
B.如何預備「心靈/愛情地圖」,免得白跑徒勞
C.如何避免「愛情迷航」(迷意、歧意、不倫之戀)

2.同儕的補助:V-8「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妳若不知道,只管跟隨羊群的腳踪去,把妳的山羊羔,放在牧人帳棚吧」
(背景):新娘在焦燥尋找她的情郎,隨同她的伴娘們,為了安慰她,就暗示她新郎所在-要想找新郎,只要跟隨羊群的足跡前行;並建議她學西得,最好也帶着自己小山羊,前往牧童聚集的綠洲去。
(應用):A.正向的愛情,使人更有自信、自尊,也帶來工作/生活更有生機、活力,是創造性的,不是毀滅性的。
B.正向同儕同性別的好友支持很重要,往往「當局者迷」,如何建立這些正向友誼,而不是一旦進入一對一關係,周遭的支持網絡就砍斷。
C.「把自己的羊羔帶去」一起在工作上(功課上)切磋、成長。

三.新郎的祝福:以各種象徵、直接描述來祝福(9-11)
1.象徵示的祝福「我的佳偶(愛卿)!我將妳比法老車上套駿馬」
作者在大家意想不到時,安排了新郎出現。新郎一見愛人美麗動人,就稱她為「我的佳偶」亭亭玉立,頸上佩帶彩色的項鍊,風姿綽約,心中大喜,便情不自禁地將愛人比作套在埃及法老御車上的駿馬。
法老御車的駿馬,來形容稱讚新娘的美麗、莊嚴和尊貴,以及美妙的體態,也同時暗示她那令人無法抗拒的媚力和吸引力,是超塵拔俗的美,是法老朝廷中千中選、萬中挑的駿馬。

(應用):A.新郎對新娘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表達在稱謂上,也表達祝福-在言語上旨是肯定對方,真實的愛情不只是不種感受,也願在言語上許諾、支持,世表明願在行動上完全承担起責任。
B.新郎用當時人認為可望不可及(最夢幻)的法老御車的駿馬,是千中挑、萬中選的,最尊貴、也最美麗的,更令人傾倒的吸引力,簡單的一個象徵,就把盡在不這中的美妙述說出來。
2.實際式的祝福:「妳的兩腮,因髮辮而秀美;妳的頸項因珠串而華麗。」(V10-11)
新郎以實際的說法,直接注意到新娘精心的裝扮,他指出新娘兩頰,配以耳環,繞以珠鏈,何其美的!(思高譯本),她的頸項滿佈各種貴重的首飾,真可謂珠光寶氣,珠圍翠繞的絕頂美人。真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個牧羊女在情人眼中成為金技玉葉,珠光寶氣,美麗絕倫的女皇。正如法老御馬所佩
。。新郎由於新娘的美麗而欣喜若狂,一方面讚賞,一方面許下「愛的承諾」-我要為妳製造金鏈,嵌上銀珠,使新娘美上加美;應許給愛人贈送更多,更名貴的裝飾品。

(應用):1.愛要用言語表達祝福、許諾
2.愛要用行動驗證-祝福與許諾

第二課 創1:26~1:28 人具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

第二課 創1:26~1:28 人具有上帝的形象(Imago Dei)

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
(一)傳統基督教的「人觀」,偏向人是「罪人」-強調其陰暗面,忽略了上帝造人的美善面.令人感到希伯來-基督宗教對人性的貶抑,受人文主義所詬病.
(二)其實,聖經中的「人觀」是先強調人的美善面,以及人所具有特殊的價值與地位.
1.上帝創造萬物及人類之別:
A.上帝創造萬物,好像遊戲,毫不費力把它們一個個由虛無中呼喚出來;但創造人時,上帝先作一番反省(「我們…要造人」),這是深切的關懷和疼愛,正如詩篇第8篇所敘述的:(人對上帝的至愛與提拔,感到驚訝與讚嘆)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
 祢叫他比上帝微小一點,
 並賜他尊貴榮耀之冠冕。」(詩8:4-5)

B.人在最後受造,又具有上帝的形象(蓋有上帝形象的印章),人是宇宙創造的巔峰,整個受造界藉著人有了系統,有了方向,藉著人觀所地向造物主唱感恩歌,萬物交給人享用、管理,去代表上帝掌權。
2.上帝看萬物是好的,但造完人以後,萬事萬物都齊備了,就說「甚好!」(1:31)(好極了!有人去管理、使用)。人類是他在地上的代理。

二.人具有上帝形象的意義/人生的意義/生命的目的:
(一)、反應上帝的榮美:
1. 榮耀上帝---上帝的虛榮?或人的本分?
2. 上帝是主(自由意志&全體性抉擇責任;危機與轉機),聖潔(道德/良知/良能/分別善惡),愛(分享/交通/施予的本能&需求),創造主(創造的
能力/理性認知)。
(二)、代表上帝的權柄:
1. 權柄的受託:人是管家(信託者/經理人),代表上主,管理地球及萬物。VS(人本主義)。
2. 科學的可能:宇宙非神聖化,人可以分析,計畫掌控,操作。研究;VS宇宙神聖化(泛神論)。
3. 職業的神聖:vocation(職業/voice聲音)&calling(天職/志業)VS(宿命與業力)。
4. 生態的保育:永續經營的精神,資源共享VS污染破壞。
(三)、人類的平等平權:
打破君王神話:中國皇帝、日本天皇、埃及法老、巴比倫王……君權神授。
a.天主經/主禱文:我們在天上的父。
b.尼爾布的名言:人具有上帝的形像,所以民主是可能的;人是靠人,所以民主是必須的。
c.孔子名言的的反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打破祭祖神話:
a. 姬旦的宗法制度:天子-﹥祭天;諸侯-﹥郊祀山川;人子(黎首)-﹥祭祖。
b.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儀與象徵:生-﹥熟;全牲-﹥半牲-﹥切片;門內門外。
c.基督徒「慎終追遠」;敬祖之信念。
人權的主體性:人向上主負責。
a.自決的基礎-選擇與責任。 b.創制複決的基礎-憲政的基礎。
c.台灣實況的省思。
(四)、男女的平等權:
打破男尊女卑的神話:
a.男女皆有上主的形像,受託管理世界vs男主外,女主內;男數理,女文史。
b.男與女均平等,一樣的美好,在上帝看為「美好」。性別是上帝造的,上帝所造的「甚好」。
c.男女應具有「我與你的關係」-互為主體,尊重、共融、合作,共同承擔管理世界之權責。
基督宗教在女權上之貢獻:
a.收養「女棄嬰」-生命權。
   b.成立「天足會」-自主權。
c.設立「女校」-長榮女中、中西書院、金陵女子大學(知識權)。
d.建立女子經濟政治權vs小媳婦。
* 新三從四德
(五)、婚姻的神聖:
男女婚姻內「性交」是好的,而且很好,是上主的命令:
a.打破了摩尼教(新柏拉圖主義)的二元論:人的肉身、肉慾是惡的,只有靈魂、精神是好的。
b.打破了中世紀靈修的苦修禁慾主義:身體vs肉身(the sinful nature),堅強意志&節制vs放縱與濫情。
婚姻是互為主體性:共同承擔、參與(所以丈夫不可幫忙作家事)、分享(性的愉悅)、分擔(心靈的傷痛)。
生育(procreation):代造
a.生育是上帝的命令,帶著福份-bless(賜福、祝福、稱頌)。
b.兒女只不過是託管的「產業」、「勇士手中的箭」(要射出去,成全)。
(六)、生命的尊貴與神聖性:
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不可能與其他物品換取(死刑的省思)。
人的生命的神聖性,比全世界還大(物化的省思:商品化)。
人的生命是尊貴的,不可加以侵犯(奴化的省思:操控、侵犯)。
人的生命是獨特的,不容加以比較(量化的省思:比較、貶抑)。

第一課 兩個創造論──第一個創世錄(創1:1~2:3)

第一課 兩個創造論──第一個創世錄(創1:1~2:3)

一、相關經文:
1.主要經文:
伯37,38,詩8,104,箴8
2.其他經文:
A.詩19、33、95、96、105、134、136、148
B.耶10:12;51:15;摩4:13;亞12:1;瑪2:10
C.尼9:5-6

二、兩個世紀「紀錄」:從口令à編造成形(文字的琢磨&神學的深化、反省)
1.創1:1~24a(第一篇創世錄)
2.創2:4b~(第二篇創世錄)
創世記
比較
源流
創世時間
宇宙來源
人的出現
人的數目
文筆
第一篇
祭司傳統
6天(1天24時)
深淵大海
最後造成
複 數
人數
高潔,概念純淨
第二篇
雅威傳統
只有1天
洪荒曠野
人先出現à動物à女人
第一位男人、女人(個別)
擬人法,比喻與假借
3.省思:
A.編纂者的策略:──兩源流並陳,前後媲美,各有千秋──以不同的角度、筆觸描寫同一件創世錄
B.編纂者是誰──人的追尋、思索宇宙來源及惡的存在意義──經過好幾世紀的省思,並受到上主的之靈引導(啟示)

三、第一篇創世錄:
1.文字類型──
A.寫作筆法:毫無神話色彩的簡樸,莊嚴肅穆的節奏,進程一貫的脈絡,分明的結構言之有物的清晰,結構嚴謹的文字。
B.格式規律:三番五次地重疊句構:「上帝說…」「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看著是好的」、「有晚上、有早晨,是第…日」à猶太會堂的「上帝創世紀的感詩歌詠」,啟應對唱,會眾用疊句在每段的末尾齊聲應和。
C.小結:第一篇創世錄源於聖殿禮儀讚美上主創世的感恩歌,其語言的格式、規律充滿祭司禮拜的氣舐。

2.省思──
A.創世頌──猶太人看見整個世界的整齊、秩序、美麗、雄偉感受到神聖的氣氛,就向大能的造物主頂禮膜拜,並以創世頌讓齊聚一堂的信徒,加入讚美造物主的行列。所以正確的思維模式、語言的格式,是了解舊的信息的關鍵。
B.希伯來式的思考模式──不是以<宇宙論>來證明上帝的存在,或描述上帝的起源,這根本不需要証明,去感受與體驗,「只有愚頑人心裡說:沒有上帝」(詩53:1),活在神聖的氛圍裡,是驚訝!讚嘆!敬拜!感恩。
C.創世──安息(慶祝)──上帝安排了安息日、慶祝安息日、祝聖安息日、以色列人代表全人類慶祝安息日;以上帝的典範,上帝是六比一這個每週節奏的創立者。

3.文字的結構:
析離工程               點綴工程
第一天:分光和暗(造光)        第四天:日、月、星晨(安排光)
第二天:分上層和下層的水       第五天:飛鳥和游魚(造  和小 )
第三天:分海洋和陸地,地上生植物   第六天:走獸和人類(地上的活物)

àA.三三對應:助人記憶,三三對應:助人記憶,教育目的
 B.人類心靈深處的混沌不明,令人無法抗拒,熱切澎湃的場域(處於七情六慾與過去歷程之間的掙扎),我們也渴望析離的工程,也需要上帝的靈運行。
C.「析離」(分開)是祭司神學家團體的自我意識,「分別為聖」──「我是歸屬上主的」──嚴守分際的道德觀,成為另類的人(成聖),是這個世界的「實驗組」,勇於作抉擇,對自己的抉擇負責任。

4.神學深度的反省:
 A.四境(巴比倫、亞述、埃及)創世神話──剔除迷思──巴比倫的眾是神的─Marduck. si
──埃及的太陽神/動物神(獸神)
                        ──亞述的月神
 B.一切受造物是美好的上帝所造,都是美好的,「上帝看著是好的」。
 C.動詞在先──動的上帝/動能的宇宙/動態的人生
 D.上主的光/話──勝過──混沌荒涼不毛
            ──黑暗
       靈──聖言
 E.創造──BARA──(不用材料/工具)──昤間──直線歷史觀來9:25-27;10:11-14/循環歷史觀(神話)
 F.析離──成為抉擇/另類的人;嚴守分際,謹守自己所被指派的位置,不得越距。
 G.星夜──上帝的作為/休息 賜福 祝福
 H.祝福/賜福/頌讚的人生──上帝 人 人
  稱頌
I.祭司祝聖第七日── 主義(生命recreation)──Shalom(平安平衡)民6:24-26)

5.探討問題:
 A.上帝的存在──上帝是使萬有存在(being)的「存有」(Being),慈悲、美善、賜福的上帝。
 B.進化論的謎──各從其類與跳躍式的斜線
 C.創造論對科學的影響──上帝是全知全能,超越萬有,衪創造世界有其規律與深意,井井有序。
 D.──對倫理──人與人/人與神/人與人的三面向。


四、第二篇創世錄(創2:4~25)
一、文學類型考查:
1.在創2:46~3:24的創造主用「耶和華」來稱謂(聖經學者考查其源流來自雅威神學家團體,以下稱「上主」,其傳承稱為「雅威典」),而第一個創世錄用「上帝」(神);雅威典是比較老的敘述。
2.「雅威典」和文學體裁是故事性敍述體(迴別於第1篇的禮儀體裁),是以很生動的、活潑的戲劇一幕幕地呈現。其敘述非常緊湊而具體,如捏土(陶匠製作陶器的動詞)、吹氣…無不有聲有色。
3.第二篇把上主寫成擬人化的筆法描述地很生活、活潑般(上主親手用手造人,表明上主是那麼親切;上主如人那樣動手,予人如此親蜜而貼心,上主與我們同在。)VS第一篇的「上帝」(非常崇高神聖,權威稟然,祂的出現非常隆重,祂的造人宛如進行一種禮儀)。
4.第二篇也稱人是最重要的受造物,人在中心,其他受造物均在外圍;而第一篇也指人是最重要的受造物,但人是創造的最高峰;以不同的筆法來表達人的重要性和位置。
5.第二篇所使用的語言是意象的(文學的),而非科學的論文,所以並不反對科學給科學留下發表己見的餘地,二者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
6.「雅威典」的故事組成由二個獨立的單元構成:由「女人」及「夏娃」不同名字分辨出。
A.依據2:23「女人」屬於甲故事:創2:4b~24,人在伊甸園裡,離上主很近。
 1st幕(2:4b~7)上主用手從泥土中造人,人是上主的藝術極品。-造人。
 2nd幕(2:8~18)伊甸園是人作抉擇的地方(生命樹與善惡樹)-造園。
 3rd幕(2:19~20)上主在動物中為人找助手,人與動物之關係與分際-造動物。
 4th幕(2:21~25)上主終於使人成了團體,找到了相稱的成全者;男人與女人之關係與婚姻-造女人。

二、神學深度省思:
 1.擬人化的上帝觀:效法上主、親近上主,與上主密契、同行。
A.陶匠──人是陶土(Adamah)造成(Adam)à建立自我形象(我是上帝手中的陶土/不是爛泥巴)──動手製造(上帝與我們同在,親手造人,耶穌道成肉身,親自與我們同在;接受上帝聖手的塑造/耶穌在世人傳道時,不時以手醫治人們的疾病)。
  B.園藝家──上帝親手栽培樂園的花草樹木,悅人眼目,美的鑑賞與愉悅à博雅教育(Liberal Art)──生活的環境、品味(使自己成為「極品」)。
  C.農藝家──好作食物,生的飲食à工作生產(Vocation Training)──生活的工作、生計(使自己成為「達人」)。
  D.河海工程師──水象徵生命,四條河流,象徵上帝無所不在的眷顧,到處都有生命;而灌溉工作,滋潤遍地à生生不息,學習如何學習(再生性),投資在自己及環境上。
  E.動物學家:上主使一切的走獸都列隊從亞當面前走過,以娛樂亞當,讓亞當取名,並交給他管理。
  F.外科醫師、麻醉醫師──使人沈睡,開刀取出一條肋骨,建立配偶──深沈入睡,不可解的奧袐,需要聆聽、學習。
  G.服裝設計師:給赤身裸體的亞當、夏娃縫製皮衣穿上。

 2.男女的關係:
  A.肋骨的含意──非頭蓋骨、非腳骨,而是最貼近心臟的肋骨,保護男人的心
  B.那人獨居不好──上帝在創造中的美中不足,所以要動手彌補之,好使亞當稱心如意,幸福美滿;這象徵兩性相吸的力量,兩性互遇、互愛、互尊、互榮(祝福/共好)──同感受,同負責任。
         ──男人之不足,藉著女人才感到幸福、慰藉,一起負起「再造」使命,傳承生命。
  C.相稱的配偶──「相稱」,意為「在前面」,互補,畫成一個圖,彼此匹配。「相稱」,包括交談、靜默、尊重、開放、接納──學習的歷程
  D.起名──亞當親自給她起名,意謂她歸屬於亞當,但並非對待奴隸的管轄,而是出於伴侶的愛,是何等驚異而歡欣,歡愉的互相恩愛。於是詠唱人類第一首情詩:
   「這就是了!
我骨中的骨,
我肉中的肉;
這要稱為女人,
因為這是從男人而取的!」
  E.幫手──成全者,不是征服者/操控的/利用者;也不是次一級的小幫手/助理。所以相稱的助手──彼此合作,互相成全。
 3.為動物起名──上主帶各走獸給亞當去命名,表明皆屬亞當管轄,其象徵意義是要人征服,內在的獸性(動物性);但要與動物為友(不可取代人),但並未感到歡喜若狂。不可取代兩性相吸的伴侶。
4.人的構成:有靈的活人(合一性)
 A.灰土(clay):a.人在宇宙裡不是一個陌生者,而是由已受造的世界表取出來的,他是宇宙所開的花,所結的果,因此人與地是息息相關的,不能分離的。
b.人體所包括的要素,全屬於世界,人來自泥土,有一天要歸回泥土。(自然死亡/善終的恩典)
c.人是陶土所造,而捏塑的陶匠是上主,因為陶土的價值不只在其本身,而是陶匠的匠心獨運,所造成的藝術極品,人是上帝的藝術極品──由此建立自我形象。
 B.氣息:人類的存在與形式,直接得自上主,上帝呼出的生命氣息,如果上帝收回,我們就失去生命。
 C.人的受造(亞當)與上帝的道成肉身一起來看,就不會將第一天受造的篇章加以孤立,並且看出整全的意義;第一個亞當受造,無非是為第二個亞當(基督)鋪路,做祂的橋樑。
5.工作的神聖:
 A.修理──指耕種、培植(勞力);樂園和工作並非矛盾,上帝要我們工作,才能真正成為人;衪是地,是要藉人的工作與地的惠賜,才能造成樂園。──上帝關心生計工作(不可浪費和濫用土地)。
 B.看守──照顧、守衛(勞心);要保護這個地達到上帝與人可以交往的伊甸,人對自然的受託──上帝也關心環境、團體(不可蹂躪和污染)。
 C.工作之約(2:16-17)──僱用合約(積極面與消極面)──抓住永生的機會,而非專心於他們得不到的東西,以致該得的反而沒得到。6.上主的名字(雅威/耶和華):是希伯來字YHWH,是動名詞(動態的名詞),其字源為HAYAH(BE動詞),為有活力、有生命、存在著(動詞),不是希臘文化的存在(靜上不變的),而是使萬物生成、造化、有活力的主;關心人、愛護人、樂與人互動的上主。